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楠

《客塵醫話》~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婦科述略

治婦人病,必先明衝任之脈。衝脈起於氣街,(在毛際兩旁。)並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任脈起於中極之下,(臍下四寸)。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又云:衝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脈之海,皆血之所從生,而胎之所有系。明於衝任之故,本原洞悉,不概治以男子泛用之藥,自能所治輒效矣。

白話文:

治療婦女疾病,一定要先了解衝脈和任脈。

衝脈:

  • 起源於氣街(位於毛髮線兩側)
  • 沿著少陰經,從臍部向上行走到胸腔,然後散開

任脈:

  • 起源於中極穴(臍下四寸)
  • 沿著毛髮線,在腹腔內向上行走到關元穴

另有說法認為: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子宮,沿著背部向上,是經脈的海洋,所有的血液都從這裡產生,胎兒也依賴這些經脈。

瞭解衝脈和任脈的原理,就能透徹地掌握根本原因,不會像治療男性疾病那樣隨意用藥,自然能藥到病除。

肝氣之病,近時甚多,婦女為尤甚。即十餘歲之童女,往往左脅下痞積脹滿嘔逆,此先天之肝血不足也。治以疏伐則劇,治以滋養則平,比比而然。況乎天癸久轉,生育頻多之婦人,其血愈虧,肝愈旺,上犯胃脘,下侵於足,甚至納食即吐,兩足攣痛,致發痙厥。此肝氣久痛,必入於絡,因血少不能流通,其氣必滯,非養血和絡,補水滋木,焉能療治。

白話文:

肝氣疾病,近年來越來越多,尤其以女性居多。即使是十幾歲的小女孩,也常會有左脅下痞積、脹滿、嘔吐的現象,這是先天肝血不足所致。用疏肝理氣的療法會加重病情,用滋養肝血的療法則能平息不適,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更何況,經過多次月經和生育的女性,肝血虧損加重,肝氣會更加旺盛,上沖胃脘,下侵雙足,甚至吃東西就會嘔吐,雙足還會痙攣疼痛,導致抽搐。這是因為肝氣長期阻塞,必定會進入經絡,由於血少不能通暢,肝氣必然會鬱滯,如果不滋養肝血、疏通經絡、補水養木,是無法治癒的。

世人概以謂東方常實,有瀉無補,遂皆以肝無補法論治。殊不知肝氣之痛,大半屬於水虧木熾,所以逍遙散為治肝之始方,並無瀉伐之品,其中歸、芍補肝,白朮、甘草補中,加以柴胡、煨姜為疏通之用。氣平即繼以八珍湯調養之,則自然所發漸輕。若隨俗附和,任意用枳殼、香附、青皮、鬱金等破氣之藥,元氣日益消耗,陽衰則陰竭,禍不旋踵矣。景岳《質疑難》云肝無補法者,以肝氣之不可補,非謂肝血之不可補。

白話文:

一般人普遍認為人體東方位置(肝)屬實證,應該瀉而不宜補,因此都以肝沒有補法的方式治療。然而,肝氣的疼痛,大多數是由於體內水份不足,導致肝火過旺。因此,治療肝病的初階方劑「逍遙散」,並沒有任何瀉下的藥物,其中包括歸、芍來補肝,白朮、甘草來補益脾胃,再加入柴胡、煨姜疏通氣血。當肝氣平和後,再使用「八珍湯」來調養,就能夠自然減輕肝病的症狀。如果盲目跟隨俗方,隨意使用枳殼、香附、青皮、鬱金等破氣的藥物,會導致元氣逐漸消耗,陽氣衰弱,陰氣也會跟著枯竭,很快就會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明代醫學家王肯堂在《質疑難》中提到「肝無補法」是指不能補肝氣,並不是說不能補肝血。

補肝血莫如滋腎水,腎者木之母也,母旺則子強,是以當滋化源,此千古之良法也。夫將軍之官,其性剛勁,木火同居,風乘火勢,火助風威,母贊其勝,此言其氣實有餘也。若求其本,則乙癸同源,滋陰養血,尤為急矣。

白話文:

想要補益肝血,最好的辦法就是滋養腎水,因為腎是肝的母親,母親強壯了,兒子才會強壯。因此,滋養腎水纔是根本之道,這是千古不變的良方。

將軍之官,其性情剛勁,木火聚集,風助長火勢,火又推動風威,母親有助於將軍的勝利,這說明將軍之官氣勢旺盛。但如果追根溯源,那麼乙木和癸水同源,滋陰養血就更加迫切了。

