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醫案合刻》~ 卷一 (3)
卷一 (3)
1. 水熬膏
三診,痿躄在下,肝腎居多,但素飲必有濕熱,熱瘀濕滯,氣血不行,筋縮,肌肉不仁,體質重著不移,無非濕邪之深沉也。若論陽虛不該大發瘡痍,但病久非可速攻,莫計效遲,方可愈也。
白話文:
透過三種診斷方式,發現萎靡不振的症狀在下半身時,多半與肝腎問題有關。然而,長期飲酒必然會伴隨濕熱的情況,導致熱瘀濕滯,氣血運行不暢,筋脈攣縮,肌肉麻木,身體沉重難以移動。究其原因,皆因濕邪深沉所致。雖然陽虛不該引發嚴重的瘡痍,但長期存在的疾病無法快速攻克。不要急於求快,即使療效較慢,最終也必能治癒。
細生地,歸身,黃柏,萆薢,蓯蓉,川斛,牛膝,蒺藜
白話文:
細生地:具有清熱涼血、止血安神的作用
歸身:具有補肝血、安神的作用
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
萆薢:具有消炎止痛、祛風活血的作用
蓯蓉:具有補腎益精、強筋健骨的作用
川斛: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
牛膝:具有強筋壯骨、利尿通淋的作用
蒺藜:具有補腎益髓、強筋健骨的作用
四診,寢食如常,脈沉而緩,獨兩腿內外肉脫麻木,年逾五旬,陽脈漸衰,蹺維不為用事,非三氣雜感也。溫通以佐脈絡之流暢,仿古聖四斤金剛之屬。
白話文:
透過四種診斷方法(望、聞、問、切)來看,你的飲食睡眠一切正常,脈象沉穩緩慢,只有雙腿內外側的肌肉有些發麻、無力。你已經年過五十,陽氣逐漸衰弱,蹺維脈(腿部肌肉的脈絡)也因此失去作用,這不是三種邪氣(風、寒、濕)入侵導致的。針對這種情況,應當採用溫熱通暢的方法來幫助脈絡暢通,類似於古時候聖人使用的四斤金剛丸之類的藥物。
蓯蓉,牛膝,茯苓,萆薢,木瓜,枸杞子,蒺藜,金毛狗脊膏丸
白話文:
-
地黃根
-
牛膝根
-
茯苓菌塊
-
山藥
-
木瓜果實
-
枸杞子
-
蒺藜根
-
金毛狗脊提取物製成的丸劑
經云:煩勞則張,精絕,闢積於夏,令人煎厥。夫勞動陽氣弛張,則精氣不充,留戀其陽,雖有若無,故曰絕積之既久,逢夏季陽氣開泄,五志火動,內風以生。若煎厥治法,以清心益腎,使肝膽相火不致暴起,宣風靜熄,不為暈厥。然必薄味靜養為穩。
白話文:
醫書上說:過度勞累會導致陽氣外張,精氣耗盡。這些積累在體內的陰寒之氣將在夏季爆發,讓人感到煩躁發熱。而過度勞累會導致陽氣鬆弛外張,那麼精氣就得不到補充,就會追隨陽氣外散,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所以說陰寒之氣積累久了,遇到夏季陽氣盛開,五臟之火旺盛,就會產生內風。如果出現煩躁發熱的症狀,治療方法是清熱養腎,讓肝膽之火不會突然爆發,平息內風,避免暈厥。然而,必須清淡飲食,靜養才能穩定病情。
細生地,連翹,知母,元參,生白芍,竹葉
白話文:
細生地:具有清熱祛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熱淋、血崩等症。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常用於熱毒鬱結所致的瘡瘍腫毒。
知母:具有滋陰降火,清熱生津的功效,常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
元參:具有益氣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氣陰兩虛所致的口乾舌燥、虛熱咳嗽等症。
生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的功效,常用於血虛肝旺所致的痛經、腹痛等症。
竹葉:具有清熱利尿,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於熱盛津傷所致的口乾舌燥、小便不利等症。
腎厥,由腰脊而升,發時手足逆冷,口吐涎沫,喉如刀刺。蓋足少陰經脈,上循喉嚨,挾舌本,陰濁自下犯上,必循經而至。仿許學士,椒附湯,通陽以泄濁陰為主。
白話文:
