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壽

《三家醫案合刻》~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當歸建中湯

脈弦勁如循刀刃,全無沖和之氣,木氣太過,金令不及,從後來者,謂之賊克,苟非致太和之氣,以消乖戾,必至陰失潛藏,陽無所倚,履霜堅冰至,豈可不未雨而綢繆乎!老子云:齒剛則折,殆其是也。切囑切囑。此方存之於左券。

白話文:

脈象像沿著刀刃循行那樣有力緊繃,完全沒有溫和調和之氣,這是肝氣過剩,肺氣不足所致。後來出現的脈象剋制了前面的脈象,叫做「賊克」。如果不讓體內氣血達到和諧調和的狀態,消除乖戾之氣,必定會導致陰氣無法潛藏,陽氣沒有依託,就會像在寒霜中行走,堅冰將至。難道不可以在下雨前做好防備嗎?老子說:「牙齒過於堅硬容易折斷」,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一定要謹記謹記,把這個藥方收藏好。

甘草北沙參,料豆皮,冬桑葉,生白芍,麥冬肉

白話文:

炙甘草:

炒至焦黃的甘草。

北沙參:

生長於北方地區的沙參。

料豆皮:

綠豆外皮。

冬桑葉:

冬季採集的桑樹葉。

生白芍:

未經炮製的芍藥根。

麥冬肉:

百合的鱗莖。

中土以嵩高而定八方之位,是蜀在坤矣。毓斯境者,脈宜緩而流利,今洪搏太過,面黃氣重,幸在浙已久,若處故鄉,是脈象當血溢,即日回蜀,宜早服丸以滋之。

白話文:

中國中央以嵩山為基準確定四方位置,所以四川位於西南方位。四川山水保養著身體,脈搏應當緩慢通暢,現在脈搏跳動太過猛烈,面色發黃,身體沉重。好在您已經在外地待了很長時間,如果返回故鄉,脈象會出現吐血的徵兆,您應該馬上回到四川,並提早服用補藥來滋養身體。

2. 六味地黃丸

清貴之脈,類多六陽,次則六陰,是皆純淳之象,今體稟六陽,是一徵也。息分九候,位分三部,雖一部之中,均察臟腑,而左部顯然者,心肝腎三臟,今寸來空大,是心不藏神也。關脈滑數,木無水養也。尺來浮大,水氣不衡也。火以木為體,木以水為母,先天一氣,由是通明,故知離中耦畫生陰,心氣日欲下交,坎中奇畫生陽,腎氣日欲上承,是即心腎一交也。丹訣云:水火交永不老者,此也。

白話文:

脈象清正高貴,通常呈現六陽脈象,其次是六陰脈象,這些都是純粹的脈象。現在的身體狀況呈現六陽脈象,這是徵兆之一。

呼吸有九種變化,身體分為三部。雖然在一部之中,均能診察到臟腑,但左部的脈象顯著的臟腑是心、肝、腎。現在寸脈來得空大,這是心不藏神的表現。關脈滑數,是木氣沒有水氣滋養的緣故。尺脈來得浮大,是水氣失衡的表現。

火以木為根本,木以水為滋養。先天一氣,由此才能通達。所以知道離卦的陰爻(--)中生出陽爻(--),心氣日漸下交;坎卦的陽爻(--)中生出陰爻(--),腎氣日漸上承,這便是心腎交合。丹訣中說:「水火交融,永不衰老」,就是這個道理。

無非尋常日用之間,心欲寧,肝欲和,腎欲實,庶無恍惚悸動,以及肢末不利。而四體泰然矣。謹疏一方,先滋營衛,頤養之法,再圖疏呈。

白話文:

其實人追求的健康之道,不外乎在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想要心靈平靜安寧,肝氣順暢和氣,腎精充足充實,如此一來,便能遠離恍惚不定、心悸胸悶,以及四肢無力等毛病。進而達到全身通泰舒適的狀態。謹此列出一個方法,先從滋養營氣與衛氣著手,待身體得到適當的調養後,再考慮進階的方針。

人參,棗仁,遠志當歸,炙草,熟地茯神,元參,白芍木香

白話文:

  • 人參:滋補強壯身體

  • 棗仁:安神養心

  • 遠志:益智健腦

  • 當歸:補血活血

  • 炙草:清熱解毒

  • 熟地:滋陰補血

  • 茯神:安神益智

  • 元參:滋陰清熱

  • 白芍:養血柔肝

  • 木香:理氣止痛

脈象較前稍和,兩手平均,俱就六陽本體,可卜無外來之氣,惟營衛少虛耳。但觀簿書旁午,是心陰不得不養,腎陽不得不藏,以供日用之精神,以副臨民之至意。先配湯藥,帶往省中,日進一劑培補,隨配膏丸相繼,憲體精神,自當日臻康泰矣。

