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6)

1. 結核(第一百六)

治大人、小兒,或在項上,或在頸,在脛,在臂。如腫毒者,多在皮裡膜外,多是痰注作核不散,問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後用藥散結。在頭項,殭蠶、炒大黃、酒浸青黛、膽星為末,蜜丸噙化。在頦頰下生痰核,二陳湯加連翹、防風、川芎、皂角刺、酒芩、蒼朮、殭蠶。

白話文:

不管是大人的或小孩的,生在脖子、頸部、小腿、手臂上,像是腫毒的都是生成於皮膚和肉膜的中間。多是痰液凝結後成核難以消散。

詢問平常喜歡吃什麼,之後給予催吐或瀉藥,再用藥物來散結。生長在頭頸部位可以用僵蠶、炒大黃、酒浸青黛、膽星磨成藥粉,將藥粉捻成蜜丸含化服下。生長在下巴臉頰部位的痰核可用二陳湯加入連翹、防風、川芎、皁角刺、酒芩、蒼朮、僵蠶治療。

一婦人年四十餘,面白形瘦,性急,因有大不如意,三月後房下脅骨作一塊,漸漸長掩心,微痛膈悶,飲食減四之三,每早覺口苦,兩手脈微而短澀(詳見四卷血氣為病條)。

白話文:

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臉色蒼白、身材瘦弱,性情急躁,因遇到重大挫折,三個多月後肋骨下面長了一個腫塊,逐漸長大靠近心臟,隱隱作痛,胸悶氣短,飲食減少四分之三,每天早上醒來覺得口苦,兩手的脈搏微弱而短促澀滯。

2. 瘰癧(第一百七)

氣血痰熱,用椹子黑熟者,搗爛熬膏,湯調服。紅者,曬乾為末,服亦效。又方,用大田螺連肉燒灰存性,為末,入麝香少許,濕則干糝,干則油調敷。又方,用夏枯草大能散結氣,而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能退寒熱,虛者,儘可倚仗;若實者,以行散之藥輔佐之,外施艾灸,亦漸取效。

白話文:

若是氣血、痰火旺盛,可以使用熟透的桑椹子搗爛後熬製成膏狀,用湯送服。如果是紅色的桑椹子,曬乾後磨成粉末服用也有效。還有一個方子,可以用大田螺連同肉一起燒成灰,保留其藥性,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如果太濕潤就用炒過的麵粉調和,如果太乾燥就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另外還有一個方子,使用夏枯草具有很大的散結氣的功效,而且可以滋補肝腎血脈,還能退除寒熱,虛寒體質的人可以完全依賴此方;如果是實症體質,可以使用行氣散結的藥物輔助治療,再配合艾灸外敷,也能逐漸見效。

3. 破傷風(第一百八)

破傷風、血凝心、針入肉遊走,三證如神方,鴉翎燒灰一錢,研細酒服。防風、全蠍之類,皆是要藥。破傷風多死,非全蠍不開,用十個末之,酒下,日三次。破傷風發熱:栝蔞仁(九錢),滑石(一錢半),南星,蒼朮,炒柏,赤芍藥,陳皮(以上各一錢),黃連,黃芩,白芷(以上各五錢),生甘草(少些),上㕮咀,生薑三片,煎服。

白話文:

破傷風、心臟出血、針刺肉中遊走,這三種證候如神的藥方,烏鴉羽毛燒成灰一錢,研磨成細末服用。防風、全蠍之類的藥物,都是需要的藥物。破傷風患者大多數會死,沒有全蠍就不能打開,用十個全蠍研磨成末,和酒一起服用,每天三次。破傷風發熱:栝蔞仁(九錢),滑石(一錢半),南星,蒼朮,炒柏,赤芍藥,陳皮(以上各一錢),黃連,黃芩,白芷(以上各五錢),生甘草(少些),把以上藥材搗碎,生薑三片,煎服。

4. 膁瘡(第一百九)

膏藥方,乳、沒、水銀、當歸各五錢,川芎、貝母各一兩,黃丹二兩半,麻油六兩,上㕮咀,除黃丹、水銀外,先將余藥用麻油熬黑色,去粗,下黃丹、水銀,又煎黑色,用桃、柳枝攪成膏。又方:用生龍骨、血竭、赤石脂三味共一兩,血餘如指大,黃臘一兩,白膠香一兩,香油量用。

白話文:

膏藥配方:乳香、沒藥、水銀、當歸各五錢,川芎、貝母各一兩,黃丹二兩半,麻油六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除黃丹、水銀之外,將其餘藥材與麻油一起熬煮至黑色,過濾去除雜質,然後加入黃丹、水銀,繼續熬煮至黑色,用桃樹或柳樹枝攪拌成膏狀。

另一個配方:生龍骨、血竭、赤石脂三味共一兩,血餘一指大,黃蠟一兩,白膠香一兩,香油適量。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與香油混合均勻,攪拌成膏狀。

上先以香油煎三五沸,去血餘,入黃蠟、白膠香,卻入龍骨、血竭、赤石脂,攪勻,安在水盆內,候冷取起,以瓷器盛之,每遇一瘡,捻一薄片貼瘡口,以竹箬貼在外,三日後翻過再貼,仍服活血藥。又方,用沙糖水煮冬青葉,三五沸撈起,石壓干,將葉貼在瘡上,日換二遍。

白話文:

首先用香油煮沸三到五次,去除血水殘留,加入黃蠟、白膠香,隨後放入龍骨、血竭、赤石脂,攪拌均勻,放在水盆裡,等冷卻後取出,用瓷器盛裝起來。每當遇到一個瘡口,就捻一片很薄的藥片貼在瘡口上,用竹箬貼在外面,三天後翻過來再貼,仍然服用活血藥。另外一個方子,是用沙糖水煮冬青葉,煮沸三到五次後撈出,用石頭壓乾,把藥葉貼在瘡口上,每天換兩次。

又方,以頭垢燒灰和棗肉搗作膏,先以蔥椒湯洗冷,以輕粉糝上,卻用前藥膏,以雨傘紙作膏貼之。又方,蛤粉、臘茶、苦參、青黛、密陀僧,上先以河水洗淨瘡,卻以臘月豬脂調敷。又方:地骨皮(一兩),甘草節(半兩),白臘(半兩),上以香油四兩,入地骨、甘草,文武火熬熟,去粗,入黃丹一兩半並白臘,緊火熬黑,白紙攤貼。又方,用冬青葉,醋煮過,貼之。

白話文:

  1. 另一種方法,將頭髮垢燒成灰,與棗肉搗成糊膏。先用蔥椒湯清洗瘡口,再用輕粉撒在患處,最後用前面的藥膏敷上,再用雨傘紙貼上。

  2. 另一種方法,用蛤粉、臘茶、苦參、青黛、密陀僧等藥材研磨成粉。先用河水清洗瘡口,再用臘月豬脂調和敷上。

  3. 另一種方法,將地骨皮、甘草節、白臘研磨成粉。將香油四兩倒入鍋中,加入地骨皮和甘草,用文火慢熬至藥材熟透,撈出藥渣,加入黃丹和白臘,用大火熬至藥膏變黑,攤在白紙上敷貼。

  4. 另一種方法,用冬青葉,用醋煮過,貼在瘡口上。

婦人腳脛膁瘡,多主血凝,服《局方》中補損黃耆丸。膁瘡方,輕粉、定粉、瓦粉、玄明粉,上等分為末,無根水調塗碗底,以北熟之艾五兩熏之,艾盡為度,上為細末,用羯羊腳筒骨髓,調塗油紙上,蔥椒湯洗過貼之,緋帛纏定。又方,黃連一兩,切,水二盞,煎一盞,去粗,用油紙一張,入內煮乾取出,以黃臘磨刷過,縛瘡上。

白話文:

如果婦女的小腿上長了膁瘡,大多是血凝引起的,服用《局方》中補損黃耆丸。治療膁瘡的藥方是:輕粉、定粉、瓦粉、玄明粉,各取等分研成細末,用無根水調勻塗在碗底,用五兩北熟艾葉燻烤,直到艾葉燒盡為止,將燻過的藥末研成細末,用羯羊腳筒骨髓調勻塗在油紙上,用蔥椒湯清洗過後貼在患處,用緋帛纏定。另外一個藥方是:黃連一兩,切碎,加入二碗水煎成一碗,去除藥渣,用一張油紙放在藥水中煮乾後取出,用黃臘磨刷過,敷在患處上。

5. 攧撲損瘡(第一百十)

薑汁、香油各四兩,入酒調服。用蘇木以活血,黃連以降火,白朮以和中,童便煎服妙。在下者可下,但先須補托,後下瘀血;在上者宜飲韭汁或和溺吃,切忌不可飲冷水,血見水寒則凝,但一絲血入心即死。

白話文:

用四兩薑汁、四兩香油,倒入酒中調勻服下。

用蘇木活血,用黃連降火,用白朮和胃,用童便煎服,效果很好。

瘀血在身體下部,可以往下攻下,但需要先用藥補益身體,之後再攻下瘀血;瘀血在身體上部,應該喝韭汁或和著尿液一起服食,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血遇冷水會凝固,如果有一絲血進入心臟,就會死亡。

接骨散:沒藥(五錢),自然銅(五兩醋淬),滑石(二兩),龍骨(三錢),赤石脂(三錢),麝香(一字另研),上為末,好醋沒頭,煮多為上,俟干就炒燥為度,臨時入麝香在內,抄放舌上,溫酒下,病分上下,分食前後。若骨已接尚痛,去龍骨、赤石脂,而服多盡好,極效。

白話文:

接骨散:沒藥(五錢),將自然銅用醋淬五兩,滑石(二兩),龍骨(三錢),赤石脂(三錢),麝香(一字,另行研碎),以上藥品全部研磨成末,用好醋浸透,煮得越黏稠越好,等到乾燥後炒至燥熱為度,最後加入麝香,敷在舌頭上面,用溫酒送服。此藥方針對骨折上下段,分開前後服用。如果骨折已經接好但仍然疼痛,可以去掉龍骨和赤石脂,然後服用更多即可奏效。

又方,冬瓜皮、阿膠等分,炒乾為末,以酒調服,醉為度。治攧傷骨折入血黯者:滑石(六分),甘草(一分),為末,人參湯調飲之。次用生薑、自然汁一盞,好米醋一盞,用獨子肥皂四個,敲破挼於薑汁、米醋之中,以紗濾去粗,煎成膏藥貼之,遍身者亦可。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冬瓜皮、阿膠等分,炒乾後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喝到醉的程度即可。治療被擊傷、骨折,血液瘀積變黑者:滑石(六分),甘草(一分),研磨成粉末,用人參湯調服。然後再用生薑汁一杯、上好的米醋一杯,用四個獨子的肥皂敲碎,搗碎後混合薑汁、米醋,用紗布過濾掉粗渣,煎成膏藥貼敷患處,即使全身都是傷口也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