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未刻本葉氏醫案》~ 方桉 (23)

回本書目錄

方桉 (23)

1. 大補陰湯

陽微。濁陰有僭逆之勢。膝冷腿浮。肢麻心悸。法宜溫之。

苓薑朮桂附澤湯

病後營衛不諧。不時寒熱。

白話文:

【大補陰湯】

在陽氣微弱的情況下,體內的濁陰有著逆反上升的趨勢,表現為膝蓋冰冷、腿部浮腫、肢體麻木和心悸等症狀,依照治療原則,應該採取溫補的方法。

藥方為茯苓、生薑、白朮、肉桂、附子和澤瀉熬製成的湯劑。

疾病康復後,人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未能協調,導致不定時出現寒熱交錯的現象。

2. 小建中湯

氣阻脘痹發熱。

枇杷葉,半夏,茯苓,生薑汁,杏仁,橘白

暑濕成瘧。脈虛。宜用和法。

藿香梗,半夏,連皮苓,杏仁,橘皮白,木瓜,老生薑

暑熱鬱蒸發黃。分利三焦。亦為正治。

滑石,寒水石,石膏,厚朴,豬苓,連皮苓,草果,杏仁,桑皮,白豆蔻,茵陳,澤瀉

食物宜節。否則恐延脹滿。

穀芽,半夏曲,米仁,廣皮,茯苓,宣木瓜,炙草,砂仁

清養胃陰。

知母,麥門冬,川貝母,霍斛,甜竹茹,嘉花粉

失血色奪。脈弦。恐其食減。

熟地,白扁豆,北沙參,川斛,白茯神,麥門冬

溫熱未淨。不飢妨食。

藿梗,穀芽,半曲,川連,木瓜,陳皮

失血咳嗽。經事不至。漸延乾血。

細生地,穭豆皮,茯神,生牡蠣,川石斛,鮮藕

陽微自汗。

生於術,防風根,煨姜,大南棗,生黃耆,淡附

脈弦數。

細生地,天冬,穭豆皮,清阿膠,茯神,鮮蓮藕

暑傷氣。神倦無力。

黃耆片,炙草,宣木瓜,白茯苓,歸身,鮮蓮子

此屬血格。當宣其絡。

枇杷葉,桃仁,栝蔞皮,枳殼,降香汁,蘇子,鬱金汁,紫菀

飲邪作咳。

苦杏仁,茯苓,白芥子,旋覆花,米仁,橘皮紅

邪阻肺痹。痰腥。漸延肺癰。

白話文:

[小建中湯]

因為氣滯導致胸脘部疼痛並發燒。

使用藥材有枇杷葉、半夏、茯苓、生薑汁、杏仁、橘白。

暑濕形成瘧疾,脈象顯示虛弱,適合用調和的方式治療。

使用藥材有藿香梗、半夏、連皮茯苓、杏仁、橘皮白、木瓜、老薑。

暑熱鬱積蒸發導致黃疸,應當調理三焦,這也是正確的治療方式。

使用藥材有滑石、寒水石、石膏、厚朴、豬苓、連皮茯苓、草果、杏仁、桑皮、白豆蔻、茵陳、澤瀉。

飲食應當適度,不然可能會引起脹滿。

使用藥材有穀芽、半夏曲、薏仁、廣皮、茯苓、木瓜、炙甘草、砂仁。

用來滋養胃部陰份。

使用藥材有知母、麥門冬、川貝母、霍斛、甜竹茹、嘉花粉。

失血面色蒼白,脈象緊繃,可能導致食慾下降。

使用藥材有熟地、白扁豆、北沙參、川斛、白茯神、麥門冬。

身體仍留有溫熱,影響食慾,進食困難。

使用藥材有藿香梗、穀芽、半夏曲、黃連、木瓜、陳皮。

失血後咳嗽,月經未來,慢慢發展成乾燥血液。

使用藥材有生地、穭豆皮、茯神、生牡蠣、川石斛、新鮮蓮藕。

陽氣微弱導致自汗。

使用藥材有生於術、防風根、煨薑、大南棗、生黃耆、淡附。

脈象顯示弦而快速。

使用藥材有生地、天冬、穭豆皮、清阿膠、茯神、新鮮蓮藕。

暑熱傷害氣力,精神疲倦,無力感。

使用藥材有黃耆片、炙甘草、木瓜、白茯苓、當歸身、新鮮蓮子。

這屬於血絡受阻,應該疏通其血絡。

使用藥材有枇杷葉、桃仁、栝蔞皮、枳殼、降香汁、蘇子、鬱金汁、紫菀。

因水液異常引起咳嗽。

使用藥材有苦杏仁、茯苓、白芥子、旋覆花、薏仁、橘皮紅。

邪氣阻礙肺部導致疼痛,痰有腥味,慢慢發展成肺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