白話文:

脈象比以前稍微平和了,兩隻手脈象平均,都依循六陽經絡本體,可以判斷沒有外來邪氣,只是氣血循環稍微虛弱而已。但觀察您批閱公文的狀況,可以看出您心中陰氣需要滋養,腎陽需要保護,以便供給日常精神,符合您關心民眾的至高心意。我已經先準備了湯藥,讓您到省府時攜帶服用,每天服用一劑來滋補身體,隨後再準備膏丸作為輔助。您的身體精神一定會逐日康復。

人參,棗仁,歸身,炙草,茯神,元參,白芍,杞子,熟地,胡桃,桂圓肉

《內經》稱三陽結乃成膈者,單指太陽陽明少陽也。今從脈色較之,少陰與厥陰亦病。若以填補下焦為首務,固所當然,但胃關一部,從何飛渡,且有一團鬱火,挾木邪橫亢於中州,得熱為伍,愈肆猖狂,若寒勢所不容,甘寒勢不容緩,倘令肺不生津,大腸不生液,津液愈虧,為病愈繁矣。且逆上者,肝邪也,水不生之耳。

白話文:

《內經》說三陽絡脈壅塞阻礙,就會形成橫膈膜的症狀,這裡只提到了太陽、陽明、少陽這三陽經。但現在從脈象和氣色來看,少陰和厥陰經也會有問題。如果把重點放在填補下焦氣血上,這當然是正確的,但胃氣閉塞,要怎麼突破呢?而且還有一團鬱結的火氣,挾帶著肝木邪氣在中焦橫行霸道,只要一遇熱氣就會更加猖狂。如果寒邪過盛,甘寒清熱的治療不能等。如果讓肺不能產生津液,大腸不能產生液體,津液會越來越少,病情會越來越嚴重。而且逆上作祟的是肝邪,這是因為腎水不足所致。

不納者,胃病也,肺氣不降耳。一身之中,津液真精,皆為切要。愚見專事於此,未識如何,先進五汁飲,次商投藥可也。

白話文:

腹脹不消的原因是胃病,這是因為肺氣沒有下降所致。人體的津液和精華,都非常重要。我淺薄的見解專注於此,不知道如何是好,建議先服用五汁飲,之後再根據情況使用藥物治療。

蘆根汁,甘蔗汁,茅根汁,鮮藕汁,水梨汁(各一杯),生薑汁,沉香汁(各一小匙)

白話文:

蘆筍汁、甘蔗汁、茅根汁、新鮮蓮藕汁、梨汁(各一杯)

生薑汁、沉香汁(各一湯匙)

診得脈象,惟有虛細無力,弦象俱退,手足顫振,此元氣虧弱之徵。前此投藥,俱無少效者,蓋為元氣不克載藥行令耳。今無氣一日不復,則病機一日不退,病機與元氣本不並峙,此長彼消,理之常也。據愚見湯藥在乎其次,必以直走先天之品劑為膏丸,朝斯夕斯,久久自足,元氣元精,一朝而復,後天飲食,不強自強矣。因此症非暴感內傷,不必數數更方,以苦陽明胃口,且經不云乎。

白話文:

我診斷出你的脈象虛弱無力,弦脈跡象都消失了,手腳會顫抖,這是元氣虧虛的徵兆。之前開的藥沒有什麼效果,是因為元氣不足,無法幫助藥物發揮作用。現在如果元氣一天不恢復,病情就一天不會好轉。病情和元氣本來就是此消彼長的關係,這是很自然的道理。以我的看法,湯藥其次,最重要的是用藥丸直接調理先天之氣,持續服用,時間久了以後,元氣和元精就會恢復,後天的飲食自然也就會恢復了。這種病症不是突然感染或內傷造成的,所以不用頻繁地更換方子,以免損傷你的胃,而且經典不也說了嗎:

適於胃者為補,煎藥久服,適於胃者否耶。愚自吳中承給諫公之命,來斯一診色脈,固知不出此理,勉為鎮臺留三日者,一則感鎮臺下士之隆,一則為給諫公篤親之愛,而欲浙中諸醫。一批卻導窾,以報鎮臺,今參脈症,毋事更張,直補先天可也。議呈煎膏丸三方,煎則暫用,膏則時時頻服,丸則清晨為定,俟填補二十日外,便有消息,尚當叩階復診何如。

