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法心要》~ 卷五 (8)
卷五 (8)
1. 耳(第八十三)
耳聾、耳鳴,有痰、有火、有氣虛。耳聾,少陽、厥陰熱多,皆屬於火,宜開痰散風熱,通聖散、滾痰丸之類。大病後耳聾,須用補陰與降火,有陰火動而耳聾者,同法,四物湯加黃柏之類。一方,雄鼠膽汁滴入耳中。聾病必用龍薈、四物養陰。亦有濕熱痰者,檳榔、神芎。
耳中哄哄然,亦是無陰者。耳因鬱而聾,以通聖散,納大黃用酒煨,再用酒炒三次,然後入諸藥,通用酒炒。多飲酒之人耳鳴,木香檳榔丸。耳鳴因酒過者,用大劑通聖散加枳殼、柴胡、大黃、甘草、南星、桔梗、青皮、荊芥,不愈四物湯。耳鳴必用當歸聲薈丸,食後服。氣實人檳榔、神芎下之。
耳濕腫痛,涼膈加酒炒大黃半兩、酒浸黃芩、防風、荊、羌,吹以腦多麝少,濕加白枯礬。耳膿不幹,輕粉、黃柏末、海飄硝吹入。耳爛,貝母未乾滲。耳中出膿用桃花散,其方以枯白礬、胭脂各一錢,麝香一字,上末之,用綿杖子蘸藥,捻之取干。耳熱暴痛,枯白礬吹入耳中,青箬燒灰,吹入尤妙。
白話文:
耳聾、耳鳴,可能跟痰、火、氣虛有關。耳聾的話,通常是少陽經、厥陰經有熱,大多屬於火氣,應該用開痰、散風熱的方法來治療,像是通聖散、滾痰丸這類的藥。大病之後引起的耳聾,要用滋補陰液和降火的方法,如果是有陰虛火旺導致的耳聾,治療方法也一樣,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柏這類的藥。有個偏方,可以把雄鼠的膽汁滴進耳朵裡。治療耳聾一定要用龍薈丸、四物湯來滋養陰液。也有因為濕熱痰引起的,可以用檳榔、神芎這類的藥。
耳朵裡面嗡嗡響,也是因為陰液不足。耳朵因為氣鬱而聽不見,可以用通聖散,並且加入用酒煨過、再用酒炒過三次的大黃,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使用,這些藥材最好都用酒炒過。常喝酒的人耳鳴,可以用木香檳榔丸。耳鳴如果是因為喝酒過量引起的,可以用大劑量的通聖散,加上枳殼、柴胡、大黃、甘草、南星、桔梗、青皮、荊芥這些藥,如果沒好轉就用四物湯。治療耳鳴一定要用當歸聲薈丸,在飯後服用。氣實的人可以用檳榔、神芎來瀉下。
耳朵濕腫疼痛,可以用涼膈散,加上酒炒過的大黃半兩、酒浸泡過的黃芩、防風、荊芥、羌活這些藥材,再將腦麝散吹進耳朵,濕氣重的話可以再加白礬。耳朵流膿液不容易乾,可以用輕粉、黃柏磨成的粉末加上海螵蛸吹進耳朵。耳朵潰爛,可以用貝母磨成的粉末乾敷。耳朵裡面流膿液可以用桃花散,配方是用枯白礬、胭脂各一錢,麝香少許,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棉花棒沾藥塗抹在患處,保持乾燥。耳朵突然發熱疼痛,可以把枯白礬吹進耳朵,或者把青箬竹燒成灰,吹進耳朵效果也很好。
2. 鼻(第八十四)
酒齄鼻,血熱入肺,以四物湯加陳皮、酒紅花、酒炒黃芩,煎,入好酒數滴就調,炒五靈脂末服之,效。又方:用桐油入黃連,以天吊藤燒油,熱敷之。或問酒齄病為名,必飲熱酒所致乎?曰:不然,非飲酒者亦病之。蓋鼻者肺之竅,而足陽明挾鼻上至目內眥,其位居面之中,中又屬土,為呼吸氣息出入之門戶。
然氣血之精明,皆上注於面,入於其竅,是故胃中濕熱,與中焦所化之血,上輸其肺,隨呼吸之息,熏蒸鼻端,凝結皮膚,遂成紅赤,甚則盈面不獨在鼻也。予嘗用凌霄花為末,和密陀僧用唾調敷,甚驗。又方用蒼耳葉,酒蒸為末調服,最解熱毒。治鼻淵,南星、半夏、蒼朮、白芷、神麯、酒芩、辛夷、荊芥。