腎厥的症狀從腰背升起,發病時手腳發冷,口裡吐出泡沫,喉嚨像被刀刺一樣。這是因為足少陰經脈向上經過喉嚨,夾住舌根,陰濁之氣從下向上侵犯,必定會沿著經絡到達喉嚨。參考許學士的方子,使用椒附湯,以疏通陽氣、排出陰濁之氣為主。
炮附子,淡乾薑,葫蘆巴,川椒,半夏,茯苓
白話文:
經過炮製的附子,曬乾的生薑,葫蘆巴,四川花椒,半夏,茯苓
2. 薑汁泛丸
臍上心下熱熾,咽喉間陳腐氣遂神昏撲厥。經時汗出而醒,口湧血沫,乃膻中熱壅,以致心竅受蒙。若非芳香清透,不能宣通絡中瘀痹。
白話文:
腹部上到心臟以下感到燥熱,咽喉之間積累陳腐氣體,導致神志昏迷不醒。過一陣子,汗液會流出,人也會清醒過來,口中會有帶血的泡沫,這是膻中(胸中)的熱氣鬱積,導致心神受到矇蔽。如果不使用芳香清透的藥物,無法疏通胸中的瘀堵。
犀角,茯神,天竺黃,麝香,丹參,菖蒲,鬱金,冰片
各生研末,赤豆皮煎湯泛丸,竹葉湯送。
白話文:
犀角:犀牛角
茯神:茯苓
天竺黃:薑
麝香:麝香鹿的香腺分泌物
丹參:一種草藥,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菖蒲:一種香草
鬱金:一種草藥,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
冰片:從龍腦鬆樹中提取的揮發性物質
暑由上受,先入肺絡,日期漸多,氣分熱邪,逆傳入營,遂逼入心胞絡中,神迷欲躁,舌音短縮,手足牽引,乃暑熱流陷,勢將發痙。熱閉在裡,肢體反不發熱,熱邪內閉外脫,豈非至危至急!考古人方法,清絡熱必兼芳香,開里竅以清神識。若重藥攻邪,直走腸胃,與胞絡無干涉也。
白話文:
暑氣從上部侵入人體,首先進入肺部經絡。隨著時間的推移,熱邪會逐漸增多,逆傳至營血中,進而逼入心臟和包絡中。這時,患者會出現神志不清、躁動不安、舌音短促、手足抽搐等症狀,這是因為暑熱流入體內,將要發生痙攣。熱邪阻滯在體內,肢體反而不會發熱。熱邪內閉外脫,情況十分危急!根據古人的治療方法,清熱解毒的藥物必須配合芳香之品,才能疏通經絡熱邪,開通裡竅,清神醒腦。如果只用猛藥攻邪,藥物會直接作用於腸胃,對心包經絡沒有影響。
犀尖,鮮生地,元參,銀花,石菖蒲化至寶丹
白話文:
犀牛角尖、新鮮生地黃、元參、銀花、石菖蒲,混合後製成精緻的藥丸。
向來久咳傷肺,更值雨潮感邪,但熱不寒,是為癉瘧。仲聖云:消爍肌肉,當以飲食消息之。在乎救胃以涵肺,醫知是理否。
白話文:
一直以來,長時間咳嗽會損傷肺臟,尤其是在潮濕多雨的天氣感染了邪氣,但是發燒不畏寒,就是瘧疾。張仲景說:損耗肌肉,應該用飲食來調節改善。重點在於調養胃氣來涵養肺氣,醫者知道這個道理嗎?
竹葉,麥冬,連翹,甘草,梨皮,青蔗汁
白話文:
- 竹葉:竹子的葉子,具有清熱降火、利尿消腫的功效。
- 麥冬:一種草本植物的根莖,具有養陰清肺、潤腸通便的功效。
- 連翹:一種落葉灌木的樹枝,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 甘草:一種豆科植物的根,具有補氣和中、清熱解毒的功效。
- 梨皮:梨子的果皮,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
- 青蔗汁:甘蔗的汁液,具有清熱利尿、生津止渴的功效。
瘧得汗不解,近來竟夜汗出,且胸痞不飢,形瘦脈大便秘,顯然陰虛體質。瘧邪爍液,致清陽痞結脘中。議以柔劑,存陰卻邪。
白話文:
瘧疾出汗後仍未痊癒,最近還整晚出汗,而且胸口脹滿不覺得餓,身體消瘦脈搏有力,大便祕結,顯然是陰虛體質。瘧疾邪氣灼燒津液,導致清陽之氣鬱結在胃脘部。建議使用滋陰驅邪的藥物,保護陰津,驅除邪氣。
竹捲心,辰砂益元散,生地,麥冬,知母
白話文:
竹捲心:竹葉的捲起來的那一端
辰砂益元散 :一種補氣益血的藥散,主要成分為辰砂
生地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功效
麥冬 :滋陰潤肺、清熱除煩
知母 :滋陰降火、清熱解毒
脾經瘧邪,必由四末擾中,仲景論太陰經九條,深戒攻下。謂脾為孤藏,體陰而用陽,喜暖而惡寒,不飢痞脹,噯氣,陽傷則運動無權,滯濁瀰漫矣。昔賢制方,陽傷取藥之氣,陰傷取藥之味,奈何不究病之陰陽,不分藥之氣味,便窒則攻下,痞悶則開泄。藥不對病,脾胃受傷,數年沉痼,如脾胃論莫詳於東垣,苟能玩讀,焉有此等混治?