白話文:

適合胃部的藥材可以作為補藥,久煎藥服用,適合胃部的藥材能發揮作用嗎?我從吳中奉命而來,為貴鎮臺診脈,本來知道治療原則離不開這個道理。勉強在鎮臺這裡停留三天,一是感激鎮臺禮賢下士,二是為了報答給諫公對親人的關愛,順便清理一下浙江一帶的醫生。現在診脈後,症狀沒有什麼變化,直接補先天之氣就可以了。建議提出煎製膏藥、丸藥三種方劑,煎製的藥劑暫時服用,膏藥要經常頻繁服用,丸藥則在清晨服用,等服用二十天後,就會有好轉,屆時將會登門拜訪,再做診斷,不知意下如何?

方未見

尊體本陰虛,陽氣並邪獨發,熱二十餘日不解,蓋陰液枯,不能作汗,邪亦不解也。連劑養陰之後,邪少鬆,則大汗泄,是雲行雨施,品物咸享之候,何疑其脫耶?但弱體久病不解,元氣愈虧,此邪稍出,大汗作,亦屬接補關頭,不容少懈耳。心靜則氣定而神住,切不可憂擾神氣,致陽上升,至囑至囑。

白話文:

您的身體原本就陰虛,陽氣和邪氣同時發作,發熱二十多天不退,這是因為陰液乾涸,無法出汗,邪氣也無法散解。經過連續服用養陰藥物後,邪氣稍微緩解,就會大量出汗,這是因為陽氣升騰,就像下雨一般,萬物都能受惠。為什麼要懷疑會脫水呢?只是體弱多病,久病難癒,元氣會越來越虛弱,當邪氣稍微排出時,會大量出汗,這也是關乎生命續存的關鍵時刻,不可稍有懈怠。心神保持平靜,氣息才會平穩,精神才會穩定,千萬不能憂慮擾亂神氣,導致陽氣上升,這是十分重要的。

人參(四錢),熟地(一兩),抱木茯神(二錢),天冬(三錢),制首烏(五錢),左顧牡蠣(六錢)

白話文:

  • 人參:4錢

  • 熟地黃:1兩

  • 抱木茯神:2錢

  • 天冬:3錢

  • 制何首烏:5錢

  • 左顧牡蠣:6錢

脈空弦,腹中急痛,肝病也。治肝不應,治脾亦良法也。

桂枝(一錢),沒藥(五分),白芍(二錢炒黃),甘草(一錢炒黑),琥珀(一錢),飴糖(錢半)

白話文:

粗桂枝(6克),沒藥(3克),白芍(12克,炒黃),甘草(6克,炒黑),琥珀(6克),飴糖(9克)

骨小肉脆,本非松柏之質,補瀉溫涼雜投,豈是濟生之術。幸能食便實,秋令尚可扶持,然破䐃脫肉,側眠經阻,醫者猶然夢夢何也。僕老不談醫,聊書數語,並擬一方。

白話文:

身體瘦弱體質虛,不像是強壯的松柏,各種滋補、排毒、溫和、涼性的藥物亂投,怎麼能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呢?現在能進食並且大便成形,在秋天還可以勉強支撐,但是身體消瘦肌肉鬆弛,側著睡覺氣血不通,醫生還在糊裡糊塗,為什麼呢?我雖然年老不談醫術,但還是想寫幾句話,並擬定了一個處方。

熟地,炙草,當歸,生左牡蠣

十二經皆有咳,胃病安得不咳?況此土病於金臟,而腑亦病,於此而求其痛與瀉,一在於胃之上脘,一在於肺之腑,所以無從蹤跡也。仰屋圖維,必須分兵合剿,乃得擬一法,請諸道長,以此而益精之,或芻蕘可採,為蝦力於行舟何如。

白話文:

所有的經脈都會咳嗽,胃病怎麼會不咳嗽呢?況且這地區的人容易有金屬肺臟方面的疾病,而胃腸系統也會有問題,所以要把疼痛和腹瀉的病因歸咎在這些器官上,會找不到確切的原因。就像仰望屋頂上的圖畫,必須分兵合力攻擊,才能找出應對的方法。請各位資深醫師根據這個原則深入探討,如果有更好的建議可以採納,如同「蝦兵蟹將」齊力划船,就能順利前行了。