鼻息肉,胃中有食積,熱痰流注,治本當消食積,外以胡蝶礬二錢,細辛一錢、白芷半錢,納鼻中,每用少許。面鼻得冷而黑,須用清熱化滯,滋生新血,血能自運,色乃可改,以四物湯酒製過,加酒片芩、陳皮、生甘草、酒紅花、生薑煎,下五靈脂末,飲之。氣弱形肥者,加酒黃耆亦效。
白話文:
酒糟鼻,是因為血熱進入肺部,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陳皮、用酒浸泡過的紅花、用酒炒過的黃芩一起煎煮,再加入幾滴好酒調和,然後服用炒過的五靈脂粉末,就會有效。另一個方法:用桐油加入黃連,用天吊藤燒成油,趁熱敷在患處。有人問酒糟鼻這個名稱,一定是喝熱酒造成的嗎?回答說:不是的,不喝酒的人也會得這個病。因為鼻子是肺的開竅之處,而足陽明經脈會沿著鼻子向上到達眼內角,鼻子位於臉的中間,中間又屬於土,是呼吸氣息出入的門戶。
然而,氣血的精華都會向上注入臉部,進入這些竅孔,所以胃中的濕熱,以及中焦所化生的血液,會向上輸送到肺部,隨著呼吸的氣息,薰蒸鼻子的前端,凝結在皮膚上,就形成了紅腫,嚴重的話會蔓延到整個臉部,不只是在鼻子。我曾經用凌霄花磨成粉末,和密陀僧用唾液調和後敷在患處,效果很好。另一個方法是用蒼耳葉,用酒蒸過後磨成粉末調服,最能解熱毒。治療鼻淵,可以用南星、半夏、蒼朮、白芷、神麯、酒芩、辛夷、荊芥這些藥。
鼻息肉,是因為胃中有食物積滯,導致熱痰流注,治療的根本應該是消除食物積滯,外用可以用胡蝶礬二錢、細辛一錢、白芷半錢,塞入鼻中,每次用少量。如果臉和鼻子因為受寒而變黑,需要用清熱化滯的方法,滋養新血,使血液能夠自行運行,膚色才能夠改變,可以用四物湯用酒炮製過,加上用酒炒過的黃芩、陳皮、生甘草、用酒浸泡過的紅花、生薑一起煎煮,然後服用五靈脂粉末。如果體質虛弱、形體肥胖的人,可以加上用酒炒過的黃耆,也會有效。
3. 腳氣(第八十五)
須用提其濕在下之藥,隨氣血用。入方:生地黃、酒洗黃柏、酒炒蒼朮、鹽炒黃連、白朮、防己、檳榔、川芎、木通、陳皮、甘草梢、犀角屑。有熱加芩連;有痰加竹瀝、薑汁;大熱及時令暑熱,加石膏;大便實難者,加桃仁;小便澀者,加杜牛膝。有食積流注用蒼朮、黃柏、漢防己、南星、川芎、白芷、犀角、檳榔,上末為丸。
血虛加牛膝、敗龜板,曲糊丸。如常腫者,專主乎濕熱,朱先生另有方。有腳氣衝心者,乃血虛而有火氣上行,宜四物湯加炒黃柏,再於湧泉穴用附子為末,津拌如小錢大,貼之,以艾火灸,泄引其熱。轉筋皆屬血熱,左金丸降肝火。腳氣腫者,枳實、大黃、當歸、羌活。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下注於足脛腫痛,當歸拈痛湯。
諸濕客於腰膝重痛,足脛浮腫,除濕丹:乳香,沒藥(以上各一兩研),牽牛頭末(半兩),檳榔,威靈仙,赤芍藥,澤瀉,葶藶,甘遂(以上各二兩),大戟(三兩),陳皮(六兩去白),上末之,糊丸。腳氣從濕從下,以治濕治氣,紫蘇、炒柏、芍藥、木瓜、澤瀉、木通、防己、檳榔、蒼朮、枳殼、甘草、香附、羌活。痛多加木香;腫多加大腹皮;發熱加黃連。
腳弱筋痛:牛膝(二兩),白芍(一兩半),酒柏,知母,甘草(炒各五錢),酒糊丸服。濕痰腳氣,大便滑泄:蒼朮(二兩),防風,檳榔,滑石(各一兩),香附(八錢),川芎(六錢),條芩,木通(各四錢),甘草(三錢),或丸或散皆可。健步丸方:生地(一兩半),歸尾,陳皮,芍藥,牛膝,蒼、白朮(各一兩),茱萸,條芩(各五錢),大腹子(三錢),桂枝(二錢),為末作丸,每服百丸,通草湯食前下。一婦人足痛腫者,生地、炒柏、南星、芎、蒼、牛膝、龍膽、紅花酒洗。
