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壽

《三家醫案合刻》~ 卷一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7)

1. 保和丸

熟地炭,龍骨,湘蓮,紫石英,五味子,人參,芡實,茯神

丸方

砂仁拌炒熟地,芡實,桑螵蛸,五味子,紫河車,茯苓,人參,遠志,沙苑蒺藜

山藥漿丸。

診脈右弦左濡,久痔注血,致納食不易運化,此脾營先傷,胃陽繼困,府氣不能宣暢,大便不爽,溫補未能通調,府氣疏滯,更損脾胃生陽東垣每以治土,必先達木,不宜過投燥劑。仿古治中湯法,佐以疏肝解鬱。

人參,青皮,陳皮,木瓜,黑槐米,益智仁,楂肉,茯苓,黑地榆

水泛丸。

診脈百至,左小澀結,右部弦大,綠高年中焦,清陽已微,濁陰漸阻,致脘中窒塞日盛,物不能納,下焦陰液枯槁,腸中氣痹,溺少便澀。虞花溪云:噎膈反胃,陰枯陽結為多,衰老之象,最難調理。誠情志偏勝無形之傷也。若夫痰氣瘀血積聚,亦有是病,有形有象,即易為力矣。

惟無形致傷,以有形之藥餌施治,鮮有奏效。當以陰陽二氣推求,在上為陽,在下為陰,通則流通,守則呆鈍。古人成法,宜遵其言,居恆頤養,不在藥餌中矣。議宣通之味以翼小效。

大半夏湯加枳實、薑汁、川連。

脈右弦左濡,秋涼宿飲上泛,咳嗆入夜,著枕欲寐,氣衝胃脘,心悸震動,必欲起坐。仲景論脈篇弦為飲,背寒為飲,當治飲,不當治咳。飲屬陰邪,乘暮夜竅發。金匱法中,每以通陽滌飲,與世俗僅以肺藥疏降迥異,用小青龍減麻辛法。

桂枝,五味子,乾薑,茯苓,白芍,炙草,半夏

丸方

八味去附。加沉香。

頻因小產,奇脈不固,經來甚多,經過帶下,早震大便溏滑,納穀日少,時覺心悸震動,始養血滋膩,即脘悶不思納穀,此皆自下焦損傷,漸及中焦,致脾胃不能轉運。近日擬用王荊公妙香散,宣通補中,仍兼顧下,雖似相投,然於調和經帶,其力未專,再議兩去分治,中宮宣通,下焦固攝。

鹿角霜,淡骨脂,青鹽,炒黑小茴香,紫石英,禹餘糧,當歸,茯苓

用雄羊腎蒸熟搗丸,人參湯下。

男子血淋成塊,尿出痛。醫治一年妄效。夫淋屬肝經,鬱火濕熱皆有是病,患少壯情欲勉強,必致敗精凝竅,精腐變於,理固有諸。用虎杖散法,服五六日痛減血少,晨溺尚有血絲,此隨竅中有未盡之敗濁,宜通不宜澀。

人中白,琥珀,沉香,白牽牛,川柏

韭菜汁丸。

產育致虛,病情多歧,不能縷分。思產後八脈皆空,損傷非在一臟一腑,所以諸恙並起,稍涉情志不適,藥餌便少功效。沉痼宿恙,驟難奏功,閱病原,再診脈,知內因虛損,小效病復,實由於此。姑擬邇日再急,在腹脹洞泄,脅腹㽲痛,冀得少緩一二,為進商之步。

人參,鹿茸,茯苓,舶茴香,紫石英,補骨脂

另用禹餘糧、赤石脂等分,糯米煮糊為丸,煎前方送廿丸。

白話文:

保和丸

**方一:**熟地黃炭、龍骨、芡實、紫石英、五味子、人參、茯苓、蓮子(湘蓮)。 製成丸劑。

**方二:**砂仁炒熟地黃、芡實、桑螵蛸、五味子、紫河車、茯苓、人參、遠志、沙苑蒺藜。用山藥漿製成丸劑。

**診斷一:**脈象右弦左濡,久患痔瘡出血,導致飲食難以消化吸收。這是脾臟營氣先受損傷,胃陽氣繼而虛弱,腹部氣機不能宣暢,大便不通暢,溫補方法不能使氣血通調,腹部氣機阻塞,進一步損傷脾胃的生機。東垣(張仲景)治土(脾)必先達木(肝),不宜過用燥熱的藥物。仿效古方治中湯的療法,輔以疏肝解鬱的藥物。

