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醫案合刻》~ 卷二 (9)
卷二 (9)
1. 卷二
右臂酸楚,痹而不行也,宜調營分。
桂枝,紅花,川斷(酒炒),當歸,仙鶴草(雞右翅血拌炙),絡石
補脾而兼補其先天之不足處則可,若云益命門之火,則沖氣無陽虛之理,正可不必也。
制於術,橘紅,神麯,楂炭,雞內金,法半夏,砂仁,川連,茯苓,全牛膏,紫河車丸
眩暈,用王氏妙香散。
焦於朮,棗仁炭,龍骨,遠志炭,茯神,生智仁,茯苓,炙草,藕
診得右關,其來頗疾,此肝邪擾中之象。脈形不長,是肝木之郁,左關弦長,幸其全局,猶在左部。若並於右胃,必病矣。
炒熟地,石決明,天冬,西黨參,阿膠,生牡蠣,川石斛,淡菜,豬項骨
用木瓜一錢,煎湯和入鴨血,瓦上炙黃,煎湯去油代水。
腎水上泛,連肺液而上出,故一咳而連咳不已。昔立齋云:氣虛有痰,用腎氣丸補而逐之。其自注云:腎氣丸,即今之六味也,今仿此意為之。
六味加
麥冬,豬內腎,五味,蓮鬚
尾閭骨痛,即以異類有情者補之。
豬尾骨,歸身,木瓜,新絳
脈象已和,惟小便時莖中痛,連及上。若小便長,則不病也。此是陰中有火,病在小腸丙火。宜以養營合導赤,用東垣法。
熟地,炙耆,白芍,炙草,生草梢,於朮,歸身,陳皮,茯苓,小木通
加淡竹葉。
痛止而經事猶行,應止不止,衝脈不攝,宜兼調之。
炒熟地,杞子炭,牛角腮,螵蛸黑,蛤粉炒阿膠,杜仲,白薇,丹皮炭
左關獨弦,春脈如弦,或以將交春令使然。但弦而帶急,是屬肝陰不足,凡心悸腰痛,悉由此。
細生地,棗仁炭,川石斛,石決明,辰砂,茯神,杜仲
經行速而為日多,沖不攝也。寒熱發而腹中痛,營氣虛也。病關八脈,陽惟督脈衝任皆及也。法以調奇經為主,使河津漸充流於經脈,病可漸愈矣。
熟地炭,羊尾骨(炙),艾炭,阿膠,杞子炭,沙蒺藜,杜仲,炙螵蛸,絲吐灰,白薇
下多,陰氣大虧,近兼渴飲溺少,三消有二,身仍微熱,乃因嬰幼,陰常不足,適當溽暑鬱蒸,熱傷津液,最虞肉削。
參鬚,麥冬,五味,鮮蓮子,炙草,炒山藥
的系溫邪,壅閉肺絡,咳喘氣粗,聲音不揚,甚則抬肩鼻煽,舌白不渴,裡熱不盛可知。是以苦泄淡滲,效而不效者,必佐辛宣通泄達邪,冀望奏續焉。
紫菀,川貝母,竹葉,蘆根,杏仁,鬱金,連翹,蔻仁
再診。
桑葉,鬱金,連翹,通草,杏仁,竹葉,蘆根,川貝,蔻仁
疝本肝腎為病,又挾濕熱下注,以致睪丸腫癢。昔子和分導濕熱,丹溪利氣辛芳,以二者兼治之。
萆薢,白蘚皮,茯苓,米仁,通草,生草梢
肝陰素虧,伏邪內發,始先不寐,繼則往來,腹中絆痛,泛惡乾咳,寒熱得汗,熱未退盡,脈左弦,右澀數,治以和陽益陰,少佐清熱。
白話文:
[卷二]
右臂酸痛麻木,行動不便,應調和營氣血分。 方劑用桂枝、紅花、川斷(酒炒)、當歸、仙鶴草(雞血拌炙)。 補益脾胃,同時補益先天不足即可,不必刻意溫補命門之火,因為並非陽虛之症。
