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翻胃(第二十七)

用香附,砂仁,茯苓,陳皮(各二錢),麥冬,厚朴,白朮,人參,甘草(各五分),枳殼,芍藥,白豆蔻(各八分),竹茹(二錢),姜(五片)煎服。心痛不止加草豆蔻。一人先因膈噎後食羊肉,前疾大作及咽酸,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香附、砂仁、枳殼、吳茱、黃連、神麯、生薑煎服,后里急後重加木香、檳榔。痰氣結核在咽間吐咯不出,此七情所致也。

及痰火炎上,胸膈不寬,以二陳加香附、砂仁、栝蔞、白朮、厚朴、蘇子、黃連、吳茱、枳殼、生薑煎服。頭眩加前胡。因食欲過甚,遂成膈氣,作死血治之,二陳加當歸、桃仁、香附、砂仁、白朮、枳實、藿香、姜連,吐不止加丁香煎,臨服加韭汁、薑汁、竹瀝各少許,加牛乳尤佳。

一人痰火噎塞,胸膈不寬,二陳加紫蘇、厚朴、香附、砂仁、姜連、木香、檳榔、白豆蔻、吳茱萸、生薑煎服。嘔吐胸膈疼,二陳加薑黃、香附、砂仁、丁香、藿香、白朮、白豆蔻、枳殼、姜連:心腹痛及咽酸去枳殼加吳茱萸,發熱去枳殼、吳茱,加甘葛、竹茹、枇杷葉、薑汁炒,熱盛者,加連翹仁姜煎服。

白話文:

翻胃(第二十七)

這篇記載了許多治療胃部不適的處方。 不同的方劑針對不同的症狀和病因,例如:

  • 針對膈氣、胃酸、吞嚥困難等症狀,使用包含香附、砂仁、茯苓、陳皮、麥冬等藥材的方劑,並視情況加入草豆蔻、蒼朮、白朮、吳茱萸、黃連、神麴等藥材。
  • 針對痰氣阻滯咽喉,無法吐出,且與情緒相關的症狀,使用二陳湯加香附、砂仁、栝蔞等藥材的方劑。必要時加用前胡治療頭暈。
  • 針對因飲食過量導致的膈氣,並伴有血瘀症狀,使用二陳湯加當歸、桃仁等藥材的方劑,並視情況加入丁香、韭汁、薑汁、竹瀝或牛乳。
  • 針對痰火壅盛導致胸膈不適的症狀,使用二陳湯加紫蘇、厚朴、香附等藥材的方劑。
  • 針對嘔吐、胸膈疼痛等症狀,使用二陳湯加薑黃、香附等藥材的方劑。並根據症狀,調整加入吳茱萸、甘葛、竹茹、枇杷葉、連翹等藥材。

總之,這些方劑的組成和加減,都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而有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