**方三:**人參、青皮、陳皮、木瓜、槐米、益智仁、山楂肉、茯苓、地榆。製成水泛丸劑。

**診斷二:**脈搏一百次左右,左側脈象澀滯,右側脈象弦大,面色青綠,中焦陽氣衰微,陰邪漸漸阻滯,導致脘腹脹滿日益嚴重,食物無法正常攝入,下焦陰液枯竭,腸道氣機阻滯,小便少而澀滯。虞花溪說:噎膈反胃,大多是陰氣枯竭陽氣凝滯,屬於衰老的表現,最難治療。這主要是由於情志過度所致的無形損傷。如果是有形之物如痰氣瘀血積聚,則較容易治療。

但無形的損傷,用有形的藥物治療,很少見效。應當從陰陽二氣的角度去探求病因,上焦屬陽,下焦屬陰,氣機通暢則流通,氣機阻塞則呆滯。古人總結的經驗方法,應該遵從,平常注重保養身體,不必過於依賴藥物。考慮使用一些宣通氣機的藥物來輔助治療。

**方四:**大半夏湯加枳實、薑汁、川連。

**診斷三:**脈象右弦左濡,秋季感受寒涼導致宿留的飲邪上逆,咳嗽氣促,入夜加重,仰臥難以入睡,氣衝胸胃,心悸不安,必須坐起。仲景的《傷寒論》中記載,脈象弦細為飲證,背寒也是飲證,應當治療飲邪,不應該單純治療咳嗽。飲邪屬於陰邪,乘暮夜陰氣盛時發作。金匱要略中,常用通陽化飲的方法,與世俗僅用肺經藥物疏散下降的方法截然不同,採用小青龍湯去麻黃辛溫的加減方法。

**方五:**桂枝、五味子、乾薑、茯苓、白芍、炙甘草、半夏。製成丸劑。方中去掉附子,加沉香。

**診斷四:**多次小產,脈象不穩定,月經量多,帶下過多,大便溏薄,食慾減退,時常感到心悸不安。開始服用滋養血液的藥物,反而出現脘腹脹滿,不想吃東西,這是由於下焦損傷,逐漸波及中焦,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最近考慮使用王荊公的妙香散,以宣通補中,同時兼顧下焦,雖然看起來比較適合,但對於調和經帶,其效力不夠專一,再次考慮分治,中焦宣通,下焦固攝。

**方六:**鹿角霜、淡豆豉、青鹽、炒黑小茴香、紫石英、禹餘糧、當歸、茯苓。用雄羊腎蒸熟搗碎製成丸劑,用人參湯送服。

**診斷五:**男子血淋,排出塊狀血尿,尿痛。治療一年無效。淋證屬於肝經病變,肝鬱火旺、濕熱皆可導致此病。患者年輕時房事過度,必定導致精氣虧損,精液腐敗,道理就在其中。採用虎杖散的療法,服用五六天後疼痛減輕,出血減少,清晨排尿時仍有血絲,這是由於尿道中尚有未盡的敗濁之邪,應該通利,不宜澀滯。

**方七:**人中白、琥珀、沉香、白牽牛、川柏。用韭菜汁製成丸劑。

**診斷六:**產後身體虛弱,病情複雜多樣,難以一一詳述。考慮到產後八脈皆虛,損傷不僅限於某個臟腑,所以各種疾病同時發生,稍有不慎,藥物便難以奏效。久病成疾,很難迅速見效,再次診斷病情,得知內因是身體虛損,小病反覆,實際上是由於此引起的。姑且考慮近期最緊急的症狀:腹部脹滿洩瀉,脅肋腹部疼痛,希望能稍微緩解一些,作為下一步治療的基礎。

**方八:**人參、鹿茸、茯苓、舶茴香、紫石英、補骨脂。另用禹餘糧、赤石脂等分,用糯米煮糊製成丸劑,用前面處方煎煮的藥液送服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