另一方劑用術、橘紅、神麴、山楂炭、雞內金、法半夏、砂仁、川連、茯苓、全牛膏、紫河車丸。
眩暈,使用王氏妙香散。
另一方劑用術、棗仁炭、龍骨、遠志炭、茯神、生智仁、茯苓、炙甘草、藕。
診脈發現右關脈來勢較急,這是肝邪擾亂中焦的徵兆。脈象不長,是肝氣鬱滯;左關脈弦長,病情尚在可控範圍,主要問題在左側。如果同時波及右胃經脈,病情就會加重。
一方劑用炒熟地黃、石決明、天冬、西黨參、阿膠、生牡蠣、川石斛、淡菜、豬頸骨。
另用木瓜少許,煎湯後加入鴨血,瓦上炙至黃色,煎湯去油後服用。
腎水上湧,波及肺液而咳嗽不止,如同連續不斷地咳嗽。以前立齋先生說:氣虛痰多,可用腎氣丸補益並化痰。他自註說:腎氣丸就是現在的六味地黃丸,現在仿此方劑。
六味地黃丸加麥冬、豬腎、五味子、蓮子心。
尾閭骨疼痛,就用性質相似的藥物來補益。方劑用豬尾骨、當歸、木瓜、新絳。
脈象已和緩,只是小便時尿道疼痛,並向上蔓延。如果小便是正常的,就不是病。這是陰中之火,病在小腸,宜用養陰清熱導赤的方法,使用東垣派的治療方法。
方劑用熟地黃、炙黃耆、白芍藥、炙甘草、生草梢、術、當歸、陳皮、茯苓、小木通。
再加淡竹葉。
疼痛停止,但月經仍繼續,應該停止而未停止,衝脈失於攝血,應調節衝脈。
方劑用炒熟地黃、枸杞子炭、牛角粉、螵蛸(黑)、蛤粉炒阿膠、杜仲、白薇、丹皮炭。
左關脈獨弦,春天脈象如弦,可能因為將要交接春令的緣故。但弦脈而兼見脈急,屬於肝陰不足,一切心悸腰痛,都是由此引起。
方劑用生地黃、棗仁炭、川石斛、石決明、硃砂、茯神、杜仲。
月經來得快,而且持續時間長,衝脈失於攝血。寒熱交替,腹部疼痛,是營氣虛弱。病在八脈,陽氣僅在督脈、衝脈、任脈。治療方法以調和奇經八脈為主,使經絡津液充盈,病症就能慢慢痊癒。
方劑用熟地黃炭、羊尾骨(炙)、艾葉炭、阿膠、枸杞子炭、沙苑子、杜仲、炙螵蛸、絲瓜絡灰、白薇。
小便次數多,陰氣大傷,同時又口渴飲水少,小便少,屬三消中的兩種,身體微熱,是因為嬰幼時期陰精不足,加上暑熱鬱蒸,熱傷津液,最怕消瘦。
方劑用人參鬚、麥冬、五味子、鮮蓮子、炙甘草、炒山藥。
這是溫邪,阻塞肺絡,咳嗽氣喘,聲音低沉,嚴重時肩抬鼻煽,舌苔白不渴,裡熱不盛。因此用苦寒泄熱、淡滲利濕的方法,如果效果不佳,必須佐以辛溫解表,以期奏效。
方劑用紫菀、川貝母、竹葉、蘆根、杏仁、鬱金、連翹、肉蔻仁。
再次診脈。方劑用桑葉、鬱金、連翹、通草、杏仁、竹葉、蘆根、川貝母、肉蔻仁。
疝氣本是肝腎疾病,又夾雜濕熱下注,導致睪丸腫脹瘙癢。以前子和分導濕熱,丹溪先生用辛香溫通之法,現在將兩種方法合用。
方劑用萆薢、白鮮皮、茯苓、米仁、通草、生草梢。
肝陰素虛,伏邪內發,先是不眠,接著是往來寒熱,腹部絞痛,噁心乾咳,寒熱得汗,熱退不盡,左脈弦,右脈澀數,治療方法是溫陽益陰,少佐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