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未刻本葉氏醫案》~ 方桉 (18)

回本書目錄

方桉 (18)

1. 桂七味丸

食物不調。脘脹噫氣。

杏仁,厚朴,蘇子,枳殼,麥芽,橘白

疳積腹痛。形瘦脈虛。勿忽視之。

白話文:

[桂七味丸]

飲食不正常,導致胃部脹滿,常有打嗝的現象。

此藥方包含杏仁、厚朴、蘇子、枳殼、麥芽和橘白等成分。

若孩子因長期消化不良導致腹部疼痛,身體逐漸消瘦且脈搏虛弱,切勿輕視這種情況。

2. 絳礬丸

嗽逆嘔逆不得臥。經謂嗽而嘔者屬胃咳也。此由嗽傷陽明之氣。厥陰肝邪順乘使然。凡女科雜症。偏於肝者居半。即如是病。經一阻則遂劇矣。非泛泛咳嗽之比。

人參,旋覆花,白芍,茯苓,代赭石,南棗

痰血用攝陰藥。穀食漸增。亦是佳境。

熟地,霍石斛,北參,茯神,麥門冬,參山漆

音嘶咽痛。脈細澀。的是少陰腎真空虛。無以上承使然。切勿煩勞。夏暑炎蒸。宜綠蔭深處靜養為要。

生地黃,大天冬,上清阿膠,雞子黃,霍石斛,元稻根鬚

右寸大。此金燥作咳。莫作飲治。宜以清潤為主。

壯玉竹,南沙參,霍山石斛,川貝母,白茯神,生扁豆白

溫養腎真為主。所謂勞傷腎。勞者溫之之義。

大熟地,枸杞子,杜仲,肉蓯蓉,線魚膠,羊內腎,茯苓,菟絲子,巴戟天,舶茴香,沙苑麋角霜

陽虛自汗怯冷。

於朮,附子,黃耆,滾水泛丸

寒熱脅痛。脈弦。溫邪襲於肝絡。吐血猶可。最怕成癰。

丹皮,桃仁,鉤藤,黑梔,茜草,桑葉

咳嗽失血。左脈猶弦。此努力絡傷為病。

生地,牛膝,穭豆皮,珠菜,茜草,鮮嫩藕

左脈弦。嗽血氣逆。酒客動怒致此。當理肝胃。

金斛,茯苓,白牛膝,米仁,牡蠣,白扁豆

疏肝宣胃。

川楝子,大麥芽,茯苓,生香附,小青皮,橘紅

清上焦氣熱。

桑葉,川貝,蘆根,花粉,杏仁,桔梗

舌黃。脘中未爽。濕阻於中焦。

半夏,白朮,廣皮白,茯苓,乾薑,枳實皮

溫邪作咳痰血。

桑葉,花粉,南沙參,川貝,杏仁,生甘草

咳嗽失血。脈澀。下焦不納。春深氣泄使然。

生地黃,白茯神,穭豆皮,真阿膠,天冬肉,鮮藕汁

此衝任病也。帶多。血液下滲。厥氣無涵。是以不時氣逆。經事不至。即有乾血之患。

枸杞,白茯神,當歸,沙苑,紫石英,小茴香

熱鬱作咳。溺赤口渴。辛涼泄之。

薄荷葉,象貝,黑山梔,天花粉,連軺,苦杏仁

脈長弦數。陰虧陽不寧靜。食下便溏。亦腎為胃關之義。

六味湯去萸加牡蠣

失血氣逆。咳嗆能食。宜乙癸同治。

熟地,川石斛,牡蠣,天冬,茯神,牛膝

溫邪未淨。脘悶咳嗽。

杏仁,白茯苓,桑皮,半夏,廣橘紅,米仁

下焦不納。咳嗽氣逆。

都氣湯加牛膝川斛青鉛

積寒腹痛。

吳萸,白茯苓,半夏,乾薑

面黃而瘦。腹痛。屬蟲。

使君子肉,雞肫皮,五穀蟲,青皮,白榧子肉,胡黃連,白芍藥,蕪荑,大川楝子,大麥芽

癉脹腹皮反熱。下體怯冷。是陰盛格陽之象。飲必沸湯。稍溫則腹中不適矣。大小便不利。正屬陽氣不得通行之義。陰邪瀰滿之勢。症非輕小。其勿忽視。

泡淡川附子(五錢),泡淡生乾薑(一錢五分)

公豬膽汁一個衝入調服。

脈弦而濡。氣分殊弱。濕熱不能盡泄。不飢少寐。神倦痰多。宜健脾和胃。佐以遠木。

白話文:

絳礬丸

咳嗽、嘔吐、無法平躺。經書上說咳嗽伴隨嘔吐屬於胃咳,這是因為咳嗽損傷了陽明之氣,厥陰肝邪乘虛而入導致的。許多婦科雜症都與肝有關,此病尤甚,經期阻塞則病情加重,與普通的咳嗽不同。

組成:人參、旋覆花、白芍、茯苓、代赭石、南棗

若有痰血,則需服用滋陰的藥物,飲食應逐漸增加,這樣病情就能好轉。

組成:熟地、霍山石斛、人參、茯神、麥門冬、參三七

聲音嘶啞,咽喉疼痛,脈象細澀,這是少陰腎氣虛弱,缺乏上焦的滋養所致。應避免勞累,夏季炎熱時應在陰涼處靜養。

組成:生地黃、大天冬、阿膠、雞蛋黃、霍山石斛、稻根鬚

寸口脈大,這是燥邪引起的咳嗽,不可單純用飲品治療,應以滋潤為主。

組成:玉竹、南沙參、霍山石斛、川貝母、白茯神、生扁豆

溫養腎精為主,所謂勞傷腎,勞則需溫補。

組成:熟地黃、枸杞子、杜仲、肉蓯蓉、阿膠、羊腎、茯苓、菟絲子、巴戟天、舶茴香、沙苑子

陽虛、自汗、怕冷。

組成:蒼朮、附子、黃耆,用滾水沖服藥丸。

寒熱、脅肋疼痛,脈象弦,是溫邪侵犯肝絡,即使吐血也能承受,最怕化膿。

組成:丹皮、桃仁、鉤藤、梔子、茜草、桑葉

咳嗽伴隨出血,左脈弦,這是用力過度損傷絡脈所致。

組成:生地黃、牛膝、扁豆皮、珠菜、茜草、鮮藕

左脈弦,咳嗽伴隨氣逆,嗜酒者動怒容易導致這種情況,應調理肝胃。

組成:霍山石斛、茯苓、白牛膝、米仁、牡蠣、白扁豆

疏肝理氣,和胃。

組成:川楝子、大麥芽、茯苓、香附、小青皮、橘紅

清泄上焦的氣熱。

組成:桑葉、川貝、蘆根、花粉、杏仁、桔梗

舌苔黃,脘腹不適,濕邪阻滯中焦。

組成:半夏、白朮、廣皮、茯苓、乾薑、枳實

溫邪引起的咳嗽,伴隨痰血。

組成:桑葉、花粉、南沙參、川貝、杏仁、生甘草

咳嗽伴隨出血,脈象澀,下焦虛寒,春天陽氣泄露所致。

組成:生地黃、白茯神、扁豆皮、阿膠、天冬、鮮藕汁

這是衝任二脈失調,帶下增多,血液下泄,厥陰之氣不足,因此氣逆,月經不調,甚至出現血虛。

組成:枸杞、白茯神、當歸、沙苑子、紫石英、小茴香

熱邪鬱結導致咳嗽,小便赤澀,口渴,宜用辛涼藥物瀉火。

組成:薄荷葉、牡蠣、梔子、天花粉、連翹、苦杏仁

脈象長、弦、數,陰虛陽亢,飲食後大便稀溏,這是腎虛影響脾胃。

組成:六味地黃丸去吳茱萸加牡蠣

出血、氣逆、咳嗽,能吃東西,宜用溫熱與寒涼藥物同時治療。

組成:熟地、川霍石斛、牡蠣、天冬、茯神、牛膝

溫邪未清,脘腹悶脹,咳嗽。

組成:杏仁、白茯苓、桑白皮、半夏、橘紅、米仁

下焦虛寒,咳嗽,氣逆。

組成:都氣湯加牛膝、川霍石斛、青黛

積寒腹痛。

組成:吳茱萸、白茯苓、半夏、乾薑

面色萎黃消瘦,腹痛,屬於蟲積。

組成:使君子、雞內金、五倍子、青皮、榧子、黃連、白芍、蕪荑、川楝子、大麥芽

腹部脹滿,腹部皮膚發熱,下肢怕冷,這是陰盛格陽,必須喝沸水,稍溫則腹中不適,大小便不利,陽氣不能通行,陰邪充盈,病情嚴重,不可輕忽。

組成:炮製過的川附子(五錢)、炮製過的生乾薑(一錢五分),加入一個公豬膽汁一起服用。

脈象弦而濡弱,氣虛,濕熱不能完全排出,不飢,少寐,倦怠,痰多,宜健脾和胃,再輔以益氣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