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醫案合刻》~ 卷二 (10)
卷二 (10)
1. 卷二
桑葉,葳蕤,料豆衣,茯神,丹皮,巴杏仁,炒白芍,橘紅
痹痛雖緩,營液頗燥,氣機上阻,此屬肝胃營艱於宣布,餘邪猶羈留腸腑,未盡化也。
歸身,廣皮,赤苓,金毛狗脊,柏子仁,油松節,萆薢,生麥芽,枳殼
暑病槁熱下利,昏狂譫語,至旬日而陡然口喑目閉,手足顫掉,是邪熱內陷心胞,肝陰告絕矣。危險何辭。原翁芳香開絡,亦背城借一計,佐以清滋熄風,以冀弋獲。
鮮蓮子,羚羊角,川貝,麥冬,鉤藤,稻葉
化至寶丹一粒。
病情如昨,勢不可援,勉擬以冀萬一。
淡芩,黑山梔,甘草,元明粉,連翹,薄荷,大黃
今日病情更幻,用藥更難,議從手經開達。
枇杷葉,杏仁,荷梗,青蒿梗,桑白皮,桔梗,佛手,連翹,川貝,鬱金
前病,暑去濕存,今又濕復招暑,煩熱一候,神煩寐少,脈數右大,舌紅口乾,陽明不和,濕轉化熱矣。
大竹葉,法半夏,甘草,麥冬,生石膏,粳米
仿仲聖復病法。
淡豆豉,黑山梔,枳實
更衣後,勢猶不退,表未解也。舌紅苔黃,小溲短赤,裡熱亦不清泄。議從三焦分泄。
大竹葉,豆卷,杏仁,連翹,大麥芽,桑皮,赤苓,滑石
氣痹化熱,機竅不宣,專開上焦,使其氣化熱泄。
黃芩,山梔,桔梗,枇杷葉,紫菀,淡豆豉,枳殼
議旋降辛開,宣氣熱以通絡。
旋覆花,黑山梔,枇杷葉,青蔥,鉤藤,新絳,生麥芽,紫香附
寒熱咳嗽,外感新涼,經水適至,止而復來,邪熱內傷營分,雖有肝氣內著為痛,仍宜宣手太陰,使痹郁得開為要。
淡芩,黑山梔,枇杷葉,青蔥,枳殼,炒豆豉,杏仁,新絳
脈弦帶數,偶吸暑濁,致身熱不解,而宿病肝氣隨發,腹中塊壘,痛劇,嗆咳心嘈,皆屬木火升擾。姑以宣降開達,佐以輕苦和陽。
枇杷葉,黑山梔,金石斛,桑葉,杏仁,炒豆豉,生麥芽,半曲
白話文:
[卷二]
第一方:桑葉、葳蕤、料豆衣、茯神、丹皮、巴杏仁、炒白芍、橘紅。患者痹痛雖已減輕,但體液乾燥,氣機阻滯,這是肝胃營氣運行不暢,餘邪滯留在腸胃,尚未完全消化的緣故。
第二方:歸身、廣皮、赤苓、金毛狗脊、柏子仁、油松節、萆薢、生麥芽、枳殼。患者暑病導致高熱、腹瀉,神志昏迷、胡言亂語,持續十多天後突然口不能言、目不能視、手足顫抖,這是邪熱入侵心臟,肝陰耗竭,情況危急。處方使用芳香開通經絡的藥物,輔以清熱滋陰、熄風的藥物,希望能收到療效。另服化至寶丹一粒。病情危急,只能盡力一試。
第三方:淡芩、黑山梔、甘草、元明粉、連翹、薄荷、大黃。今日病情變化更大,用藥更困難,考慮從手太陰經入手治療。
第四方:枇杷葉、杏仁、荷梗、青蒿梗、桑白皮、桔梗、佛手、連翹、川貝、鬱金。之前的暑熱病症,暑邪已去但濕邪尚存,如今濕邪又導致暑熱,煩熱、心煩、睡眠少、脈數脈右邊大、舌紅口乾,是陽明經不和,濕邪化熱。
第五方:大竹葉、法半夏、甘草、麥冬、生石膏、粳米。仿效仲景治療復發疾病的方法。
第六方:淡豆豉、黑山梔、枳實。更衣後病情仍未好轉,表邪未解,舌紅苔黃,小便短少赤澀,裡熱也沒有消除,考慮從三焦入手分利。
第七方:大竹葉、豆卷、杏仁、連翹、大麥芽、桑皮、赤苓、滑石。氣機阻滯化熱,經絡不通,專門疏通上焦,使氣機通暢,熱邪排出。
第八方:黃芩、山梔、桔梗、枇杷葉、紫菀、淡豆豉、枳殼。考慮旋轉下降辛溫開通,宣洩氣熱以疏通經絡。
第九方:旋覆花、黑山梔、枇杷葉、青蔥、鉤藤、新絳、生麥芽、紫香附。患者寒熱咳嗽,外感新涼,月經來潮後又停止,邪熱內傷營血,雖然有肝氣鬱滯導致疼痛,但仍需疏通手太陰經,使鬱滯之氣得以疏通為要。
第十方:淡芩、黑山梔、枇杷葉、青蔥、枳殼、炒豆豉、杏仁、新絳。患者脈弦數,偶爾吸入暑熱之邪,導致身熱不退,舊病肝氣也隨之發作,腹部脹痛劇烈,咳嗽、呃逆、胃脘嘈雜,都是肝木火氣上升擾亂所致。姑且使用宣降開通的藥物,輔以輕苦和陽的藥物。
第十一方:枇杷葉、黑山梔、金石斛、桑葉、杏仁、炒豆豉、生麥芽、半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