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濕(第九)

《本草》蒼朮治濕,上下都可用。二陳湯加酒芩、羌活、蒼朮、散風行濕。二陳湯治濕,加升提之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上濕蒼朮功烈,下濕升提,外濕宜表散,內濕宜淡滲。淡滲治濕,在上中二焦,濕在上,宜微汗而解,不欲汗多,故不用麻黃葛根輩。濕淫諸症治法,並見各病條下。

戴云:夫治濕之藥,各有所入,苟切於治功,便為要藥,豈蒼朮一味便都可用哉。先生寧肯語此,以示人耶。戴云:濕之為病,有自外入者,有自內出者,必審其方土之病源。東南地下,多陰雨地濕,凡受必從外入,多自下起,是以重腿腳氣者多,治當汗散,久者宜疏通滲泄;西北地高,人多食生冷濕面,或飲酒後寒氣怫鬱,濕不能越,作腹皮脹疼,甚則水鼓脹滿,或周身浮腫如泥,按之不起,此皆自內而出者也,審其元氣多少,而通利其二便,責其根在內者也。然方土內外,亦互相有之,但多少不同,須對證施治,不可執一也。

一男子三十五歲,九月間早起,忽目無光,視物不見,急欲視,片時才見人物,竟不能辨,飲食減平時之半,神思極倦,已病五日,脈之緩大四至之上,作受濕處治。詢之,果因臥濕地半月而得,以白朮為君,黃耆、陳皮為臣,附子為佐,十餘帖而安。諸濕客於腰膝重痛,足脛浮腫,除濕丹方,見腳氣條下。

白話文:

《本草》記載蒼朮可以治療濕氣,無論上半身或下半身都適用。二陳湯加上酒芩、羌活、蒼朮,可以散風並運行濕氣。二陳湯治療濕氣,若加入能提升的藥物,可以使大便潤滑,小便量增加。治療上半身的濕氣,蒼朮效果顯著;治療下半身的濕氣,要用升提的藥物;治療外來的濕氣,適合用發散的方式;治療內部的濕氣,適合用淡滲的方法。淡滲的方法可以治療上、中二焦的濕氣。濕氣在上方,適合用稍微發汗的方式來解除,不宜大量發汗,所以不用麻黃、葛根等藥物。濕氣引起的各種症狀的治療方法,可參見各疾病條目下的說明。

戴氏說:治療濕氣的藥物,各有其歸屬,只要能切合病症,就是重要的藥物,難道蒼朮一味藥就能包治百病嗎?先生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來誤導他人呢?戴氏還說:濕氣這種疾病,有從外部侵入的,也有從內部產生的,必須仔細審查病源地的環境。東南地區地勢低窪,多陰雨,容易產生地濕,凡是受濕邪侵襲的,多從外部進入,且多從下半身開始,所以患有腿腳水腫的人很多,治療時應以發汗散濕為主,時間久了則宜疏通滲泄。西北地區地勢高,人們多食用生冷的濕麵食,或飲酒後寒氣鬱積,濕氣無法發散,導致腹部脹痛,嚴重則會出現腹水腫脹,或全身浮腫如泥,按下去不會彈起,這些都是濕氣從內部產生的。必須審視元氣的盛衰,來疏通二便,以解決內在的根本問題。然而,各地的內外濕氣也可能互相影響,只是程度不同,必須對證下藥,不可固執己見。

有一個男子三十五歲,九月間早晨起床,突然眼睛看不清楚,看東西模糊,急著要看清楚,過了一會兒才看得見人,卻不能分辨是誰,食量減少到平常的一半,精神非常疲倦,已經病了五天。把脈發現脈象緩大,每分鐘跳動四次以上,判斷是受濕邪侵襲所致。詢問後,得知他確實因為睡在潮濕的地方半個月而得病。於是開藥,以白朮為主藥,黃耆、陳皮為輔藥,附子為佐藥,服用了十幾帖就痊癒了。各種濕邪侵襲腰膝導致的沉重疼痛,以及足脛浮腫,治療濕氣的丹方,請參見腳氣條目下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