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醫案合刻》~ 卷二 (4)
卷二 (4)
1. 卷二
湯泛丸。
交夏至後腹脹,一陰生而肝邪為患也。當與當歸四逆湯。
本方加
杞子炭,小茴香,去棗
額顙著寒則嚏,清涕隨流,咳甚,五心灼熱。此衛陽虛而肝火熾也。仿東垣法應之。
生耆,防風,桂枝,炙草,石決明,細生地,小川連,元參,川石斛,南花粉,地骨皮,丹皮,蘇梗汁
陰寒凝聚成瘕,上攻為痛,右脈虛軟,即真陽式微之徵,非辛溫通陽弗效也。
淡附子,吳茱萸,歸身炭,炮姜,大茴香,法半夏,炙草,茯苓
素有飲邪,陽不交陰,故目不瞑。
法半夏,秫米,生術,茯苓,棗仁
寒熱脅痛,腹結瘕形,肝脾同治。
六味加
柴胡梢,蒸於朮,炙鱉甲,楂炭,白芍
濕勝則腫,如何服五味,腫而熱痛,奈何以鹿膠助熱。
大豆卷,海桐皮,川萆薢,宣木瓜,川通草,白麻骨,米仁,茯神
脘中常痛,病起於勞倦傷中,用建中法極合,當即以此加減。
桂枝,當歸,肉桂,橘餅,炙草,煨姜,南棗
手足指癢,肝乘脾虛而風動,以脾主四肢故也。
於朮,茯苓,半夏,橘紅,石決明,丹皮,川斛,料豆衣,木瓜,甘菊,桑葉
氣升嘔逆,此屬下焦根本不固,急宜填補。
貞元飲加
紫石英,肉桂,杞子,炒焦菟餅,淡吳萸,牛膝
腸中攻動則痛,下痢更甚,明系肝邪為患。曾服補中益氣升陽之劑而反劇,則升之無益可知矣。宜從風動飧泄一條,比例治之。
制白朮,炒黑秦皮,炒焦菟絲餅,蘄艾葉,煅牡蠣,炒黑骨碎補
陽虛挾濕,左足時木。治宜養陰通陽,佐以疏肝活絡,可收全功。
貞元飲加
製附子,肉桂,杞子,白芍,鹿筋,新絳,生於術,茯苓,遠志炭,橘紅,沉香汁
痢漸減,口乾夜熱。
鮮荷葉,生菟絲,炒枯砂糖,鮮稻葉,黃蠟,懷山藥
先用炒枯熟地四錢,泡湯煎藥,俟藥冷,蠟浮水面去之,再溫服。
足筋不舒,為濕邪所阻。以致絡脈壅滯。今發瘡。即是濕邪疏泄處。
熟地,阿膠,桑葉,黑芝麻,當歸,真血餘,石決明,甘菊,木瓜,絲瓜絡,新絳,牛筋,人乳粉,牛酥,白麻骨
用豬脊髓、阿膠烊化和丸。
食入窒塞且響,少腹微痛,切脈肝部不和,用溫通厥陰治。
九香蟲,戌腹糧,楂炭,炒紅曲,蘇梗,炒穀芽,沉香,炒麥芽
生山藥煮漿和丸,飯後服二錢。
喉癢痛未愈,下體有漏,時夢泄。
炒熟地,麥冬,線膠,黃明膠,地骨皮,人中白,山藥,湘蓮
鱉一個,泥塗煅存性研末,生雞子清和丸。
每至新涼,陽微飲逆,氣喘不得臥,宜攝陰通陽。
附桂八味加
蛤蚧,杏仁,橘紅
煉蜜丸。
脾腎虛損,肝陽擾動,調停二者之間,治肝為要。
生地,龜板,知母,黃柏,白朮,雄豬肚,牡蠣,川連,苦參
吐血後,痰時帶紅,是肺病。姑肅清手經,再議填補,用仲醇法。
白話文:
[卷二]
湯劑和丸藥。
夏天一過,腹部脹滿,這是陰氣初生,肝邪作祟。應該服用當歸四逆湯。
這個方子再加:
枸杞子炭、小茴香,去掉大棗。
額頭和前額發冷就打噴嚏,清鼻涕不斷流出,咳嗽厲害,五心煩熱。這是衛陽虛弱,肝火旺盛。仿效東垣(李東垣)的治療方法。
