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醫案》~ 卷八 (16)
卷八 (16)
1. 乳岩
另:真珠粉二分,朱燈心二扎煎湯送下。
王右,肝鬱木不條達,挾痰瘀凝結,乳房屬胃,乳頭屬肝,肝胃兩經之絡,被阻遏而不得宣通,乳部結塊,己延三四月之久,按之疼痛,恐成乳岩。姑擬清肝鬱而化痰瘀,復原通氣飲合逍遙散出入。
全當歸(二錢),京赤芍(二錢),銀柴胡(八分),薄荷葉(八分),青陳皮(各一錢),苦桔梗(一錢),全栝蔞(切,四錢),紫丹參(二錢),生香附(二錢),大貝母(三錢),炙殭蠶(三錢),絲瓜絡(二錢),青橘葉(一錢五分)
白話文:
另:用珍珠粉兩分、燈芯草兩小把煎湯服用。
患者王某,肝氣鬱結不通暢,伴隨痰濕瘀血凝聚,導致乳房(屬胃經)和乳頭(屬肝經)經絡阻塞不通,乳房結塊已持續三四月之久,按壓疼痛,恐怕會發展成乳癌。初步打算用疏肝解鬱、化痰散瘀的方法治療,擬方劑為:復元通氣飲合逍遙散加減。
處方:當歸二錢,赤芍藥二錢,柴胡八分,薄荷葉八分,陳皮一錢,桔梗一錢,栝樓根四錢(切片),丹參二錢,香附二錢,貝母三錢,僵蠶(炒制)三錢,絲瓜絡二錢,橘葉一錢五分。
2. 肝疽
鄭左,肝疽生於左脅肋,漫腫而硬,按之疼痛,大如手掌。此氣陰兩虧,肝鬱挾痰濕凝結,營衛不從,有釀膿之象。宜消托兼施,消未成之毒,托已成之膿也。如膿從外泄則吉,破膜則危。
生黃耆(六錢),生草節(八分),川象貝(各二錢),皂角針(一錢),全當歸(三錢),苦桔梗(一錢),炙殭蠶(三錢),陳廣皮(一錢),生赤芍(三錢),銀州柴胡(一錢),炙甲片(一錢)
外用十將丹、平安散、陽和膏。
二診,前投益氣消托之劑,肝疽腫硬疼痛,較前大減,可望消散。惟神疲肢倦,形肉削瘦,脈象濡軟,氣血兩虧,痰濕未能盡化。既見效機,仍守原意出入。
生黃耆(六錢),雲茯苓(三錢),川象貝(各二錢),杜赤豆(一兩),全當歸(三錢),生草節(六分),紫丹參(二錢),生苡仁(四錢),生赤芍(三錢),陳廣皮(一錢),鮮荷葉(一角)
白話文:
[肝疽]
這是一個名叫鄭左的病人,他的肝疽長在左側的脅肋部位,腫脹堅硬,觸摸會感到疼痛,大小像手掌一樣。這是因為氣陰雙雙不足,肝氣鬱結加上痰濕凝聚所導致的,身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無法正常運作,有發膿的跡象。應該採取消炎與扶正的方法,消除未成熟的毒素,幫助已經形成的膿液排出。如果膿液能從外部排出來就是好的徵兆,但如果破壞了內臟的膜就可能危險。
藥方如下:生黃耆(六錢),生草節(八分),川象貝(各二錢),皁角針(一錢),全當歸(三錢),苦桔梗(一錢),炙殭蠶(三錢),陳廣皮(一錢),生赤芍(三錢),銀州柴胡(一錢),炙甲片(一錢)。外用的藥物則有十將丹、平安散、陽和膏。
第二次診斷時,使用了補氣和消炎的藥物後,肝疽的腫脹和疼痛情況比之前大大減輕,有望消散。但是病人仍然感到疲倦乏力,身形消瘦,脈象柔弱,顯示氣血雙虧,痰濕尚未完全消除。既然治療已見成效,我們仍會堅持原本的治療方向。
藥方調整為:生黃耆(六錢),雲茯苓(三錢),川象貝(各二錢),杜赤豆(一兩),全當歸(三錢),生草節(六分),紫丹參(二錢),生苡仁(四錢),生赤芍(三錢),陳廣皮(一錢),鮮荷葉(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