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法心要》~ 卷一 (6)
卷一 (6)
1. 斑疹(第十四)
斑屬風熱挾痰而作,自里而發於外,通聖散中消息之,當以微汗解散,切不可下。內傷發斑者,胃氣虛,一身之火遊行於外所致,宜補以降之,當於《陰證略例》中求之。陰證發斑本內傷證,汗下後病愈甚者,補中益氣湯;飲冰水,煩躁神昏脈數足冷者,加附子。胃熱胃爛失下、下早發斑者,《拔萃方》有詳說。
黃瓜水調真伏龍肝,去風熱紅點斑。一人發斑面赤,昏憒譫語,脈洪而虛,按之無力,用人參、生地各半兩,附子一錢,大黃一錢半,煎服之。不甚瀉,夏月用之效。疹屬熱與痰在肺,當清肺火降痰,或以汗解。亦有可下者,通聖散加減。
白話文:
斑疹這種病症,是由於風熱夾雜痰液所引起的,它是從身體內部發出來的。可以使用通聖散來治療,應該用微微出汗的方式來解散,千萬不可以瀉下。
如果是因為身體內部虛損而引發的斑疹,那是因為胃氣虛弱,導致身體內的火氣遊走到體表所造成的,應該用補益的方式來降火,可以參考《陰證略例》中的方法。陰證引起的斑疹,本質是內部虛損的病症,如果用發汗或瀉下的方式治療後反而病情加重,就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喝了冰水後出現煩躁、神志不清、脈搏加快、手腳冰冷的症狀,就要加入附子。因為胃熱、胃潰爛,或是瀉下過早導致的斑疹,《拔萃方》中有詳細說明。
用黃瓜汁調和真伏龍肝服用,可以去除風熱引起的紅色斑點。曾經有一個人發斑疹,臉色發紅,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脈搏洪大而虛弱,按下去感覺無力,就用了人參、生地各半兩,附子一錢,大黃一錢半,煎藥服用。藥效不會很強烈地瀉下,夏天使用這種藥方效果很好。
疹子這種病症,是由於熱邪和痰液停留在肺部引起的,應該清肺火、降痰,也可以用發汗的方式來解除。也有一些情況是可以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的,可以使用通聖散加減方。
2. 大頭天行病(第十五)
此濕氣在高巔之上,從兩頤頰熱腫者是也,俗云鸕鷀溫。東垣有方,羌活、酒芩、酒蒸大黃,隨病加減,切勿用降藥。十五、六日服小柴胡湯。不效仍用發散,紫蘇、陳皮治效。東垣云:陽明邪熱太甚,資實少陽相火而為之,視其腫勢何部,隨經取之,治之當緩,勿令重劑,過其病所,陽明為邪首,大腫少陽為邪本,於耳前後,以酒芩、酒連、炙甘草、水煎,少少不住服。
或劑畢,再用鼠黏子,於新瓦上炒香,同大黃煎成,去渣,納芒硝等分,亦時時呷之,毋令飲食在後。微利及邪氣已,只服前藥;未已,再同前次第服之,取大便邪氣已則止。陽明渴,加滑石、石膏;少陽渴,加栝蔞根:陽明行經,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行經,羌活、荊芥、防風,並與上藥相合用之。
白話文:
這種病是濕氣聚集在頭頂高處,從兩邊臉頰開始發熱腫脹,俗稱「鸕鷀溫」。李東垣有開過藥方,用羌活、黃芩(用酒炒過)、大黃(用酒蒸過),再根據病情加減藥材,千萬不要用會讓氣往下走的藥。病發十五、六天時,服用小柴胡湯。如果沒效,還是要用發散的方法,用紫蘇、陳皮來治療有效。
李東垣說:這是因為陽明經的熱邪太過旺盛,助長了少陽經的相火而引起的。要觀察腫脹的部位在哪個經絡,就根據那個經絡來治療,治療時要慢慢來,不要用太重的藥,以免藥力超過病灶。陽明經是邪氣開始的地方,大腫是邪氣進入少陽經造成的,發於耳朵前後。用黃芩(用酒炒過)、黃連(用酒炒過)、炙甘草加水煎煮,少量多次慢慢服用。