婦人血結胞門,則上焦之陽不得入於陰,在下則小腹裡急,五液時下,在上則孤陽獨浮,為嗔怒發熱,口燥發厥。治法先宜開痹破陰結,不得一味滋膩,致成蟲滿。當看其虛實,用景岳《新陣》柴胡飲六方,柴陳煎、歸柴飲、解肝化肝煎等方,因病加減治之,較古方尤為靈動。

白話文:

女性如果出現血瘀胞宮門戶的問題,則上焦的陽氣無法進入陰分。在下部則出現小腹裡急,五種液體不時下流的症狀。在上部則出現孤陽獨浮,表現為容易生氣發怒、發熱、口乾、暈厥的症狀。治療方法首先應當疏通經絡,打破陰部的瘀結,不能只一味地滋養潤滑,導致蟲子滋生充斥。應當根據病情的虛實,按照景嶽《新陣》中的柴胡飲六方、柴陳煎、歸柴飲、解肝化肝煎等方劑,針對具體病情增減藥物進行治療。這些方劑較之古方更加靈活有效。

妊娠傷寒及溫熱症,最難措手,須辨舌胎,張誕先舌鑑六條,實為名論,治宜宗之。其一云:孕婦初傷於寒,見面赤舌上白滑,即當微汗之,以解其表。如面舌俱白,發熱多飲冷水,陽極變陰所致,當用溫中之藥。若見厥冷煩躁,誤與涼劑,則厥逆吐利而死。其二云:面赤舌黃,五六日裡症見,當微利之,庶免熱邪傷胎之患。

白話文:

孕婦得了傷寒或溫熱病,是最難以處理的。必須辨別舌苔來判斷病情。張誕先前輩所提出的「舌鑑六條」,是一篇非常有名的論述,治療時應以此作為依據。

第一條說:孕婦剛開始受寒時,會出現面色發紅、舌苔白滑的症狀。這時應該讓她微微出汗,以解表熱。如果面色和舌苔都發白,還發熱且愛喝冷水,表示陽氣過於旺盛轉化為陰寒,應使用溫補中氣的藥物。如果出現手腳冰冷、煩躁不安的症狀,誤用了寒涼藥物,就會導致厥逆、嘔吐腹瀉而死亡。

第二條說:面色發紅、舌苔發黃的症狀,通常在得病五六天內出現。這時應該讓她微微瀉利一下,以防止熱邪損傷胎兒。

若面舌俱黃,此失於發汗,濕熱入里所致,當用清利水藥。其三云:面舌俱黑,水火相刑,不必問其月數,子母俱死,面赤舌微黑者,還當保胎。如見灰色,乃邪入子宮,其胎必不能固。若面赤者,根本未傷,當急下以救其母。其四云:妊娠傷寒溫熱,見面舌俱赤,宜隨症汗下,子母無虞,面色皎白而舌赤者,母氣素虛,當略用溫散法。若面黑舌赤,亦非吉兆。

白話文:

如果臉色和舌苔都發黃,這是因為沒有發汗,濕熱進入體內所致,應使用清利水濕的藥物。

第三條說:如果臉色和舌苔都發黑,說明水火相剋,不必問胎齡,母子都已死亡。臉色發紅,舌苔略黑者,仍有保胎的希望。

如果看到灰色,表明邪氣已進入子宮,胎兒必定不能保住。如果臉色發紅,說明根本沒有受傷,應急用瀉藥救治母親。

第四條說:懷孕時患傷寒或溫熱病,臉色和舌苔都發紅,應根據症狀發汗或瀉下,母子不會有問題。面色蒼白而舌苔發紅,說明母親氣虛,應略用溫散的方法。

如果臉色發黑、舌苔發紅,也不是吉兆。

若在臨月,則子得生而母當殞。其五云:見面赤舌紫,其人必嗜飲,乃酒毒內傳所致。如淡紫戴青,為陰症夾食,難治也,即用枳實、理中、四逆輩,亦難為力。若面赤舌青,母雖無妨,子殞腹內,急宜用芎歸湯合平胃散,加朴硝下之,以救其母。其六云:面黑而舌乾卷短,或黃黑刺裂,乃里症至急,不下則熱邪傷胎,下之危在頃刻。

白話文:

如果婦女在臨產時出現這種情況,孩子雖然能順利出生,但母親卻有生命危險。還有一種情況,如果病人面部發紅,舌頭呈現紫紅色,這表示他嗜酒,是酒毒侵入體內導致的。如果舌頭是淡紫色帶點青色,則屬於陰症夾雜食物中毒,難以治療,即使使用枳實、理中、四逆等藥物也無濟於事。如果病人面部發紅,舌頭呈青色,母親雖然沒有危險,但孩子卻會在腹中死亡,必須立即使用芎歸湯合平胃散,並加入芒硝讓病人服用,才能救治母親。還有一種情況,如果病人面色發黑,舌頭乾燥卷縮,或者舌頭呈現黃黑色並出現裂痕,這表示病情十分危急,如果不治療,熱邪就會傷害胎兒,延誤治療將會導致生命危險。

