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 卷下醫案 (4)
卷下醫案 (4)
1. 高姓婦血崩危症治驗
杭垣凌木梳巷高姓婦。年四十七歲。患血崩兩月餘。淋漓不斷。其血初起鮮赤、久則漸淡。若一起坐。驟下如傾。往來寒熱。下體如廢。床上不能轉動。面色㿠白如紙。唇舌皆無血色。常覺目暗腦空。自起病以來。更醫數手。服藥七十餘劑。如水投石。乃延余治。診其脈兩關尺皆浮虛芤大。
重按軟弱無神。寸口澀澀不調。余曰。婦人七七。天癸將竭。其血較衰於壯年。今病已日久。下崩若傾。所去之血。已不啻數斗。所謂奇經血海之血。蓋皆下脫。急當大補氣血。症雖危險。若照余方服之。不得稍有增減。尚可轉危為安。與補血湯合膠艾湯法。更加介類潛陽止血之品。
方用黃耆一兩。當歸四錢。黨參、白芍、阿膠、荊芥炭、貫眾炭血餘炭各三錢。薑炭一錢五分。陳艾葉七片。杜仲、川斷、桑寄生各二錢五分。牡蠣八錢。水煎加童便半茶鍾。服二劑而血減。下體稍能轉動。乃去寄生、川斷、血餘、黃耆。用六錢。黨參、高麗參,加熟地一兩。
鹿角膠、龍骨各三錢。附子一錢。又二劑血止而能起坐。唇面稍轉紅活。脈象有根。而白帶時下。又服五劑。諸症悉愈。按血脫補氣。古法可循。原非難治。而數手久治。迄無一效。豈非可笑。
白話文:
在杭州凌木梳巷有一位高姓婦女,今年四十七歲。她患有血崩症兩個多月,血一直不停滴落。起初血液是鮮紅色的,隨著時間逐漸變淡。只要稍微坐起身,血就像傾倒一樣大量流出。她時常感到寒熱交錯,下半身幾乎無法活動,在牀上也無法翻身。她的臉色蒼白如紙,嘴脣和舌頭都沒有血色。她常常覺得視線模糊,頭腦空洞。從發病以來,她已經換過好幾個醫生,吃了七十多劑藥,但效果卻像是水投入石頭,毫無反應。後來她請我來診治。我檢查她的脈象,發現兩手腕關節後部及腳腕部的脈象都是浮虛大而芤,用力按下去則軟弱無力,上臂的脈象則不調且滯澀。我告訴她,女人到了四十九歲左右,身體的生理功能開始衰退,血液比壯年時要少。現在病情已持續很久,下體血崩如傾,失去的血量已經不止數鬥。這就是所謂的奇經血海的血液已經下脫。必須立即大補氣血,儘管病情危險,但如果按照我的處方服用,不能有一絲增減,仍有機會轉危為安。我開了補血湯加上膠艾湯,並添加一些能夠潛陽止血的介類藥物。
藥方使用黃耆一兩,當歸四錢,黨參、白芍、阿膠、荊芥炭、貫眾炭、血餘炭各三錢,薑炭一錢五分,陳艾葉七片,杜仲、川斷、桑寄生各二錢五分,牡蠣八錢。用水煎煮,再加入半茶杯的童便。服用兩劑後,血量明顯減少,下半身也能稍微轉動。於是去掉桑寄生、川斷、血餘、黃耆,黃耆用量改為六錢,黨參和高麗參增加,再加入熟地一兩,鹿角膠、龍骨各三錢,附子一錢。再服用兩劑後,血崩停止,她可以坐起身,嘴脣和臉色也稍微恢復紅潤。脈象顯示病情有所改善,但偶爾還是會有白帶下流。再服用五劑後,所有症狀都已痊癒。血液流失補氣,這是古法,原本並非難以治療。但是之前多位醫生長期治療,卻始終沒有成效,實在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