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刻本葉氏醫案》~ 方桉 (17)
方桉 (17)
1. 黑珀散
因外瘍復煩勞。致營衛交損。寒熱咳嗽盜汗。經阻兩月。漸延乾血瘵疾。
白話文:
因為外傷後又過度勞累,導致身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都受到損耗。進而出現了冷熱交替、咳嗽以及不自主的盜汗症狀,月經也已經兩個月沒有來了。這些情況慢慢演變成為一種消耗性的乾血勞疾。
在古代醫學中,"營衛交損"指的是人體的營養系統(營)和免疫防禦系統(衛)都受到損傷;"寒熱咳嗽盜汗"描述的是患者可能同時有發燒、畏寒、咳嗽和盜汗的症狀;"經阻兩月"表示月經已經兩個月沒有來;"漸延乾血瘵疾"則指出這種情況可能正在發展成為一種慢性、消耗性的疾病,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說的肺結核。
2. 小建中湯
左關弦。來去躁疾。右細澀。食減。陽明困頓。血液暗耗。日久恐有偏枯之累。此刻當理陽明。
金斛,茯苓,半曲,橘紅,鉤藤,桑葉
溫養下焦。佐泄厥陰。
巴戟天,茯苓,胡蘆巴,菟絲子,川楝子,桂心,小茴香,補骨脂
勞傷肝陽絡松失血。左脈弦。
生地,穭豆皮,藕節,茯神,白牛膝,珠菜
氣不宣達。胸痹。大便不行。
枇杷葉,紫菀,枳殼,土蔞皮,杏仁,桔梗
血後咳嗽。宜益肺胃。
北沙參,麥冬,霍斛,白扁豆,茯神
右關沉澀。左脈弦勁。此木火內亢。陽明絡泣。脘痛嘈雜頭旋。
桑葉,桃仁,黑芝麻,柏仁,紅花,大淡菜
脈弦腹膨。氣逆動怒致此。肝邪沖逆陽明也。切勿嗔怒。勢恐變幻。慎之慎之。
川楝子,茯苓,化橘紅,大麥芽,青皮,砂仁殼
火鬱發熱齒痛。
薄荷,花粉,黑梔,生草,赤芍
寒暖不調。邪阻肺衛。哮喘痰血。
旋覆花,米仁,橘紅,霜蔞仁,蘇子,浙苓
脾陽下陷。便溏腸紅。
白話文:
[小建中湯]
檢查左手脈搏,發現其跳動急促且強烈,右手脈象則顯示細弱與滯澀,這反映飲食減少,陽明經(消化系統)出現疲憊,血液在不知不覺中流失。若長時間這樣下去,可能導致身體半側機能退化。現在應先調整陽明經狀態。
處方:金斛、茯苓、半夏曲、橘紅、鉤藤、桑葉,用以溫養下腹部,輔助排除肝臟的瘀滯。
再以巴戟天、茯苓、胡蘆巴、菟絲子、川楝子、肉桂、小茴香、補骨脂等藥材,治療因肝臟過度操勞導致的血管鬆弛及出血,特別是左脈的緊繃。
生地、穭豆皮、藕節、茯神、白牛膝、珠菜,用於改善氣血不暢,胸悶,以及便祕問題。
枇杷葉、紫菀、枳殼、土蔞皮、杏仁、桔梗,針對咳嗽,增強肺部和胃部功能。
北沙參、麥冬、霍斛、白扁豆、茯神,處理右脈深沉細弱,左脈強硬的情況,這是體內肝火旺盛,陽明經絡受損,導致上腹部疼痛,噁心,頭暈。
桑葉、桃仁、黑芝麻、柏仁、紅花、大淡菜,用於脈象緊繃,腹部脹滿的症狀,這是因情緒波動引起肝臟問題,影響陽明經,應避免生氣,否則病情可能急轉直下,必須小心防範。
川楝子、茯苓、陳皮、大麥芽、青皮、砂仁殼,用於治療因火氣鬱積引起的發燒和牙痛。
薄荷、花粉、黑梔、生甘草、赤芍,適用於身體冷暖失調,外邪侵襲肺部,引發哮喘和咯血。
旋覆花、薏苡仁、橘紅、霜蔞仁、蘇子、豬苓,針對脾臟功能下降,大便稀軟,腸道出血的問題。
3. 補中益氣湯
失血咳嗆夢泄。皆屬下焦不藏。
熟地,北沙參,天冬,旱蓮草,茯神,川石斛,山藥,女貞子
右寸獨大。
白話文:
對於這種情況,可用的藥材有熟地、北沙參、天冬、旱蓮草、茯神、川石斛、山藥、女貞子等。
