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壽

《三家醫案合刻》~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卷二

桂枝木,當歸,炙草,蟬衣

薑棗煎。

夜不得寐。

濟生歸脾湯加

川連,龍齒,辰砂

各血後,左乳傍脹,噯氣始寬,是左升太過,右降無權,肝絡阻塞,氣為之痹也。

旋覆花湯加

炒枯熟地,阿膠,牡蠣,枇杷葉

治目之法,不惟陰精宜補,而陽光尤為最要,不可偏,偏則畸重畸輕矣。用瑞竹堂四神丸。

久咳音嘶,痰中帶紅,脈右數。

淡人中白,廉珠

生雞子清丸。

目光,猶陽火也,其在天為日月。日為陽精,月為陰精,目皆應之。故目之病,不盡得之陰虧,亦有得之陽弱。如寒水翳膜,與雲霧陰霾何異?今診脈遲澀,陽虛可知,陰藥不可用,須變法治之。

炒熟地,枸杞子,肉桂,生菟絲,白蒺藜,甘菊炭,明月砂,鳳凰衣,穀精,羊肝

用介類潛陽,而以參,耆,苓,術建中,治法密矣。而風邪尚未寂靜,脈弦數,閃爍無定,究竟陽動而陰不能制,仍用前方增損,以消息病機。

炒熟地,西黨參,制於術,黃耆,龜板,靈磁石,牡蠣,石決明,淡菜,人中白,白芍丹皮,夏枯草,懷牛膝,川柏

脈弦為肝木月餘之象,未免侵克脾胃,胃腑以通為補,且肝主疏泄,議兩和之。

生益智仁,半夏曲,沉香,陳皮,長鬚,穀芽,金柑皮,砂仁,茯苓

氣脹上噯,下泄始寬,兼有痰飲嗆逆,議達郁疏肝,佐以滌飲。

川貝,青鹽,半夏,橘紅

研末,用梨汁浸曬乾丸。

胃脘作痛,腸風下血,悉屬痰飲為患,故嘔出始快。其下血亦濕傷脾絡所致。

熟地,金鈴子,炒黑防風,法半夏,茅朮,沉香汁,炒黑木耳,茯苓

心陽過耗,肝膽之火,翕然從之,以致神氣浮越不寐,汗多。治宜收攝心陰,以寂神志。

硃砂拌茯神,棗仁,牡蠣,五味,炙黑,甘草,淮小麥,麥冬,南棗

瘧發時作時止,亦無定期,歷秋冬而不愈,邪已深伏三陰,必得搜剔經絡,以發伏祛邪,庶可漸瘳。

六味三甲加

當歸,白芍,牡蠣,䗪蟲

三瘧既久,項酸腰似折,督脈憊矣。宜治少陰。

鹿角尖,生菟絲,當歸,焦術,補骨脂,杜仲

脈微澀,三五不調,此由先天稟賦不充,故當壯盛之年,而腎陽衰憊,水乘上泛,飲邪充斥,宜崔氏八味,加味以祛飲。

崔氏八味丸加

蛤蚧,胡桃肉

瘧久不止,邪擾營分,汗多,用建中法,佐以升陽祛邪之品。

黃耆五物湯加

鹿角霜,炙鱉甲,當歸,小茴香,橘餅

左關弦急,酸水上衝,脘中不爽,悉是木鬱土中,陽微滯運,議與宣通之法。

冬蟲夏草,玫瑰花,於朮,砂仁,黑沉香汁,神麯,半曲,陳皮,金柑皮

瘧後失調,耳鳴氣喘,是勞倦傷中,宜用歸脾加味。

濟生歸脾加

半夏,茯苓,丹皮,桑葉

脈數而細,喘急咽乾,此屬金枯水虧之象。

炒熟地,淡天冬,女貞子,北沙參,烏飯子,淮山藥,坎炁,地骨皮,十大功勞

白話文:

[卷二]

桂枝、當歸、炙甘草、蟬蛻,用薑棗湯煎服。夜裡睡不着覺。服用濟生歸脾湯,再加入川連、龍齒、辰砂。每次月經後,左乳房脹痛,打嗝後才舒服些,這是左側氣機上升過度,右側氣機下降不足,肝經絡阻塞,氣血運行受阻。

