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法心要》~ 卷七 婦人科 (5)
卷七 婦人科 (5)
1. 胎孕(第二)
又抑熱,以三補丸用地黃膏為丸。有孕八九月,必須順氣,枳殼、紫蘇莖。一婦人年近三十,懷孕兩月,病嘔吐,頭眩目暈,不可禁持,以參、朮、芎、陳皮、茯苓之藥,五七日愈沉重,脈弦,左為甚而且弱,此是惡阻病。因怒氣所激,肝氣既逆,又挾胎氣,參朮之補,大非所宜。
只以茯苓湯下抑青丸二十四粒,五帖稍安,其脈略有數狀,口乾苦,稍食少粥則口酸,蓋因膈間滯氣未盡行,教以川芎、陳皮、山梔、生薑、茯苓,煎湯下抑青丸五十粒,十餘帖,餘證皆平,食及常時之半,食後覺易飢,蓋由肝熱未平,則以白湯下抑青丸二十粒,至二十日而安。
脈之,兩手雖平和而左弱甚,此胎必墮,此時肝氣既平,參、術可用矣,遂以始之參、術等兼補之,預防墮胎以後之虛,服之一日,其胎自墮,卻得平穩無事。一婦人,形瘦性急,體本無熱,懷孕三月,當盛夏,渴思水,因與四物湯加黃芩、陳皮、生甘草、木通,數帖而安。其後得子,二歲頓有痎瘧,蓋孕中藥少,胎毒未消,若生瘡疥,其病自痊已而驗。
黃芩乃安胎之聖藥也,俗人不知以為寒,而不敢用,謂溫藥可養胎,殊不知以為產前當清熱,清熱則血循經不妄行,故能養胎。產前用四物湯,若血虛瘦弱之人,勿用芍藥能伐肝故也,如壯盛者亦可用之。產難氣血虛故也。《格致餘論》甚詳,《大全良方》有藥可選用之。產難之由,有八九個月內不謹者,亦有氣滯而不能轉運者。
產婦產畢須令有力,婦人坐於床上,令產婦靠定,坐三兩時,待惡露盡,方可睡下,不然惡血入心即死矣。又灸法治婦產難,於婦人右腳小指尖頭上,用熟艾炷如小麥,灸五壯即下。催生方,用白芷、百草霜、滑石為末,芎歸湯下。亦治胞衣不下,薑汁或酒調,《婦人大全良方》別有藥。
易產方,用益母草,六月帶根曬乾為末,蜜丸,彈子大,臨產時熟水化下,或熬成膏服之亦妙。催生方,白芷、百草霜等分為末,坐褥之際,白湯調服。或與益元散同服尤妙。又治橫生逆產,以童便滴醋調下,更以滾湯浸之,止於一服。頃刻活兩人之命。又方,車前子為末,酒調服二錢。
逆產子死腹中,當歸末,酒調服。催生方,煎佛手散調益元散,臨時服,寸金散治產難,敗免筆頭一枚,燒灰研細,藕汁一盞調下,立產。如產婦虛弱,恐藕汁動風,即用銀盞盛,於火上頓熱飲。又方,用油、蜜、小便,三味打勻,下產難。或調益母草末,尤妙。產難方,縮砂、醋煮香附、枳殼、甘草、滑石,湯調服。
脈細勻者,易產;浮大緩者,氣散難產。生產如拖船過堰一般。又牛膝膏、地黃膏治產難。臨產下痢,梔子不以多少,燒灰細末,空心熱水調一匕,甚者不過五服。當產寒月,臍下脹滿,手不可犯寒,入產門故也,服仲景羊肉湯二服愈。催生方,將產時吞下馬檳榔,須臾兒生,兩手各掌一粒而出。
白話文:
胎孕(第二)
又若有內熱,可用三補丸加地黃膏製成丸藥服用。孕期八九個月時,必須順暢氣血,可用枳殼和紫蘇莖。曾有一位將近三十歲的婦人,懷孕兩個月,患有嘔吐、頭暈目眩的症狀,非常嚴重,於是用人參、白朮、川芎、陳皮、茯苓等藥物治療,五七日後症狀雖減輕,但脈象弦緊,左側尤甚且微弱,這是妊娠惡阻。由於怒氣刺激,導致肝氣逆亂,又夾雜胎氣,此時使用人參、白朮等補益藥物是不適宜的。