而脈象上,右手寸脈特別強大。」(右手寸脈通常對應到肺部或上焦的情況,脈象的變化有助於診斷和治療。)
4. 黃芩瀉白散
飲逆嘔惡。
半夏,乾薑,茯苓
復受客邪。身痛脘悶。
蘇梗,半夏,枳殼,橘紅,杏仁,麥芽
氣阻脘痹。
蘇梗汁,香附汁,枳殼汁,桔梗汁
陽微。濕阻汗泄。
白話文:
[黃芩瀉白散]
感到噁心反胃。
使用半夏,乾薑,茯苓來治療。
再次受到外來病邪影響,身體疼痛且胸脘有壓迫感。
用蘇梗,半夏,枳殼,橘紅,杏仁,麥芽來處理。
氣滯導致胸脘不適。
需用蘇梗汁,香附汁,枳殼汁,桔梗汁來緩解。
體內陽氣不足,濕氣阻礙,導致出汗異常。
5. 朮附湯
咳而嘔逆。脈虛弦。宜益肝胃。
人參,旋覆花,淮小麥,茯苓,代赭石,大南棗
濕鬱陽痹。形凜咳嗽。
白話文:
[朮附湯]
症狀為咳嗽且伴有嘔吐現象,脈象呈現虛弱與弦緊,這表示應當補益肝胃。
所需藥材包括:人參、旋覆花、淮小麥、茯苓、代赭石、大南棗。
若是濕氣鬱結導致的陽氣痹阻,身體有冷感並伴隨咳嗽。
6. 玉竹桂枝湯
脈細神倦。氣弱也。氣弱則不能統攝。精濁不已。先宜調益心脾。
桑螵蛸,湘蓮,龍骨,遠志,柏子仁,茯神,龜版,人參
調益心脾。用王荊公法。
人參,益智,茯神,炙草,麝香,茯苓,龍骨,遠志,廣木香,辰砂
白話文:
[玉竹桂枝湯]
脈搏微細且精神疲倦,這是氣力虛弱的表現。氣力虛弱便無法有效控制身體,導致精力持續流失。首先應當調理並增強心臟和脾臟的功能。
藥方包含:桑螵蛸、湘蓮、龍骨、遠志、柏子仁、茯神、龜版、人參。
為了調理及增強心臟和脾臟功能,使用王荊公的療法。
具體藥方為:人參、益智、茯神、炙草、麝香、茯苓、龍骨、遠志、廣木香、辰砂。
7. 滾水法丸
左脈弦數。頭重味酸肢冷。病後致此。乃脾陽困頓。木火順乘。陽明少降使然。東垣謂補脾胃必先遠肝木。良有以也。
人參,茯苓,黃連,新會皮,青皮,白朮,半曲,白芍,生乾薑
脈細雖屬少陰空虛。而中焦有伏飲。是以嗽逆嘔惡。先宜理之。
半夏,茯苓,乾薑,秫米煎湯法丸
脈澀淋濁。法宜導火。
白話文:
[滾水法丸]
如果左手脈搏呈現弦且快速的情況,有頭部沉重、口中有酸味、四肢冰冷的症狀,這通常是病後所導致的,說明脾臟的陽氣衰弱,肝和心的火氣趁機上升,這是因為胃經和膽經的氣下降不足所導致。古代醫學家李東垣認為,補充脾胃功能時必須避免肝氣過盛,這樣做確實有其道理。
藥方包括:人參、茯苓、黃連、陳皮(新會產)、青皮、白朮、半夏(炮製過)、白芍、生乾薑。
即便脈象細弱顯示出下焦的虛弱,但中焦卻存在潛藏的寒濕,因此出現咳嗽、噁心嘔吐的症狀,應該先治療這些症狀。
用半夏、茯苓、乾薑、秫米煎煮成湯,再以此湯調製成丸。
若脈象滯澀且有尿液混濁的症狀,治療原則應是引導身體的火氣下行。
8. 導赤散
護陽則氣宣矣。
於朮,附子,煨姜,茯苓,桂枝,南棗
陰虧則陽亢。
生地,龜版,芡實,旱蓮草,黃柏,茯神,丹皮,女貞子
咳嗽音嘶。
桑葉,南參,杏仁,川貝,花粉,橘紅
下虛不納。頭旋。食下少運。
白話文:
如果保護了身體的陽氣,那麼氣血就能順利運行。
使用的藥物有:白朮、附子、炮薑、茯苓、桂枝、大棗。
若是陰氣不足,就會導致陽氣過盛。
應使用:生地、龜板、芡實、旱蓮草、黃柏、茯神、牡丹皮、女貞子。
對於咳嗽且聲音沙啞的情況,
可以使用:桑葉、人參、杏仁、川貝、天花粉、陳皮。
若是下焦虛弱無法吸收養分。感到頭暈。食物消化不良。
這時,就要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需注意,此段並未提供具體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