生黃耆、防風、桂枝、炙甘草、石決明、生地黃、川連翹、玄參、川石斛、南沙參、地骨皮、丹皮、蘇梗汁。
陰寒凝結形成腫塊,向上衝擊引起疼痛,右脈虛弱無力,這是真陽衰微的徵兆,不用辛溫通陽的藥物就沒效。
淡附子、吳茱萸、當歸身炭、炮薑、大茴香、法半夏、炙甘草、茯苓。
素有飲酒傷身的毛病,陽氣不能溫煦陰氣,所以眼睛睜不開。
法半夏、秫米、生白術、茯苓、酸棗仁。
寒熱交替的脅肋疼痛,腹部有腫塊,要同時治療肝脾。
六味地黃丸再加:
柴胡梢、蒸白術、炙鱉甲、山楂炭、白芍藥。
濕邪盛則腫脹,怎麼服用五味子,腫脹又疼痛,怎麼可以用鹿膠助長火氣。
大豆卷、海桐皮、川萆薢、宣木瓜、川通草、白毛骨、米仁、茯神。
胃脘部經常疼痛,病因是勞累傷了脾胃,用理中湯最合適,可以根據這個方子加減。
桂枝、當歸、肉桂、橘皮、炙甘草、煨薑、酸棗。
手足指頭發癢,是肝氣乘脾,脾虛而風動,因為脾主四肢的緣故。
白術、茯苓、半夏、橘紅、石決明、丹皮、川石斛、薏苡仁、木瓜、甘菊、桑葉。
氣往上衝而嘔逆,這是下焦根本不固,急需填補。
貞元飲再加:
紫石英、肉桂、枸杞子、炒焦菟絲子、淡吳茱萸、牛膝。
腸道裡氣機衝動而疼痛,下痢更甚,明顯是肝邪作祟。曾經服用補中益氣、升陽的藥物反而加重病情,可見升提之法無益。應該從風動洩瀉這一條路治,按比例用藥。
制白術、炒黑秦皮、炒焦菟絲子、蘄艾葉、煅牡蠣、炒黑骨碎補。
陽虛夾濕,左腳有時麻木。治療應該滋陰通陽,輔以疏肝活絡,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貞元飲再加:
制附子、肉桂、枸杞子、白芍藥、鹿筋、生地黃、生白術、茯苓、遠志炭、橘紅、沉香汁。
痢疾逐漸減輕,口乾舌燥,晚上發熱。
鮮荷葉、生菟絲子、炒枯砂糖、鮮稻葉、黃蠟、淮山藥。
先用炒枯熟地黃四錢,用開水泡,煎藥,待藥冷,蠟浮在水面,去掉蠟,再溫服。
足筋不舒,是濕邪阻滯,導致經絡阻塞,現在長瘡,就是濕邪排出的地方。
熟地黃、阿膠、桑葉、黑芝麻、當歸、血餘炭、石決明、甘菊、木瓜、絲瓜絡、生地黃、牛筋、人乳粉、牛酥、白毛骨。
用豬脊髓、阿膠烊化製成丸藥。
食物進入食道阻塞,還發出響聲,小腹部輕微疼痛,切脈發現肝部不和,用溫通厥陰的藥物治療。
九香蟲、吳茱萸、山楂炭、炒紅曲、蘇梗、炒穀芽、沉香、炒麥芽。
生山藥煮成漿糊,製成丸藥,飯後服用二錢。
喉嚨癢痛未愈,下體有漏,有時夢遺。
炒熟地黃、麥冬、線膠、黃明膠、地骨皮、人參白、山藥、芡實。
鱉甲一個,用泥塗上煅燒存性,研成末,用生雞蛋清製成丸藥。
每到秋涼時節,陽氣虛弱,飲邪逆上,氣喘不能臥床,應該收斂陰氣,通利陽氣。
附子桂枝八味丸再加:
蛤蚧、杏仁、橘紅。
煉蜜製成丸藥。
脾腎虛損,肝陽擾動,調節兩者之間的關係,治療肝臟最重要。
生地黃、龜板、知母、黃柏、白術、豬肚、牡蠣、川連翹、苦參。
吐血後,痰液有時帶血,這是肺病。先肅清手太陰經,再考慮補益,用仲景(張仲景)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