有時,藥吃完了,可以再用鼠黏子(在新的瓦片上炒香),與大黃一起煎煮,去渣後加入等量的芒硝,也時時少量喝,不要在飯後馬上喝。稍微排便,邪氣消退後,就只吃先前的藥。如果還沒好,就再照之前的步驟服用,等到排便把邪氣排出就停止服藥。如果陽明經引起的口渴,就加滑石、石膏;少陽經引起的口渴,就加栝蔞根。陽明經循行的部分,用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經循行的部分,用羌活、荊芥、防風,這些藥可以跟上面的藥一起使用。
3. 冬溫為病(第十六)
非其時而有其氣者,冬氣君子當閉藏,而反泄於外,專用補藥帶表散,如補中益氣湯之屬。入方:以竹筒兩頭留節,中開一竅,納大粉草銼碎於中,仍以竹木釘、油灰閉竅,立冬日浸於大糞缸中,待至立春先一日取出,於有風無日處,干二十一日,愈久益好,卻破竹取草為細末,大治陽證疫毒。一云亦治腫毒,並治金瘡水調敷之。
其脈左寸大於右寸,浮緩而盛,按之無力。
白話文:
在不該出現那個季節的氣候時,冬天應該是封藏的時節,卻反而向外發散,這種情況專門用補藥加上發散表邪的藥物來治療,像是補中益氣湯這類的方劑。
製藥方法:用竹筒,兩頭都保留竹節,中間開一個小孔,把大粉草切碎放入其中,再用竹釘和油灰把孔封起來,在立冬那天把它浸泡在大糞缸裡,等到立春前一天取出,放在通風但沒有陽光的地方,陰乾二十一天,時間越久效果越好,接著把竹子破開取出裡面的草,磨成細末,可以大大治療陽性熱毒的疫病。也有人說也能治療腫毒,也能治療刀傷,用水調和後敷在傷口上。
這種病症的脈象是左手寸關脈比右手寸關脈大,脈象浮緩而盛大,但按下去卻沒有力道。
4. 瘧(第十七)
有風、有暑、有食、有痰、有老瘧、有瘧母。老瘧病者,此係風暑入在陰臟也,用血藥引出陽分而散,一補一發,川芎、紅花、當歸,加蒼朮、白朮、白芷、黃柏、甘草,煎露一宿,次早服之。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有汗要無汗,補正氣為主帶散。散邪發汗,紫蘇、麻黃之屬。
補正氣,人參、黃耆之類。有瘧母多在脅下,令人多汗、脅痛,以丸藥消導。醋煮鱉甲為君,三稜、蓬朮、海粉,醋煮香附、青皮、桃仁、紅花、神麯、麥櫱、隨證加減用之。一本自香附以上俱用醋煮。三日一發者,受病一年;間日發者,受病半年;一日一發者,受病一月;連二日發住一日者,氣血俱受病。一日間一日發者,補藥帶表藥,後以截瘧丹截之。
在陰分者,用藥徹起在陽分,方可截。入方:川常山、草果、知母、檳榔、烏梅、穿山甲炒,甘草炙,以水一大碗煎至半碗,露一宿,臨發日早,或發前二時,溫服之。如吐則順之。大法暑風必當發汗。夏月多在風涼處歇,遂閉竅不泄;惡食者,必從飲食上得。瘧而虛,須先用參、術一、二帖托住其氣,不使下陷,後用他藥治之。
內傷挾外邪同發,內必生痰,外必以汗解,二陳湯加草果、常山、柴胡、黃芩之劑。瘧而甚者,發寒熱,頭痛如破,渴而飲水,自汗,可與人參、黃耆、白朮、黃芩、黃連、梔子、川芎、蒼朮、半夏、天花粉等治。久病瘧者,二陳湯加川芎、蒼朮、柴胡、白朮、乾葛。一補一發,近午時發者;近午發而汗多煩渴者,黃耆三白湯加芩連。
寒多、脈弱、體倦、食少,局方人參養胃湯。瘧因勞役,或憂思而作,汗多食少,倦甚懶言語補中益氣湯。痰滯胸滿,熱多寒少,大便燥實大柴胡湯。瘧病能食而痰伏者,小胃丹。瘧大渴大熱之甚,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知母、麥門冬、黃連。大率暑瘧,多用小柴胡湯、人參白虎湯之類。
瘧渴,生地黃、麥門冬、天花粉、川牛膝、知母、炒柏、乾葛、生甘草。瘧後,白朮,半夏(各一兩),黃連(五錢),白芍藥(三錢),陳皮(五錢),上末之,粥丸。