只用茯苓湯送服抑青丸二十四粒,服用五劑後症狀稍有好轉,脈象略有數,口乾苦,少量進食稀粥後感到口酸,這是因為膈間滯氣尚未完全排出,於是讓她服用川芎、陳皮、山梔子、生薑、茯苓煎湯,並送服抑青丸五十粒,服用十幾劑後,其他症狀都平復了,食量恢復到平時的二分之一,飯後容易飢餓,這是因為肝熱尚未完全消除,於是再用白湯送服抑青丸二十粒,二十天後痊癒。
診脈時發現,雖然兩手脈象平和,但左側仍然很弱,這預示著胎兒可能要流產。此時肝氣已平復,可以服用人參、白朮等藥物了,於是又用之前的參、朮等藥物進行補益,以預防流產後身體虛弱。服用一天後,胎兒果然流產了,但產婦卻平安無事。有一位婦人,體型瘦弱,性情急躁,體質本身不熱,懷孕三月,正值盛夏,卻口渴想喝水,於是給她服用加了黃芩、陳皮、生甘草、木通的四物湯,服用幾劑後症狀就緩解了。後來她生下孩子,孩子兩歲時突然患上瘧疾,這是因為孕期用藥較少,胎毒未消的緣故,就像生瘡疥一樣,疾病最終會自行痊癒,這也驗證了這個說法。
黃芩是安胎的良藥,但民間卻誤以為它是寒涼藥而不敢使用,認為溫熱藥才能養胎,殊不知孕期應當清熱,清熱才能使氣血運行正常,從而更好地養胎。孕期服用四物湯,如果是血虛體瘦的人,最好不要用芍藥,因為芍藥會傷肝;如果是體質強壯的人,則可以使用。難產是因氣血虛弱造成的。《格致餘論》和《大全良方》中都有詳細的記載和藥方可供參考。難產的原因,有的是孕期八九個月內沒有注意保養,也有的是氣滯不通,無法順利分娩。
產婦分娩後必須保持體力,讓產婦靠在床上坐上三兩個小時,待惡露排淨後才能睡下,否則惡血入心會危及生命。還可以用艾灸治療難產,在產婦右腳小趾尖點燃如小麥粒大小的艾炷,灸五壯即可幫助分娩。催生方:用白芷、百草霜、滑石研磨成粉,用芎歸湯送服。這也可以治療胎盤不下,可用薑汁或酒調服。《婦人大全良方》中另有藥方。
易產方:用益母草,六月採摘,帶根曬乾研磨成粉,做成彈子大小的蜜丸,臨產時用溫水化開服用,或熬成膏服用效果也很好。催生方:白芷、百草霜等量研磨成粉,在分娩時用白湯調服。或與益元散同服效果更好。又治橫位胎或難產,用童尿加醋調和服用,再用滾燙的開水浸泡,只需服用一次,即可迅速挽救母子性命。另有一個方子:用車前子研磨成粉,用酒調服二錢。
胎兒死在腹中,可用當歸研磨成粉,用酒調服。催生方:將佛手散和益元散煎煮後服用。寸金散治療難產:取敗免筆頭一枚,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一盞藕汁調服,可以立即分娩。如果產婦虛弱,擔心藕汁會引起風寒,可以用銀盞盛裝,放在火上加熱後服用。又一方:用油、蜜、小便三味混合均勻服用,可治療難產。或用其調和益母草末,效果更好。難產方:用縮砂仁、醋煮香附、枳殼、甘草、滑石,用湯送服。
脈象細勻者易產;脈象浮大緩者,氣血散亂,難產。生產就像拖船過堰一樣艱難。牛膝膏、地黃膏也可治療難產。臨產腹瀉,可用梔子不論多少,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空腹用熱水調和一匙服用,嚴重者服用不超過五次即可。在寒冷的月份分娩,臍下脹滿,手不能受寒,這是因為要進入產道,服用仲景羊肉湯兩次即可痊癒。催生方:臨產時吞服馬檳榔,很快就會分娩,兩手各握一粒即可順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