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未刻本葉氏醫案》~ 方桉 (19)

回本書目錄

方桉 (19)

1. 絳礬丸

人參,生穀芽,木瓜,神麯,茯苓,新會皮,炙草,川連

九竅不和。皆屬胃不能和。

大麥仁,鮮蓮肉,半夏曲,白茯苓,廣皮白,宣木瓜

脈沉小。久嗽足浮腹膨。少陰之陽已傷。故水飲欲泛。

茯苓,木防己,澤瀉,牡蠣,薏苡仁,桂枝

肺飲嗽逆。胸悶不爽。

枇杷葉,蘇子,薏苡仁,旋覆花,橘紅

癉脹。脾陽困頓。濁陰不泄。得之陰弱之體。最不易治。

茯苓,桂心,紫厚朴,姜渣,白芍,生白朮

濕注跗踵。針之易泄。

米仁,茯苓,木防己,澤瀉,桂枝,粉萆薢

辛涼以肅余暑。

西瓜萃衣,川通草,橘紅,水飛滑石,桑白皮,杏仁

正虛邪盛。瘧甚恐脫。

生益智仁,廣陳皮,知母,生大谷芽,烏梅肉,生薑

暑熱內郁。戰汗始解。否則昏閉狂亂。

川連,厚朴,飛滑石,霍梗,半夏,廣皮白

活血宣筋。

歸身,牛膝,穿山甲,杜仲,乳香,桃仁,生虎脛骨,紅花

暑瘧。先清上焦。

竹葉心,杏仁,連軺,白蔻仁,飛滑石,花粉

陰虧氣熱渴飲。

竹葉心,石膏,麥冬,鮮生地,知母,燈心

暑邪上阻。身熱頭脹。

絲瓜葉,飛滑石,連軺,白豆蔻,天花粉,杏仁

色黃。腹痛便溏。脾弱不運耳。

人參,焦術,廣皮,神麯,茯苓,炙草,白芍,麥芽

一派風濕內郁。怕增腹痛喘急。

杏仁,連軺,木通,白桔梗,桑皮,橘紅,赤芍,淡竹葉

暑必挾濕。且宿有痰飲。濕痰交蒸。身熱為冤。當治以苦辛宣通。

人參,川連,廣白,茯苓,藿梗,半曲

濕阻為脹滿。小溲不利。議開太陽。

帶皮茯苓,澤瀉,寒水石,桂心,生於白朮,椒目,木防己,厚朴

右脈尚弦。

帶皮茯苓,藿香,豬苓,紫色厚朴,廣皮,澤瀉

陰傷陽浮。咳血頭脹。

竹捲心,川貝母,南沙參,鮮蓮肉,天花粉,白茯神

肺熱作咳。鼻衄。

白話文:

絳礬丸

此方針對多種病症,依症狀分述如下:

**胃氣不和:**九竅不和,皆因胃氣失調所致。藥方包含人參、生穀芽、木瓜、神麴、茯苓、陳皮、炙甘草、川連。

**脾陽虛損,水飲停聚:**脈沉細,久咳、足腫、腹脹,反映少陰陽氣受損,導致水液停滯。藥方包含大麥仁、鮮蓮子、半夏曲、白茯苓、陳皮、木瓜。

**肺飲咳嗽:**肺部積聚水飲,咳嗽氣逆,胸悶不舒。藥方包含枇杷葉、蘇子、薏苡仁、旋覆花、橘紅。

**脾陽不足,水濕停滯:**腹部脹滿,脾陽虛弱,水濕不能排出,尤其陰虛體質者難治。藥方包含茯苓、桂枝、厚朴、薑渣、白芍、生白朮。

**濕邪下注:**濕邪流注足跟,針灸容易排出。藥方包含米仁、茯苓、木防己、澤瀉、桂枝、萆薢。

**暑邪侵襲:**辛涼藥物以清暑邪。藥方包含西瓜翠衣、川通草、橘紅、滑石粉、桑白皮、杏仁。

**正氣虛弱,瘧疾嚴重:**正氣不足,瘧疾嚴重,恐危及生命。藥方包含生益智仁、陳皮、知母、生穀芽、烏梅肉、生薑。

**暑熱內鬱:**暑熱鬱積於內,發汗後方能緩解,否則昏迷、神志錯亂。藥方包含川連、厚朴、滑石粉、霍香、半夏、陳皮。

**活血化瘀,舒筋通絡:**藥方包含當歸、牛膝、穿山甲、杜仲、乳香、桃仁、虎骨、紅花。

**暑熱瘧疾:**先清解上焦之熱。藥方包含竹葉、杏仁、連翹、白蔻仁、滑石粉、花粉。

**陰虛火旺:**陰液虧損,氣熱口渴。藥方包含竹葉、石膏、麥冬、生地、知母、燈心草。

**暑邪上擾:**暑邪阻滯上焦,身熱頭脹。藥方包含絲瓜葉、滑石粉、連翹、白豆蔻、天花粉、杏仁。

**脾虛泄瀉:**大便溏瀉,面色黃,脾胃虛弱。藥方包含人參、焦朮、陳皮、神麴、茯苓、炙甘草、白芍、麥芽。

**風濕內阻:**風濕內鬱,加重則腹痛、喘促。藥方包含杏仁、連翹、木通、桔梗、桑白皮、橘紅、赤芍、淡竹葉。

**暑濕痰飲:**暑濕夾雜,宿有痰飲,濕痰交蒸,身熱。藥方以苦辛藥物宣通。藥方包含人參、川連、陳皮、茯苓、藿香、半夏曲。

**濕阻膀胱:**濕邪阻滯,小便不利。藥方包含茯苓皮、澤瀉、寒水石、桂枝、生白朮、椒目、木防己、厚朴。

**肝陽上亢:**脈象弦數。藥方包含茯苓皮、藿香、豬苓、厚朴、陳皮、澤瀉。

**陰虛陽亢:**陰液虧損,陽氣亢盛,咳血、頭脹。藥方包含竹葉、川貝母、南沙參、鮮蓮子、天花粉、白茯神。

**肺熱咳嗽:**肺熱咳嗽,鼻出血。藥方包含川貝母、南沙參、鮮蓮子、天花粉、白茯神。

請注意,以上僅為文字翻譯,並非醫療建議。任何疾病診斷及治療,都應諮詢專業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