江西赤石脂(六兩,煅),炒黑乾薑(一兩)

二味為末,黃米飯為丸。

人參(一錢),炙黑甘草(一錢),大棗(五錢),飴糖(五錢),桂木(一錢),酒炒白芍(二錢),煨熟生薑(一錢)

白話文:

  • 人參:1 克

  • 炙黑甘草:1 克

  • 大棗:5 克

  • 飴糖:5 克

  • 桂木:1 克

  • 酒炒白芍:2 克

  • 煨熟生薑:1 克

水煎一次,去渣,送前桃花丸三錢。

病本濕溫,元氣不能載邪外出,有直犯中焦之勢矣。擬以梔、豉上下分開之,薑、芩左右升降之,芳香之草橫解之,以冀廓清諸邪,未識得奏膚功否。

白話文:

病症的根源是濕熱邪氣,身體的正氣無法將邪氣排出體外,邪氣有直接侵犯中焦的趨勢。打算用梔子和豉進行上下攻伐,薑和黃芩左右升降疏理,芳香的藥草橫向化解邪氣,希望藉此淨化各種邪氣,不知道能不能奏效。

黑山梔,淡芩,川鬱金,生香附,炒香豉,生薑,鮮石菖蒲,生甘草

白話文:

  1. 黑山梔子

  2. 淡味黃芩

  3. 川鬱金

  4. 生香附

  5. 炒香豉

  6. 生薑

  7. 鮮石菖蒲

  8. 生甘草

病久緒紊,終不離乎厥陰一臟。今商佐金氣以暗制之,滋營氣以撫綏之,實太陰以堵御之,亦子貢存魯,霸越滅吳之意。

白話文:

身體長期生病時,各種症狀混雜不清,但最終還是脫離不了厥陰這個臟腑。現在使用商佐(中藥名)的寒涼金氣來暗中抑制病邪,用滋養營氣的方式來安撫身體,用補益太陰脾胃的方式來阻擋病邪,如同孔子派子貢保存魯國,吳王夫差滅亡越國一樣。

羚羊角,人參,制首烏,清阿膠,麥冬,云茯神

診得真氣久不周於四肢,又暴受暑邪類中,遺溺目瞑,脈弦數而上承魚際,肝風為足厥陰,暑風為手厥陰,手足兩經得病,喑而不能言者不治,且移至近地涼處為病室,外解暑邪,內用對證之藥以救其逆。

白話文:

診斷結果:真氣長期運行不暢通於四肢,又突然遭受暑邪侵入身體內,造成遺尿、眼睛閉合的症狀。脈象弦數而上承魚際穴,這是肝風化熱為足厥陰經病的表現,暑邪化熱則為手厥陰經病。手足兩條經絡都出現了病變,如果出現喑啞而無法說話的症狀,則病情危重,難以治療。現在應該把病人轉移到附近的涼爽地方作為病房,從外部驅除暑邪,從內部用對症的藥物來挽救病人的危急狀況。

羚羊角,竹茹連翹仁,鮮桑枝半夏,鮮石菖蒲根

白話文:

羚羊角:羚羊的角

竹茹:竹子的內膜

連翹仁:連翹的果仁

鮮桑枝:新鮮的桑樹枝

半夏:半夏草的塊莖

鮮石菖蒲根:新鮮的石菖蒲的根

人生五十一臟哀,況向六乎?所患聚訟者,皆主腎臟。蓋以所述,大旨在扼定脾臟,則樞機得而四運成矣。

獨術膏先用十斤可也。

真氣已漓,病何能愈,有愈之方者,其仙乎?

歸芍六君去甘草,鮮桑枝煎湯代水。

此太陰被濕氣熏蒸,無清肅之權。木無畏,右肩臂漸顯不仁之象,麴櫱傷生而尚甘之,我不解也。

生米仁,鮮蘆根,生地,嫩桑枝,白歸身,赤芍

人身之脈,胸走手,腹走足,八十丈周於一身,未有沉寒傷筋之損而不及於下者。先後異時,為患則一,非鮑姑之艾、文伯之針不能愈。內服八味湯可也。

白話文:

人體的經絡,胸部的經絡連接手部,腹部的經絡連接足部,全長約八十丈,覆蓋全身。沒有哪條經絡會因為受寒傷筋而隻影響上半身而不影響下半身的。這些病症雖然發病時間不同,但根源都是一樣的,非鮑姑的艾灸或文伯的針灸無法治癒。服用心裡八味湯也可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