服用旋覆花湯,再加入炒熟地黃、阿膠、牡蠣、枇杷葉。治療眼睛的方法,不僅要滋補陰精,更要注重陽氣的補充,不可偏廢,偏廢則會導致輕重失調。服用瑞竹堂四神丸。

久咳聲音嘶啞,痰中帶血,右脈數。服用淡人參、珍珠、生雞蛋清製成的丸藥。

眼睛就像陽火,在天為日月。太陽代表陽精,月亮代表陰精,眼睛都與它們相應。所以眼睛的疾病,並不都是因為陰虛引起的,也可能因為陽虛。例如寒水翳膜,就像雲霧陰霾一樣。現在診脈遲緩澀滯,陽虛可知,不能使用滋陰的藥物,需要改變方法治療。

服用炒熟地黃、枸杞子、肉桂、生菟絲子、白蒺藜、甘菊炭、明月砂、鳳凰衣(指石決明)、穀精草、羊肝。用介殼類藥物潛藏陽氣,再用人參、黃耆、茯苓、白朮補益中氣,治療方法很精妙。但風邪還沒有完全消除,脈象弦數,跳動不定,根本原因是陽氣亢盛而陰氣不足以制約,仍需調整之前的藥方,以調節病情。

服用炒熟地黃、西洋參、制首烏、黃耆、龜板、磁石、牡蠣、石決明、淡菜、人參白、白芍藥、丹皮、夏枯草、懷牛膝、川柏。脈象弦數是肝木過盛的表現,已經影響到脾胃,脾胃以通暢為補,而且肝主疏泄,應當使二者協調。

服用生益智仁、半夏曲、沉香、陳皮、長沙藥(指砂仁)、穀芽、金橘皮、砂仁、茯苓。氣體脹滿,打嗝後才舒服,同時還有痰飲嗆咳,應當疏通肝氣,輔以祛除痰飲。

服用川貝母、青鹽、半夏、橘紅,研磨成粉末,用梨汁浸泡曬乾製成丸藥。

胃脘疼痛,腸風下血,都是痰飲所致,嘔吐後才舒服。下血也是濕邪損傷脾經絡引起的。

服用熟地黃、金鈴子、炒黑防風、法半夏、茅蒼術、沉香汁、炒黑木耳、茯苓。心陽過度消耗,肝膽之火隨之而起,導致精神浮躁失眠,多汗。治療應當收斂心陰,以安神定志。

服用硃砂拌茯神、棗仁、牡蠣、五味子、炙甘草、淮山藥、麥冬、南棗。瘧疾時發時止,沒有規律,經歷秋冬季節也沒有痊癒,邪氣已經深入三陰經,必須要疏通經絡,以發散潛伏的邪氣,才能逐漸康復。

服用六味地黃丸加當歸、白芍藥、牡蠣、地龍。瘧疾久治不愈,頸項酸痛腰部像要斷了一樣,督脈虛弱。應當治療少陰經。

服用鹿角尖、生菟絲子、當歸、焦白朮、補骨脂、杜仲。脈象微弱澀滯,月經周期不調,這是先天稟賦不足,所以即使到了壯盛之年,腎陽也衰弱,水氣上升,飲邪充斥,應當服用崔氏八味丸,再加藥以祛除飲邪。

服用崔氏八味丸,再加入蛤蚧、胡桃肉。瘧疾久治不愈,邪氣擾亂營氣,多汗,應用補中益氣法,輔以升陽祛邪的藥物。

服用黃耆五物湯,再加入鹿角霜、炙鱉甲、當歸、小茴香、橘餅。左關脈弦急,酸水湧上心頭,脘腹不適,都是肝木鬱結於脾土之中,陽氣微弱運行不暢,應當採用宣通的方法治療。

服用冬蟲夏草、玫瑰花、制首烏、砂仁、黑沉香汁、神麴、半夏曲、陳皮、金橘皮。瘧疾痊癒後身體不適,耳鳴氣喘,這是勞倦傷脾的表現,應當服用濟生歸脾湯加味。

服用濟生歸脾湯,再加入半夏、茯苓、丹皮、桑葉。脈象數而細,喘息急促咽喉乾燥,這是金氣枯竭水液虧損的表現。

服用炒熟地黃、麥冬、女貞子、北沙參、烏飯子、淮山藥、地骨皮、十大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