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法心要》~ 卷四 (5)
卷四 (5)
1. 臂痛(第四十八)
是上焦濕,橫行經絡。治用二陳湯加蒼朮、香附、威靈仙、酒芩、南星、白朮,上生薑煎服。一方加當歸、羌活、名活絡湯。在左屬風濕,柴胡、芎、歸、羌、獨、半夏、蒼朮、香附、甘草。在右屬痰濕,南星、蒼朮之類。
白話文:
手臂疼痛,是由於上焦(指人體上部,包括心、肺等部位)的濕氣,橫向侵犯經絡所導致。治療方法使用二陳湯(一種中藥方劑)為基礎,再加入蒼朮、香附、威靈仙、酒芩、南星、白朮等藥材,配上生薑一起煎煮服用。另一個處方是在上述藥方中加入當歸和羌活,稱為活絡湯。如果疼痛在左邊,通常屬於風濕,可以使用柴胡、川芎、當歸、羌活、獨活、半夏、蒼朮、香附、甘草等藥材來治療;如果疼痛在右邊,則屬於痰濕,可以使用南星、蒼朮之類的藥材來治療。
2. 痛風(第四十九、癢附)
風熱、風濕、血虛、有痰。大法用蒼朮、南星、芎、歸、白芷、酒芩。在上者,加羌活、威靈仙、桂枝;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血虛者,多用芎、歸,佐以桃仁、紅花;風濕,蒼、白朮之類,佐以竹瀝、薑汁行氣藥;風熱,羌活、防風之類,佐以行氣藥。痰,以二陳加南星之類。
薄、桂治痛風,乃無味而薄者,燭此能橫行手臂,引領南星、蒼朮等至痛處。下行用炒柏,引領南星、蒼朮等治。治上中下痛風方:南星(二兩薑製),臺芎(一兩),白芷(五錢),桃仁(五錢),神麯(三錢),桂枝(三錢,橫行手臂),漢防己(五錢,下行),草龍膽(五錢,下行),蒼朮(米泔水浸一宿炒,二兩),黃柏(酒炒一兩),紅花(酒洗一錢),羌活(三錢,走通身骨節,一作三兩),威靈仙(酒洗去蘆三錢,上行),上末之,曲糊丸,食前湯下百粒。
張子原氣血兩虛,有痰便濁,陰火痛風方:人參(一兩),白朮(二兩),熟地黃(二兩),山藥(一兩),海石(好者一兩),川黃柏(炒黑色二兩),鎖陽(五錢),南星(一兩),敗龜板(酒炙二兩),乾薑(燒灰五錢,取其不走),上為末,粥丸服之。痛風方:糯米一盞,黃躑躅根一把,黑豆半盞,上件用酒水各一碗煮,徐徐服之。
大吐大瀉,一服住,便能行動。控涎丹治一身及脅走痛,痰挾死血加桃仁泥丸。痰帶濕熱者,先以舟車丸,或導水神芎丸下,後服趁痛散,入方: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當歸、地黃、酒炒五靈脂、酒浸牛膝、羌活、香附、便浸生甘草,痰熱加酒芩、酒柏,上為末,酒調二錢。
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熱因濕者,有氣加氣藥,血虛加補血藥,痛甚者須以生薑、自然汁,熱辣服之,黃柏炒,蒼朮炒,制去皮為末,生薑研入湯,上二味煎沸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表實者少酒佐之。
龍虎丹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痛:蒼朮(一兩),白芷(一兩),草烏(一兩,三味共為粗末,水拌濕,盒器內發熱過,再入後藥),乳香(二錢),沒藥(二錢),當歸(五錢),牛膝(五錢),上俱作末,酒糊丸,如彈子大,溫酒化下。
八珍丸治一切痛風,腳氣頭風:乳香(三錢),沒藥(三錢),代赭石(三錢),穿山甲(三錢生用),川烏(一兩,不去皮尖生用),草烏(五錢,不去皮尖生用),羌活(五錢),全蠍(二十一個,頭尾全者),上末之,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一丸。治痛風走注痛:黃柏(二錢酒炒),蒼朮(二錢酒炒),上作一服煎就,調威靈仙末為君,羊角灰為臣,蒼耳為佐,芥子為使,用姜一片,入藥末一錢,擂細,以前藥再溫服。
