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法心要》~ 卷五 (6)
卷五 (6)
1. 淋(第六十九)
淋有五,皆屬熱,解熱利小便為主。山梔子之類同虎杖、甘草,煎湯服。小薊湯,治下焦熱結血淋。又有腎虛極而淋者,當補腎精及利小便,不可獨瀉。淋證不可發汗,汗之必便血。老人亦有氣虛者,人參、白朮中帶木通、山梔。亦有死血作淋者,牛膝膏亦能損胃不食,不宜多服。
治淋,山梔去皮一兩炒,白湯送下。治氣虛淋,八物湯加黃耆同虎杖、甘草,煎湯服諸藥,中加牛膝。一方益元散加山梔、木通。夏月,以茴香煎湯調益元散服之。痰熱隔滯,中焦淋澀不通,玄明粉。血氣中有熱者,八物湯加黃柏、知母。婦人、男子淋閉,血藥不效者,川黃柏新瓦上焙,牡蠣火煅,上為細末,食前調服,或小茴香湯亦可。
白話文:
淋病有五種,都屬於熱證,治療主要以清熱和利小便為主。可以用山梔子這類藥物,搭配虎杖、甘草,煎湯服用。小薊湯可以治療下焦熱結導致的血淋。另外也有腎虛嚴重而引起的淋病,這種情況要補腎精和利小便,不能只用瀉下的方法。淋病不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發汗會導致便血。老年人也有氣虛的,可以用人參、白朮等補氣藥,同時搭配木通、山梔子。也有因為瘀血導致淋病的,牛膝膏雖然有效但容易損傷脾胃導致食慾不振,不宜多服。
治療淋病,可以用去皮炒過的山梔子一兩,用白開水送服。治療氣虛引起的淋病,可以用八物湯加上黃耆,同時搭配虎杖、甘草,煎湯服用。所有藥物中可以加入牛膝。也有用益元散加上山梔子、木通的方子。夏天的時候,可以用茴香煎湯調服益元散。如果是痰熱阻滯中焦導致淋病,小便澀痛不通暢,可以用玄明粉。如果是氣血中有熱,可以用八物湯加上黃柏、知母。婦女或男子淋病小便不通,用活血藥效果不佳的,可以用川黃柏在新瓦上烘烤,牡蠣用火煅燒,磨成細末,飯前用開水調服,或者用小茴香湯調服也可以。
2. 小便不禁(第七十)
小便不禁遺失者,屬熱、屬虛。東垣謂:肺氣虛,宜安神養氣,禁勞役。安神養氣,用參、耆補之,不愈則有熱加黃柏、生地。
白話文:
小便無法控制、尿失禁的情況,原因可能是體內有熱,也可能是身體虛弱。李東垣認為:這是因為肺氣虛弱,應該要安定心神、滋養元氣,並且避免過度勞累。要安定心神、滋養元氣,可以使用人參、黃耆來補養,如果沒有好轉,就表示有熱,需要加入黃柏、生地來清熱。
3.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氣虛、血虛、實熱、有痰,吐之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降下,蓋氣承載其水也。氣虛,人參、黃耆、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參、耆藥中,探吐之;血虛,四物湯先服後吐,芎歸湯亦可探吐;痰多者,二陳湯加木通、香附探吐;實熱者,當利。一婦人脾疼後,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氣聚下焦,用二陳湯加木通,初服,渣煎服探吐。氣壯實熱之人八正散,大便動,小便自通。
小便因熱鬱不通,赤茯苓、黃芩、澤瀉、車前子、麥門冬、桂、滑石、木通、草梢。氣虛痛者,加木香、黃耆;淋痛者,加黃柏、生地黃,夏月調益元散。痰隔中焦,二陳湯煎大碗頓服,調其真氣而吐之。否則用沙糖湯,調牽牛頭末二錢服之。傷寒後,脫陽而小便不通,茴香調生薑自然汁敷小腹上,服益志茴香丸,並益元散服之。
