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刻本葉氏醫案》~ 方桉 (38)
方桉 (38)
1. 復診方
川斛(三錢),麥冬(一錢五分),橘白(一錢),甘草(五分),茯神(二錢),鮮藕(三片,去殼)生穀芽(五錢)
再診
大生地(四錢),川石斛(三錢),茯神(三錢),炒棗仁(一錢五分),穭豆皮(三錢),麥冬(一錢五分)
又診
研細水麻仁(三錢),歸尾(一錢五分),焦麥芽(三錢),炒桃仁(二錢研),鹽水炒陳皮(一錢)半曲(一錢五分),柏子仁(一錢五分)
白話文:
復診方:
川石斛三錢、麥門冬一錢五分、橘白一錢、甘草五分、茯神二錢、新鮮蓮藕三片(去殼)、生穀芽五錢。
再診:
大生地四錢、川石斛三錢、茯神三錢、炒棗仁一錢五分、穭豆皮三錢、麥門冬一錢五分。
又診:
研磨細碎的水麻仁三錢、當歸尾一錢五分、焦麥芽三錢、炒桃仁二錢(研磨)、用鹽水炒過的陳皮一錢、半夏麴一錢五分、柏子仁一錢五分。
2. 又診方
炒黑遠志(一錢),柏子仁(二錢),鹽水炒陳皮(一錢),炒酸棗仁(二錢),白茯苓(三錢),真陳半夏曲(一錢五分)
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今復沉鬱暴寒。宜更進一籌。擬方備採。
淡乾薑(一錢),淡附子(一錢炒),去皮厚肉桂(五分),炒白芍(一錢五分),白飴糖(二錢),炙甘草(一錢),炒香大棗肉(二錢)
白話文:
診斷處方
遠志炒黑(一錢)、柏子仁(二錢)、鹽水炒陳皮(一錢)、酸棗仁炒過(二錢)、白茯苓(三錢)、真陳半夏曲(一錢五分)。
把脈結果,陽脈摸起來澀滯,陰脈摸起來像繃緊的弦。照理說應該是腹部會突然疼痛,現在卻是感到身體沉重,且突然感到寒冷。看來病情更加嚴重了,需要調整治療方向,所以另外擬定以下處方。
淡乾薑(一錢)、淡附子炒過(一錢)、去皮厚肉桂(五分)、白芍炒過(一錢五分)、白飴糖(二錢)、炙甘草(一錢)、炒過的大紅棗肉(二錢)。
3. 復診方
川桂枝(一錢),淡乾薑(一錢),酒炒元胡索(一錢五分),五靈脂(酒炒二錢),白芍藥(一錢五分酒炒),開口真川椒(三分炒),大棗肉(二錢),炙甘草(五分),泡淡烏梅肉(炒枯一錢)
胞門氣虛。胃氣下泄。乃有是正喧之病。古人以膏發煎導之。今宜先用補中益氣法。以升其氣為妙。
人參(一錢),炙黃耆(一錢五分),焦術(一錢五分),升麻(五分),炒柴胡(五分),血餘(二錢),當歸身(錢半),陳皮(一錢),炙草(五分),真阿膠(二錢生溶沖)
據述病原即交腸症。一名痼疾。搖擬一方。亦不過約略云爾。未敢希功。
生地(二錢),血餘(二錢),阿膠(二錢),炙草(五分)
此按系己丑歲假叔父本抄錄至辛卯歲桃月初六日午刻始竣
白話文:
復診方
川桂枝(3.75克),淡乾薑(3.75克),酒炒元胡索(5.625克),酒炒五靈脂(7.5克),酒炒白芍藥(5.625克),炒開口真川椒(1.125克),大棗肉(7.5克),炙甘草(1.875克),炒枯泡淡烏梅肉(3.75克)
患者是胞門(指子宮或相關部位)氣虛,加上胃氣下洩,所以產生了這種持續不適的疾病。古時候的人會用膏藥或煎劑來引導治療,現在應該先用補中益氣的方法,把氣提起來才是最好的辦法。
人參(3.75克),炙黃耆(5.625克),焦術(5.625克),升麻(1.875克),炒柴胡(1.875克),血餘(7.5克),當歸身(5.625克),陳皮(3.75克),炙甘草(1.875克),生溶沖真阿膠(7.5克)
根據描述,病因是屬於腸道交結的疾病,也就是一種頑固的疾病。現在開出的處方也只是大概而已,不敢期望一定有效。
生地(7.5克),血餘(7.5克),阿膠(7.5克),炙甘草(1.875克)
這個記錄是從己丑年(某年)從叔父那裡抄來的,到辛卯年(某年)三月初六午時才抄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