葉桂

《未刻本葉氏醫案》~ 方桉 (41)

回本書目錄

方桉 (41)

1. 小建中湯

漸延乾血。急急護陰。

熟地,天冬,川石斛,阿膠,茯神,雞子黃

暑風上受。首先犯肺。執蘊不解。逆傳心包。肝陽化風。盤旋舞動。神昏譫語。脈虛。急宜辛涼。開熱疏痰。俾神魂復攝,斯無變幻。為今治法,須治上焦。苦降消克。是有形有質。非其治矣。

犀角尖(二錢),鮮生地(一兩),甘草(五錢),廉珠末(三分研細衝入),焦丹皮(二錢),連軺(一錢五分),赤芍(二錢),捲心竹葉(二錢),白燈心(五分)

煎成化服牛黃丸二分冰糖四兩烏梅一錢煎湯代藥

病久陰陽兩傷。神迷微笑。厥逆便泄。正虛大著。若治病攻邪。頭緒紛紜。何以顧其根本。莫如養正。以冀寇解。

人參(一錢五分),青花龍骨(五錢),白芍藥(三錢),南棗(去核三枚),淘淨淮麥(一合),炙黑草(一錢)

補正厥泄並止。邪少虛多彰明矣。清火消痰理氣辛開下乘方法。片瓣不得入口矣。急宜扶助肝陰。俾得陰陽交戀。不致離二。則厥逆自止。然非可旦夕圖功。希其不增別症。便是驗處。

細北沙參(一兩),青花龍骨(八錢),南棗(四枚),白芍(五錢),炙黑甘草(一錢五分),上清阿膠(二錢),淮麥(一兩)

黏痰咳嘔外出。邪有外達之機。神識頗清。正有漸復之勢矣。但筋惕脈虛。元氣實餒。扶過秋分大節。得不變幻。方可。

大淮生地汁(五錢煎三十沸),龍骨(五錢),白芍(三錢),天冬(一錢),鮮白花百合汁(五錢煎三十沸),人參(一錢),淮麥(五錢),南棗(二枚),上清阿膠(一錢五分),炙黑甘草(一錢)

將前四診合參。頗有功成之望。然日就坦途乃佳。

人參(一錢包舉大氣),天冬(一錢清滋金水),炙黑草(五分調和解毒),麥冬(一錢五分滋金土),川斛(三錢養胃口生真),生地汁(一兩搗同煎培益先天陰氣)

鮮白花百合汁煎湯代水(清金降火生津化熱)

夫用藥如用兵。須投之必勝。非徒紀律已也。況強敵在前。未可輕戰。戢民固守。則是可為。今觀此症本質素虧。時邪暑濕熱三氣交蒸互郁。上犯清靈。都城震驚。匪朝伊夕矣。藏精真氣神衰憊困窮。陽津陰液。久為大傷。治惟保其胃口生真培元固本。猶恐不及。何暇再顧其標之痰熱耶。仍主前法。

人參(一錢),阿膠(一錢五分米粉炒),穭豆皮(三錢),茯神去木(二錢),天冬(炒鬆一錢),麥冬(炒鬆一錢),大生地(一兩炒黑),甜北沙參(四錢)

百合煎湯代水

神氣漸復。生機浡然。但受傷已久。未易收功。緩以圖之。靜以待之。

人參(一錢),熟地炭(四錢),炒鬆麥冬(一錢五分),阿膠(一錢五分),生地炭(四錢),炒鬆天冬(一錢五分)

白話文:

小建中湯

病情持續惡化,危急,需緊急護陰。

處方:熟地黃、天冬、川石斛、阿膠、茯神、雞蛋黃。

暑熱之邪從上而下侵犯,首先犯肺,邪氣停滯不解,逆傳至心包,肝陽化風,在體內盤旋,導致神志昏迷、胡言亂語,脈象虛弱。需急用辛涼之品,開通熱邪,疏散痰濁,使神魂歸位,病情才能穩定。當務之急是治療上焦,使用苦寒之藥以降氣、消痰、克邪。 但這只是治標,治本則需另議。

處方:犀角尖、鮮生地黃、甘草、珍珠末、焦丹皮、連翹、赤芍藥、捲心竹葉、白燈心草。 煎好後服用牛黃丸、冰糖、烏梅煎湯代替藥物服用。

病程較久,陰陽兩虛,神志恍惚,時而微笑,手足厥冷,大便稀溏,正氣虛弱,邪氣盛行。如果只著重治療疾病而攻伐邪氣,則會顧此失彼,難以治癒。最好的方法是養護正氣,待邪氣自行消退。

處方:人參、龍骨、白芍藥、南棗、淮山藥、炙甘草。 此方補益正氣,止瀉止厥。邪氣少而正氣虛弱,明顯可見。清熱、消痰、理氣、辛開下焦的方法已不適用,需扶助肝陰,使陰陽調和,則厥逆自止。但這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要避免病情加重或出現其他症狀才是關鍵。

處方:北沙參、龍骨、南棗、白芍藥、炙甘草、阿膠、淮山藥。

黏痰咳嗽嘔吐,邪氣外泄,神志已較清醒,正氣也有恢復的趨勢。但筋脈仍然緊張,脈象虛弱,元氣不足。需度過秋分這個重要節氣,才能避免病情變化。

處方:生地黃汁、龍骨、白芍藥、天冬、百合汁、人參、淮山藥、南棗、阿膠、炙甘草。

綜合四次診斷,痊癒的希望很大。但需日漸好轉才是最佳狀態。

處方:人參、天冬、炙甘草、麥冬、川石斛、生地黃汁,百合汁煎湯代替飲水。

用藥如同用兵,必須選擇必勝之策,不能僅僅依賴既定規律。尤其面對強大的敵人,不能輕易出擊,應穩守待變才是上策。現在此病的本質是體質虧虛,加上暑濕熱三邪交蒸互郁,犯於清竅,導致臟腑功能紊亂,精氣神衰憊,陰陽兩虛。治療應以養胃生津,培補元氣,鞏固根本為主,尚且不足,何暇再顧及標證的痰熱呢?仍然沿用之前的方劑。

處方:人參、阿膠、大豆皮、茯神、天冬、麥冬、生地黃、北沙參,百合煎湯代替飲水。

神氣漸漸恢復,生機勃勃。但由於病情持續很久,尚不宜收功,應慢慢調理,靜待病情好轉。

處方:人參、熟地黃炭、麥冬、阿膠、生地黃炭、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