一人燥熱傷下焦,致小便不利,當養陰,當歸、地黃、知母、黃柏、牛膝、茯苓、生甘草、白朮、陳皮之類。一婦人年五十,患小便澀,與八正散,則小腹轉急脹不通,身如芒刺,余以所感霖淫雨濕,邪在上表,因用蒼朮為君,附子佐之發其表,一服即汗,小便即時便通。一男子年八十,患小便短澀,因服分利藥太過,遂致閉塞,涓滴不出。
余以飲食太過傷胃,其氣陷於下焦,用補中益氣湯,一服小便即通,因先服多利藥損其腎氣,遂至通後遺溺,一夜不止息,補其腎然後已。有熱宜清;有濕宜燥;有氣結於下宜升。有隔二隔三之治。如因肺燥不能生水,則清肺金,此隔二;如不因肺燥,但膀胱有熱,則直瀉膀胱火,此正治;如因脾濕不運,精氣不升,故肺不能生水,則當燥脾,此隔三也。清肺用車前子、茯苓之類;瀉膀胱用黃柏、知母之類;健脾燥脾用蒼朮、白朮之類。
又諸法治不通,則用吐法,蓋氣承載其水耳吐之則氣升,氣升則水降。
白話文:
小便不通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氣虛、血虛、體內有實熱,或是因為有痰阻礙。治療方法,如果氣虛,可以先服用人參、黃耆、升麻等藥物後再催吐,或是將這些藥材加入催吐藥中;如果是血虛,可以先服用四物湯後再催吐,或是用芎歸湯催吐;如果痰多,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木通、香附來催吐;如果是實熱,就應該用利尿的方式來治療。
有個婦人因為脾臟疼痛後,出現大小便不通的情況,這是因為痰阻礙了中焦,導致氣聚集在下焦,使用二陳湯加木通,先服用藥湯,再將藥渣煎煮後服用並催吐。如果病人體質壯實且體內有熱,可以使用八正散,如果大便順暢,小便自然就會通暢。
小便不通是因為熱鬱結所致,可以用赤茯苓、黃芩、澤瀉、車前子、麥門冬、桂枝、滑石、木通、草梢等藥材來治療。如果是因為氣虛引起的疼痛,可以加入木香、黃耆;如果是淋痛,可以加入黃柏、生地黃,夏天可以搭配益元散來服用。如果痰阻礙中焦,可以用一大碗濃煎的二陳湯,讓病人一口喝下,調順體內的氣機後再催吐。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用砂糖水調和牽牛頭末二錢服用。如果是傷寒後,因為陽氣脫失導致小便不通,可以用茴香調和生薑汁敷在小腹上,並服用益志茴香丸和益元散。
有個人因為燥熱傷到下焦,導致小便不順暢,應該滋養陰液,可以用當歸、地黃、知母、黃柏、牛膝、茯苓、生甘草、白朮、陳皮等藥材來治療。有個五十歲的婦人,小便澀滯,服用八正散後反而小腹更加急迫脹痛,身體感覺像被針刺,我認為這是因為感受到連綿陰雨的濕氣,邪氣停留在體表,所以用蒼朮作為主藥,附子輔助來發散體表的邪氣,一服藥後就發汗,小便也立刻暢通了。有個八十歲的男子,小便短少澀滯,因為服用過多利尿藥,導致小便閉塞,滴水不通。
我認為這是因為飲食過量傷到胃,導致氣機下陷到下焦,使用補中益氣湯後,一服藥小便就通暢了。因為之前服用過多利尿藥損傷了腎氣,所以通小便後會遺尿,一夜不止,必須要補腎氣才能痊癒。治療小便不通,有熱應該清熱,有濕應該燥濕,有氣結在下焦應該升提氣機。治療方式有隔二、隔三的區別。如果因為肺燥不能產生水液,就要清肺熱,這是隔二的治法;如果不是因為肺燥,而是膀胱有熱,就直接瀉膀胱火,這是直接的治法;如果因為脾濕不運,精氣不能上升,導致肺無法產生水液,就應該燥脾,這是隔三的治法。清肺可以用車前子、茯苓等藥材,瀉膀胱火可以用黃柏、知母等藥材,健脾燥脾可以用蒼朮、白朮等藥材。
如果其他方法都無法解決小便不通,可以使用催吐的方法,因為氣承載著水液,催吐可以使氣上升,氣上升後水液自然就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