如無循衣撮空直視等證,十中可挽回一二,妊娠傷寒傷風,首宜固胎順氣,雖見脈緊無汗,不可用麻黃、青龍及一切解表猛劑,以風藥性升,皆犯胎氣也。鄭虛谷曰:妊娠傷風,無論時月及月分多少,俱宜嚴氏紫蘇飲加蔥白為至穩。

白話文:

如果沒有像咳嗽、胸悶、直視等症狀,十個中有兩三個可以緩解。懷孕期間得傷寒或傷風,首先要保住胎氣,調順氣息。即使看到脈搏緊而沒有出汗,也不可用麻黃、青龍和其他解表的大劑量藥物,因為風藥性質是上升的,都會傷害胎氣。鄭虛谷說:懷孕期間傷風,無論懷孕時間和月份長短,都應該服用嚴氏紫蘇飲,加上蔥白,是最穩妥的方法。

古人用芩、術安胎,是因子氣過熱不寧,故用黃芩苦寒以安之。脾為一身之津梁,主內外諸氣,而胎息運化之機,全賴脾土,故用白朮以助之。然惟形瘦血熱,營行過疾,而胎常上逼者宜之。

白話文:

古代人用黃芩和白朮來安胎,是因為胎氣過於燥熱不安寧,所以用黃芩的苦寒性味來安定胎氣。脾臟是人體氣血津液的通道,主管內外諸氣,而胎兒的發育和新陳代謝,完全依賴脾臟,所以用白朮來幫助脾臟。但是隻有形體瘦弱、血氣燥熱,氣血運行過快,而胎位常偏高的情況才適合這樣用藥。

至若形盛氣衰,胎常下墜者,非人參舉之不安;形盛氣實,胎常不運者,非香、砂耗之不安;血虛火旺,腹常急痛者,非芎、歸、地、芍養之不安;體肥痰盛嘔逆眩暈,非芩、半豁之不安。此皆治母之偏勝也,婦人墜胎與難產病之最險者也。治墜胎往往用補澀,治難產往往用攻下,皆非正法。

白話文:

如果形體強健而氣血不足,胎兒經常下墜,並非人參就能穩固;如果形體強健而氣血充實,胎兒經常不運轉,並非香附、砂仁就能消耗;如果血虛導致陽氣過旺,腹部經常急痛,並非川芎、當歸、生地黃、芍藥就能滋養;如果身體肥胖、痰液過多,出現嘔吐、眩暈,並非黃芩、半夏就能疏通。這些都是隻治療孕婦體質偏勝的病症,對於婦女來說,胎兒流產和難產是最危險的疾病。治療胎兒流產往往使用補腎固氣的藥物,治療難產往往使用攻下通便的藥物,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方法。

蓋半產之故,由於虛滑者半,由於內熱者半,得胎之後,衝任之血,為胎所吸,無餘血下行,血苟不足,則胎必枯槁而墜。其本由於內熱,火盛陽旺,而陰劫血益少矣。治宜養血為先,清熱次之,若泥於膩補,反生壅滯之害。至於產育,乃天地生生化育之理,本無危險,皆人之自作也。

白話文:

導致早產的原因,一半是氣血虛弱,另一半是內熱過盛。懷孕後,胎兒需要攝取衝任二脈的血液,導致下行的血液不足。血液不足,胎兒就會枯萎墜落。如果內熱過盛,陽氣旺盛,陰血就會損耗得更厲害。治療宜先補益氣血,次之清熱。如果一味用滋補的方式,反而會造成氣血壅滯。至於生產,是天地自然生化養育的過程,原本沒有危險,都是人自己造成的。

用力不可太早,早則胎先墜下。舒轉不及,胞漿先破,胎已枯澀,遂有橫生倒產之虞。其治亦不外乎養血為主,血生則胎自出,若誤用攻下之藥。則胎雖已產,衝任大傷,氣冒血崩,危在呼吸矣。慎之慎之。

白話文:

用藥治療時,不宜操之過急。用藥過早,容易導致胎兒早產。病情處理不當,導致羊水破裂,胎兒會變得乾燥,從而有橫生或倒產的危險。治療原則應以養血為主,血氣充足,胎兒自然會流產。切勿誤用攻下藥物,否則胎兒雖已產出,但衝任二脈受損嚴重,導致氣血上逆,血崩不止,危及生命。治療時務必謹慎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