久瘧不得汗,二陳加檳榔,倍蒼。白朮。一人瘧後手戰,此痰鬱格涎吐後好。截瘧青蒿丸:青蒿(一斤),冬瓜葉(二兩),官桂(二兩),馬鞭草(二兩),上將三葉焙乾,為末,丸如桐子大,每一兩分四服,當發日前一時服盡。
又方:檳榔,陳皮,白朮,常山(以上各二錢),茯苓,烏梅,厚朴(以上各一錢),上作二帖,每服酒水各一盞,煎至半盞,當發前一日進一帖,臨發日進一帖,服後少睡片時效。瘧必數發之後,便以截藥除之,最為好法。若發得中氣虛弱,病邪愈深,或數月、周歲者,雖神醫亦不能愈。
雖治而暫安,或因飲食與外邪所傷,又復舉發,近世多苦於此,用好常山一兩,檳榔五錢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丸當發前一日兩服,即效。或常山飲子亦可。截法,用守真先生丸子,雄黃一兩,人參五錢,五月五日用粽子尖為丸,桐子大,於未發早,面東,井華水送下一丸,忌諸熱味。
(人參一云人言),又方大黑豆(七錢),雄黃(一錢),輕粉(五分),人參(一錢),薄荷(五分),甘草(一錢),上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雞鳴時新汲水面東吞一丸。(人參一云人言),又羅謙甫方紫河車丸用:紫河車(一兩),生甘草(五錢),綠豆(一兩),人言(一錢另研),上為細末,每服五分,新汲水少許送下。如隔日發夜服;頻日發者,則夜睡深時服。
忌葷腥、瓜果、酒面、魚雞等肉,並生冷等物。三兩日一發者;受邪氣深者,只一服。十歲以上服一字,三歲半字,孕婦勿服。一人年六十,稟壯味厚,春病瘧,先生教以卻欲食淡,不聽。醫與劫藥三、五帖而安,旬後又作又與,綿延至冬求治,先生知其久得汗,惟胃氣未完,時天大寒,又觸冒為寒熱,非補不可。
以一味白朮為末,粥丸,與二斤令其飢時,且未與食,取一二百丸熱湯下,只以白糜粥調養,盡此藥,當大汗而安。已而果然如此者多,但藥略有加減耳。一人久瘧腹脹,脈不數而微弦,重取則來不滑利,輕取則無力,遂與三和湯索氏者三倍,加白朮入薑汁服之,數服,而小便利一、二行,腹脹稍減,又隨小便短少,作血氣兩虛治,於藥中入人參、牛膝、當歸身,作大劑,服四十餘帖而愈。一婦人病瘧,間兩日一發,飲食絕少,經脈不行已三月矣。
診其脈,兩手俱無,見其梳妝不異平時,言語行步並無倦怠。因悟經不行非無血也,乃痰所礙而不行也;無脈者,非血衰少而脈絕,實由積痰生熱結伏,而脈不見耳。當作實熱治之,遂以三花神祐丸與之。旬日後食稍進,脈亦稍出,一月後六脈俱出,但帶微弦,瘧猶未愈。蓋胃氣既全,春深經血自旺,便自可愈,不必服藥。
教以淡滋味,節飲食之法,半月,瘧愈而經亦行矣。一老人患瘧半載,脈之兩尺俱數而有力,色稍枯,蓋因服四獸飲等劑,中焦濕熱下流,伏結於腎,以致腎火上運於肺,故瘧嗽俱作,用參、朮、芩、連、升麻、柴胡調中,一、二日與黃柏丸服之,兩夜夢交通,此腎中熱解無憂,次日瘧嗽頓止。
一富人年壯病瘧,自卯時寒,至酉方熱,至寅初休,一日一夜止蘇一時,因思必為入房感寒所致。用參、術大補,附子行經,加散寒以取汗。數日不得汗,病如前。因誤足腑之道遠,藥力難及,用蒼朮、芎、桃枝煎湯以器盛之,扶坐浸足至膝,一食頃以前,所服之藥飲之,其汗通身大出,病即愈。久病者,不可直截,必用一補一發,凡砒霜等藥不可輕服,以其有毒故也。
在陰分者,難治;在陽分者,易治。瘧母必用毒藥消之,行氣削堅為主。東垣謂寒瘧屬太陽當汗;熱瘧屬陽明當下;寒熱瘧屬少陽當和。在三陰即不分,總為溫瘧,此言甚是。但三陰經之說不明,作於子午卯酉日少陰瘧,寅申巳亥日厥陰瘧,辰戌丑未日太陰瘧。其脈弦,熱則弦而帶數;寒則弦而帶遲。
亦有久病此,而脈極虛,微而無力,似乎不弦,然必於虛微之中,見弦,但不搏手耳,細察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