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醫案合刻》~ 卷一 (9)
卷一 (9)
1. 小建中湯
氣鬱單脹,中空無物,臥則氣塞,濁飲上衝,漸有不得安臥之象。問其起病之由,多是惱怒動肝,為肝木鬱傷脾土。脾失健運,氣阻成脹,延及百日,正氣愈虛,濁更堅凝。逆走攻肺,上咳氣逆欲喘,脘中蘊熱,咳出膿血。病根固在肝脾,今已傳及肺部。丹溪曰:養金制木。
脾無賊邪之害,滋水制火,肺得清化之權,目下至要務在順氣。胸中開爽,寢食不廢,便可從容論治。不然春分節近,更屬難調矣。先用宣通上焦法。
紫菀,杏仁,蔞皮,鬱金,厚朴,大腹皮,桑皮,茯苓皮,黑山梔
兩劑後,早服腎氣丸,晚服四君子湯。
陰氣先傷,陽氣獨發,但熱無寒,是為癉瘧。舌乾渴飲,咳嗽,暑邪尚在肺胃。如飢不嗜食,乃熱邪不殺穀也。先用玉女煎,存陰消暑和肺胃。
玉女煎
再診
原方去牛膝,加竹捲心。
任脈、督脈,分行乎身之前後,自覺熱蒸,不夢自遺,皆奇經虛也。辛濕藥頗效。六味加五味子不應,方藥僅僅達下,未能約束奇經,議用聚精固攝之法。
桑螵蛸,龜板,芡實,沙蒺藜,線魚膠,胡連,龍骨,金櫻子,覆盆子
產後陰虛陽實,熱易拂鬱,近日客邪,乃冬應寒而反溫,凡羌活辛溫,柴胡擾動肝血,皆屬禁忌。謂陽明未復,再動衝陽耳。惡露變成腥水,亦是熱犯肝陰之極,液不養筋,內風必動,致面腫身痛,消渴嘔逆,自利暮熱汗多,全是肝胃受病。諸厥皆隸厥陰,嘔不能食,厥陰之氣,衝犯陽明所致。
產後厥冒,厥而下利,恐其陰涸難愈。今神氣欲昏,正是衝陽上犯,治以鎮逆,佐以酸苦,泄熱調經。
牡蠣,烏梅,黃芩,茯芩皮,川連,鬱金,秦皮,炒山楂
經以腎司二便,若腎無藏液,下竅氣不運化,腸中即不能通水液之燥。水火吸消為多,議知、柏苦寒,滋其水源,龜甲性潛,以通其陰,人中白咸重以入下,蓯蓉鹹溫以通便,少佐肉桂化肝風以制木,是為穩當方法。
黃柏,知母,龜甲,肉蓯蓉,人中白,肉桂
蜜丸
望色痿黃少膏澤,按脈弦促而芤,納穀不旺,病已數年,每春夏陽升氣泄,偶加煩冗,情志不適,血必溢出上竅,中氣非少壯陰火相同。夫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藏陰內虛,陽動乃溢,常服歸脾湯,去耆、朮、木香,加白芍,以和肝脾之陰,所謂王道養正善藥,不計驟功。
人參,茯神,炙草,歸身,白芍,棗仁,遠志,桂圓肉
背痛得按摩愈痛,吐涎沫,短氣腹滿,小腹堅,小便不通,大便自利,下身麻木,不得移動,不食不寐,煩則汗出,病機多端。無縷治成法。思冷濁竊踞。陽微不行,為痞塞之象。二氣既乖,豈可忽略。引仲景少陰例,急進通陽為要。議用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
去須蔥白,生淡乾薑,生炮附子
白話文:
標題:[小建中湯]
患者氣鬱單脹,腹部中空無物,躺下時感覺氣塞,濁飲上衝,漸漸出現無法安睡的現象。詢問其發病的原因,多數是因爲惱怒傷肝,導致肝木鬱傷脾土。脾臟失去正常運化功能,氣滯形成脹滿,延長到一百天後,正氣更加虛弱,濁氣更加凝聚堅固。濁氣逆走攻肺,引起咳嗽氣逆,想要喘息,胃脘中蘊熱,咳嗽時咳出膿血。病根固然在肝脾,但現在已傳及肺部。丹溪說:“養金制木”。