白話文:
痛風(第四十九、癢附)
痛風的成因包括風熱、風濕、血虛、痰濕。主要的治療方法是用蒼朮、南星、川芎、當歸、白芷、酒黃芩。如果疼痛在上半身,則加入羌活、威靈仙、桂枝;如果疼痛在下半身,則加入牛膝、防己、木通、黃柏。血虛者,需多用川芎、當歸,再佐以桃仁、紅花;風濕者,用蒼朮、白朮等,再佐以竹瀝、薑汁等行氣藥物;風熱者,用羌活、防風等,再佐以行氣藥物;痰濕者,則用二陳湯加南星等藥物。
薄荷、桂枝治療痛風,是因為它們氣味清淡,可以快速將藥力傳送到患處,引導南星、蒼朮等藥物到達疼痛部位。下半身疼痛則用炒黃柏引導藥物治療。治療上中下半身痛風的方劑:南星(二兩,薑汁製)、川芎(一兩)、白芷(五錢)、桃仁(五錢)、神麴(三錢)、桂枝(三錢,治療上半身疼痛)、防己(五錢,治療下半身疼痛)、草龍膽(五錢,治療下半身疼痛)、蒼朮(米泔水浸泡一夜後炒,二兩)、黃柏(酒炒一兩)、紅花(酒洗一錢)、羌活(三錢,通達全身關節,另有一說為三兩)、威靈仙(酒洗去鬚根三錢,治療上半身疼痛)。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藥,飯前用湯送服,每次一百粒。
張子原氣血兩虛,伴有痰濕、便濁、陰虛火旺導致的痛風,其治療方劑:人參(一兩)、白朮(二兩)、熟地黃(二兩)、山藥(一兩)、海石(上品一兩)、川黃柏(炒至黑色二兩)、鎖陽(五錢)、南星(一兩)、炮製龜板(酒炙二兩)、乾薑(燒成灰五錢,使其藥性不外散)。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粥做成丸藥服用。另一個痛風方劑:糯米一盞、黃蜀葵根一把、黑豆半盞,以上藥材用酒水各一碗煎煮,慢慢服用。
大吐大瀉後,服用一次藥物即可止痛並恢復行動能力。控涎丹治療全身及脅肋疼痛,痰血瘀阻者可加入桃仁泥丸。痰濕熱者,先服用舟車丸或導水神芎丸,之後再服用趁痛散,方劑包括: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酒炒五靈脂、酒浸牛膝、羌活、香附、蜜炙甘草,痰熱者加酒黃芩、酒黃柏。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每次二錢。
二妙散治療筋骨疼痛,因熱或濕引起者,氣虛者加氣藥,血虛者加補血藥,疼痛劇烈者需用生薑汁熱服。黃柏炒制,蒼朮炒制後去皮研磨成粉末,生薑研磨後加入湯劑,以上二味煎煮服用。二者皆有強勁的藥性,表實者少加酒佐之。
龍虎丹治療遊走性疼痛,或麻木不遂,或半身不遂:蒼朮(一兩)、白芷(一兩)、草烏(一兩,三味藥材共研粗末,加水拌濕,置於容器中加熱後,再加入以下藥材)、乳香(二錢)、沒藥(二錢)、當歸(五錢)、牛膝(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藥,如彈子大小,溫酒送服。
八珍丸治療各種痛風、腳氣、頭痛:乳香(三錢)、沒藥(三錢)、代赭石(三錢)、穿山甲(三錢,生用)、川烏(一兩,不去皮尖,生用)、草烏(五錢,不去皮尖,生用)、羌活(五錢)、全蠍(二十一個,頭尾完整)。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一丸。治療痛風遊走性疼痛:黃柏(二錢,酒炒)、蒼朮(二錢,酒炒)。將以上藥材煎煮,加入威靈仙末(君藥)、羊角灰(臣藥)、蒼耳子(佐藥)、芥子(使藥),再加入一片生薑及藥末一錢,研磨細膩,用先前煎煮的藥湯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