白話文:
當脾經受到瘧疾邪氣侵擾時,必然會從四肢末端侵襲至中焦。仲景在《傷寒論》中論及太陰經九條(指脾經),極為戒懼攻下。這是因為脾臟是人體的孤藏之臟,其性質為陰而功能為陽,喜溫暖而惡寒涼。如果脾陽受傷,就會導致其運動失常,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濁氣滯留瀰漫。
古代醫家在制定治療方劑時,會根據疾病的陰陽屬性來選擇藥物的氣味,例如陽傷取藥性較辛溫的藥物,陰傷取藥性較甘溫的藥物。然而,如果沒有深入瞭解疾病的陰陽屬性和藥物的氣味,就貿然攻下或開泄,就會導致藥物與病情不相符,進而損傷脾胃。
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難以治癒的沉痾。東垣先生在《脾胃論》中對脾胃病症的論述非常詳盡,如果能夠仔細研讀,就不會出現如此混亂的治療方法。
炒半夏,淡吳萸,生益智,蓽茇,乾薑,茯苓
白話文:
烘焙半夏、淡鹽炒吳茱萸、生用益智仁、蓽茇、乾薑、茯苓
苦辛過服,大瀉心陽,心虛熱收於裡,三瘧之來,心神迷惑,久延恐成痼症。考諸《金匱》、仲景每以蜀漆散為牡瘧治法。
白話文:
過量服用苦寒藥物會耗傷心陽,心陽不足,熱氣會被收束在體內,導致三陰瘧發作,神志不清。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過長,恐會轉化為慢性疾病。根據《金匱要略》所載,仲景常使用蜀漆散來治療瘧疾。
雲母石,蜀漆,生龍骨
為末,開水調服二錢。
白話文:
雲母石:一種具有亮片狀結構的礦物,常製成粉末或薄片。
蜀漆:產於四川的天然漆器,質地優良,有光澤。
生龍骨:指未經過加工的恐龍或其他古代爬行動物的骨骼化石。
下焦精虧,瘧邪遂入少陰,當其發作從背起,乃太陽與少陰表裡相應也。陰邪得汗不解,托邪固是,但氣易泄,薑、附純剛,又恐劫陰矣。
白話文:
下半身精氣不足,瘧疾邪氣趁虛而入少陰經。發作時從背部開始,這是因為太陽經和少陰經在表裡相應。陰寒邪氣得到汗發不能解,邪氣固然會被驅除,但是元氣容易耗散。薑和附子性味純熱,又擔心會損傷陰氣。
人參,鹿茸,桂枝,細辛,杞子炭,歸身炭,生薑
白話文:
**人參:**一種草本植物,具有強身補氣的作用。
鹿茸: 鹿的未長成的角,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
桂枝: 桂樹的樹枝,具有驅寒溫經的作用。
細辛: 一種草本植物,具有溫熱散寒的作用。
杞子炭: 枸杞子製成的炭,具有補腎明目的作用。
歸身炭: 當歸製成的炭,具有補血活血的作用。
生薑: 一種辛辣的根莖類植物,具有溫胃止嘔的作用。
脈微而遲,色衰萎黃。凡陽氣不足,久利久瀉,窮必傷腎。今浮腫漸起,目下是水失火而敗。若非暖下,徒見泄瀉有紅,為脾胃濕熱,必至中滿敗壞。
白話文:
脈搏細微且緩慢,臉色暗淡發黃。凡是陽氣不足的人,長期腹瀉,病情會發展到傷及腎臟。現在浮腫逐漸出現,眼睛下方有水液蓄積,是陽氣不足,水液無法氣化所致。如果不溫暖下元(下焦),只見腹瀉有血,這是脾胃濕熱,最終會導致腹脹腹痛而病情惡化。
熟地炭,淡附子,茯苓,車前子,生茅朮,乾薑
白話文:
- 炙熟地(熟地炭)
- 生附子(淡附子)
- 茯苓
- 車前子
- 生白朮(生茅術)
- 乾薑
脈左弦右浮澀,始由脘痛貫脅,繼則腹大高凸,納食減少,二便艱澀不爽,此乃有年操持,縈慮太甚。肝木拂鬱,脾土自困,清濁混淆,脹勢乃成。蓋藏真日漓,府陽不運。考古治脹名家,以通陽為務,若滋陰柔藥,微加桂、附,凝陰沍濁,豈是良法。議用局方禹餘糧丸,暖其水藏,攻其穢濁。
俟其小效,兼進通陽剛補,是為虛症內傷脹滿治法。至於攻瀉動奪,都為有形而設,與氣傷之病不同也。
白話文:
脈搏左側細而緊,右側浮而粗糙。一開始是胃腹脹痛,貫穿到兩肋,後來腹部脹大隆起,吃不下東西,大便小便不通暢不爽。這是因為多年操勞,思慮過度。肝氣鬱結,脾胃功能減弱,體內濕熱混雜,脹氣也就形成了。因為內臟機能逐漸衰退,脾胃陽氣不運轉。回顧治療脹氣的名醫,都以疏通陽氣為主,如果用滋陰滋潤的藥物,再稍微加點肉桂、附子,會讓體內的濕氣凝結,怎麼可能是好方法。建議使用「禹餘糧丸」方劑,溫暖腎臟,清除體內的濕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