脾臟沒有受到邪氣的侵害,滋水制火,肺得到清化之權,目前最重要的是順氣。胸中開爽,飲食睡眠不受影響,便可從容治療。否則,隨着春分節氣臨近,將更難以調治。首先使用宣通上焦的方法。
兩劑後,早上服用腎氣丸,晚上服用四君子湯。
陰氣先受損,陽氣獨發,只有熱感而無寒意,這是瘧疾的症狀。口乾舌燥,渴求飲水,咳嗽,暑邪還在肺胃。如食慾旺盛卻不嗜食,這是熱邪不殺谷的表現。首先使用玉女煎,保存陰氣,消除暑氣,調和肺胃。
再次診斷:
原方去掉牛膝,加竹捲心。
任脈、督脈,分別行於身體前後,自覺熱蒸,不做夢就自行遺精,這些都是奇經虛的表現。辛溼藥頗爲有效。六味地黃湯加五味子不見效,方藥僅僅達到下部,未能約束奇經,考慮使用聚精固攝的方法。
產後陰虛陽實,熱易鬱結,最近的病邪,是冬季應寒冷卻反常溫暖,比如羌活辛溫,柴胡擾亂肝血,都是禁忌。說是陽明未恢復,再動衝陽耳。惡露變成腥水,也是熱侵犯肝陰的極端表現,液體不能滋養筋骨,內風必定發動,導致面部腫脹,身體疼痛,消渴嘔吐,自利暮熱汗多,這全都是肝胃受病。各種厥證都屬於厥陰,嘔吐不能進食,是厥陰之氣,衝擊陽明所導致的。
產後厥冒,厥而下利,恐怕其陰液枯竭難以治癒。現在神氣欲昏,正是衝陽上犯,治療以鎮逆,輔以酸苦,泄熱調經。
經由腎管理大小便,如果腎沒有藏液的能力,下竅的氣不能運化,腸道中就不能通水液的乾燥。水火吸消的情況較多,考慮知母、黃柏苦寒,滋養其水源頭,龜甲性質潛伏,以通其陰,人中白鹹重以入下,肉蓯蓉鹹溫以通便,少量添加肉桂化肝風以制木,這是一個穩妥的方法。
面色萎黃少光澤,脈象弦促而芤,食慾不旺,病情已持續數年,每當春夏陽氣上升,氣血外泄,偶爾加上煩瑣的事務,情緒不適,血必從上竅溢出,中氣與少壯陰火不同。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內虛藏陰,陽動則溢血,常服用歸脾湯,去掉黃芪、白朮、木香,加白芍,以和肝脾之陰,這就是所謂的王道養正良藥,不追求速效。
背部疼痛,按摩反而更痛,吐涎沫,短氣腹滿,小腹堅實,小便不通,大便自利,下身麻木,不能移動,不食不眠,煩躁時汗出,病機複雜。沒有現成的治療方法。思考冷濁佔據體內,陽氣微弱,運行不暢,表現爲痞塞。陰陽二氣已經失調,豈可忽視。引用仲景少陰病的例子,急進通陽爲首要。考慮使用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
再次診斷,濁陰蔽塞,除了通陽沒有其他辦法。服用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脈象不再微弱,但仍三五參差不齊。仍然不是穩保狀態,考慮使用四逆通脈方。
第三次診斷,症狀稍有減輕,但小腹的濁陰依然存在,胃氣沒有復甦,還擔心反覆。
第四次診斷,誤用攻表傷陽,導致陰邪濁氣在下部結閉,小腹堅硬疼痛,大小便阻塞,濁氣上衝,逆則嘔吐。除非使用溫熱藥輔以鹹苦寒藥,如何才能直達下焦。
所有瘧疾長期積聚,必然形成瘧母,其邪深入侵入陰絡,道路深遠,肌膚無汗,能吃卻不消化,大小便通暢。疾病不在腑,從腹部下部上升逆流,貫穿兩側脅腰,推及八脈中,病理上確實存在。然而,處方沒有依據,回想閱讀仲景轉旋下焦痹阻的例子,以通陽爲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