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山人醫案》~ 失音
失音
1. 失音
衛(三十)失音已久。胃納頗佳。非其氣之餒。當金匱金實無聲議治。
白話文:
這個人已經失聲很久了,但是胃口很好。這不是因為氣虛,應該按照《金匱要略》中關於肺氣壅塞導致失聲的方法來治療。
麻黃(三分),石膏(三錢),杏仁(三錢),生草(三分),射干(五分),苡仁(三錢)
白話文:
麻黃 3 分
石膏 18 克
杏仁 9 克
生草烏 1.8 克
射干 3 克
薏苡仁 9 克
錢(四一)肺象空懸。其位最高。據述曾經吐血之後。聲音出不揚。飲食少納。乾咳頻多。此屬少陰水虧。不能濟火。致君相上騰。燔爍嬌臟。不無受傷。顧本是滋陰補虛為要。然歲氣當深秋之際。肅化猶為最先。莫若暫用固金法。從金生水意。
白話文:
肺部影像顯示有空洞陰影,位於身體最高處。病患曾吐過血,聲音虛弱,食慾不振,乾咳頻繁。這屬於少陰水液虧虛,無法滋潤肺火,導致肺火上衝,灼傷嬌嫩的肺部,造成損傷。從根本上來說,應該滋陰補虛。但當前是深秋季節,寒涼之氣會率先侵襲。不妨暫時使用固金之法,以金生水之意。
阿膠(二錢),北沙參(一錢五分),生地(三錢),生雞子黃(一枚),麥冬(二錢),川斛(四錢),茯神(二錢),生甘草(三分)
白話文:
阿膠(12 克),北沙參(7.5 克),生地黃(18 克),生雞蛋黃(1 個),麥冬(12 克),川斛(24 克),茯神(12 克),生甘草(1.8 克)
戴,瘀咯將淨。痰咳亦緩。肺胃絡脈。乃肝陽潛伏。漸有寧靜之象。今診得左關弦形已退。右關脈已鼓指。而獨右寸軟弱。左尺虛細。右尺微小。六脈雖未調和。審體質未始不為平脈。古人所謂未見病脈。即平脈也。仍擬養腎。佐以健脾。
白話文:
瘀血排出乾淨。痰咳也緩解。肺胃之間的脈絡聯通。這是肝陽潛伏,逐漸平靜的徵兆。現在診斷發現左關脈的弦形已經退了。右關脈已經跳動起來。但是右寸脈虛弱。左尺脈虛細。右尺脈微弱。六脈雖然還沒有調和。但仔細審視體質,並不能說是平脈。古人所說的沒看到病脈,就是平脈。仍然打算養腎,輔以健脾。
熟地(四錢),北沙參(一錢五分),淮山藥(炒,二錢),陳阿膠(二錢),揀麥冬(一錢五分),建蓮(去心,二錢),云茯神(二錢),川貝(二錢),蒲黃(炒黑,五分)
白話文:
熟地黃:4 錢
北沙參:1 錢 5 分
淮山藥(炒過):2 錢
陳年阿膠:2 錢
麥冬(挑選過):1 錢 5 分
蓮子(去除蓮心):2 錢
茯苓(雲苓):2 錢
川貝:2 錢
蒲黃(炒黑):5 分
又,填納下焦。肝腎肺胃絡脈漸寧。痰咯雖未淨盡。而臟陰離絡之瘀已盡。然而頤養寧神。絡脈完固。不致貽患。仍擬肝腎定例。少佐清化。
白話文:
此外,填補下焦的氣血。肝、腎、肺、胃的絡脈逐漸安定。痰液雖然沒有完全清除,但臟腑陰氣脫離絡脈的瘀血已經清除乾淨。這樣,就可以安養精神,使絡脈完好,避免留下後患。仍按照肝腎調養的規律,少加佐助清化藥物。
熟地(四錢),揀麥冬(一錢五分),建蓮(二錢),陳阿膠(二錢),川貝(一錢五分),淮山藥(炒,二錢),左牡蠣(三錢),沙蒺藜(二錢),云茯神(二錢)
白話文:
熟地黃(40克),精選麥冬(15克),蓮子(20克),阿膠(20克),川貝(15克),炒過的淮山藥(20克),左牡蠣(30克),沙蒺藜(20克),茯苓(20克)
又,自瘀盡以來。絡脈鞏固。肝腎根蒂亦基。痰咯亦少。形神頗安。脈右寸軟。尺小弱。餘部中和。但此小雪節候。值少陰用事之時。只宜靜養。以待一陽來復。其調劑仍宗前議。聊以益氣佐之。
白話文:
另外,自從淤血排盡以來,脈絡已穩固,肝腎根基也穩固了,痰液也少了。精神狀態也很好。脈象:右手寸口脈濡軟,尺脈細弱,其他部位中和。但是,現在正值小雪節氣,是少陰用事的時節,只適合靜養,等待陽氣復甦。調養方法仍然遵循之前的建議,略微補充益氣即可。
熟地(四錢),西黨參(二錢),酸棗仁(炒焦,二錢),陳阿膠(二錢),揀麥冬(一錢五分),云茯神(二錢),川貝(一錢五分),建蓮(二錢),炙草(四分)
又,照前議參脾為生痰之源治。
白話文:
地黃(12 克),西黨參(6 克),酸棗仁(炒焦,6 克),阿膠(6 克),麥冬(4.5 克),茯苓(6 克),川貝(4.5 克),蓮子(6 克),炙甘草(1.2 克)
熟地(四錢),炒焦冬朮(一錢五分),棗仁(炒黑,二錢),陳阿膠(二錢),新會皮(一錢),揀麥冬(一錢五分),云茯神(二錢),川貝(去心研,一錢五分),人參(另煎沖,一錢)
白話文:
- 熟地黃:4 錢
- 北沙參:3 錢
- 蓮子(去心):3 錢
- 阿膠(用蛤粉炒過):2 錢
- 川貝母(去心,研磨成粉):2 錢
- 牛膝炭(淮山所產):1.5 錢
- 麥冬(去心):1.5 錢
- 茯苓(雲苓):2 錢
- 決明子(炒後研磨成粉):3 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