一人筋動於足大指,漸漸上□□□至近腰結了,奉養厚,因飲□□□濕熱傷血,四物加黃芩、紅花□□。一男子年近三十,厚味多怒,□□□髀樞左右發痛一點,□靜□□□處惡寒,或渴或不渴,膈或□□□風藥無血補藥至次春膝□□□甚食減,形瘦至春末,膝腫□□□可屈伸,脈弦大頗實寸澀□□□皆數短,其小便數少,遂作□□□積在太陰陽明,治之其詳□□□條下。
白話文:
治療腳氣,需要用能將下方濕氣往上提的藥,並根據氣血狀況來調整。
**藥方:**生地黃、用酒洗過的黃柏、用酒炒過的蒼朮、用鹽炒過的黃連、白朮、防己、檳榔、川芎、木通、陳皮、甘草梢、犀角屑。
- 有熱加黃芩、黃連。
- 有痰加竹瀝、薑汁。
- 如果熱很盛或遇上暑熱季節,加石膏。
- 大便難解,加桃仁。
- 小便不暢,加杜牛膝。
如果是因飲食積滯引起的下肢流注,用蒼朮、黃柏、漢防己、南星、川芎、白芷、犀角、檳榔,磨成粉末做成藥丸。
如果血虛,加牛膝、炙龜板,用米糊做成藥丸。如果經常腫脹,主要是濕熱引起的,朱先生另有其他藥方。
如果腳氣導致心悸,那是因為血虛且有虛火上行,適合用四物湯加炒黃柏,再用附子磨成粉,用唾液調和成小錢大小,貼在湧泉穴,然後用艾草灸,引導熱往下走。
腿腳抽筋都是血熱引起的,可以用左金丸降肝火。腳氣腫脹,可以用枳實、大黃、當歸、羌活。如果四肢關節痠痛,肩背沉重,胸膈不適,以及全身疼痛並向下蔓延至足脛腫痛,可以用當歸拈痛湯。
各種濕邪侵犯腰膝導致重痛,足脛浮腫,可以用除濕丹:乳香、沒藥(各一兩磨成粉)、牽牛子末(半兩)、檳榔、威靈仙、赤芍藥、澤瀉、葶藶、甘遂(各二兩)、大戟(三兩)、陳皮(六兩,去白),將以上磨成粉,用米糊做成藥丸。
腳氣通常由濕氣下注引起,治療上要同時處理濕氣和氣滯,用紫蘇、炒黃柏、芍藥、木瓜、澤瀉、木通、防己、檳榔、蒼朮、枳殼、甘草、香附、羌活。
- 痛感明顯,加木香。
- 腫脹明顯,加大腹皮。
- 發熱,加黃連。
腳軟無力且筋脈疼痛,用牛膝(二兩)、白芍(一兩半)、酒洗過的黃柏、知母、甘草(炒過,各五錢),用酒糊做成藥丸服用。
因濕痰導致腳氣且大便滑瀉,用蒼朮(二兩)、防風、檳榔、滑石(各一兩)、香附(八錢)、川芎(六錢)、條芩、木通(各四錢)、甘草(三錢),可以做成藥丸或散劑服用。
健步丸藥方:生地(一兩半)、當歸尾、陳皮、芍藥、牛膝、蒼朮、白朮(各一兩)、茱萸、條芩(各五錢)、大腹子(三錢)、桂枝(二錢),磨成粉末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用通草湯在飯前送服。
一位婦人足部疼痛腫脹,用生地、炒黃柏、南星、川芎、蒼朮、牛膝、龍膽、紅花酒洗。
另一個人腳大拇指的筋脈跳動,逐漸向上延伸,最後結於近腰處,因為飲食豐盛,加上飲酒和濕熱傷了血,用四物湯加黃芩、紅花來治療。
一位男子將近三十歲,因為飲食濃膩且容易發怒,導致大腿關節左右兩側發痛,靜止不動時會怕冷,有時會口渴,有時不渴,胸膈有時會感到不適,單用祛風藥或補血藥都沒效,到了第二年春天膝蓋疼痛加劇、食慾下降、身體消瘦,到了春末,膝蓋腫脹,無法彎曲伸直,脈象弦大且較實,寸脈澀滯,其他脈象都短促且快,小便量少,這是因為飲食積滯在脾胃,治療方法應該詳細參閱其他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