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溺血(第六十二)

屬熱。血虛。溺血屬熱,炒山梔煎服,或小薊、琥珀。有血虛者,四物湯加牛膝膏。尿血實者,可下,當歸承氣湯下之,後以四物湯加炒山梔服之。婦女無故尿血,龍骨一兩,酒調方寸匕。大抵溲血、淋血、便血三者,雖以前後陰所出之不同,然於受病則一也,故治法分標本亦一也。其散血、止血,無殊於數十品之間,惟引導佐使,各得其鄉者,為少異耳。

白話文:

尿血是因熱引起的,血虛也可造成尿血。若因熱引起的尿血,可以炒山梔子煎服,或用小薊和琥珀一起服用。若因血虛引起的尿血,可以服用四物湯,並加入牛膝膏。若尿血的成因是實證,可以服用當歸承氣湯來瀉下,之後再服用四物湯,並加入炒山梔子。若婦女尿血卻沒有明確定因,可以把龍骨研成粉,一兩重,用酒調成藥液服用。總體而言,尿血、淋血和便血這三種疾病,雖然是從不同的通道出來的,但其病因相同,因此治療方法也一樣。治療方法可分為標本兼治,而治療原則和方法都相似,只是在引導佐使的選擇上會有所不同。

2. 下血(第六十三)

有熱、有虛。治血不可純用寒涼藥。當寒因熱用,必於寒涼藥中用辛味升溫之藥,如酒浸炒涼藥,酒煮黃連丸之類。有熱,四物湯加炒山梔、升麻、秦艽、膠珠。大腸濕熱下血,久屬虛,當溫散四物湯加炮乾薑、升麻。又方:用白芷、五倍子末,飯丸。又方:乾柿燒灰存性,米飲下二三錢。

白話文:

中醫認為,血崩既有熱證,也有虛證。治療血崩不能單純使用寒涼藥物。當寒因熱用時,必須在寒涼藥物中加入辛味升溫藥物,例如用酒浸炒涼藥,或用酒煮黃連丸等。如果有熱證,可以將四物湯加入炒山梔、升麻、秦艽、膠珠等藥物。如果是大腸濕熱下血,且久屬虛證,可將四物湯加入炮乾薑、升麻等溫散藥物。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白芷、五倍子末,飯丸服用。另外,還可以使用乾柿燒灰存性,米飲下二三錢。

積熱便血:蒼朮(一兩半),陳皮(一兩半),黃連,黃柏,條芩(以上各七錢半),連翹(五錢),上末之,以生地黃膏六兩搜丸。又方:蒼朮,地黃,上同擂碎為細末,以飯為丸,忌鐵器。治便血過多,四物湯加蝟皮。又方:茄蒂燒灰存性,山梔炒研末,飯丸,每服百丸,米湯清早下。

白話文:

積熱便血:蒼朮(15克),陳皮(15克),黃連、黃柏、條芩(以上各7.5克),連翹(5克),上藥研成細末,用生地黃膏30克製成丸劑。另有方劑:蒼朮、地黃,將以上藥物搗碎成細末,用飯為丸劑,忌用鐵器。用於治療便血過多,可將四物湯加上蝟皮一同服用。又有一方:茄蒂燒成灰,保持藥性,山梔炒過研磨成粉,加入飯製成丸劑,每次服用100丸,以米湯於清早服用。

便血人,久遠傷血致虛,並麻風面生癬瘡:龜板,升麻,香附(以上各五錢),白芍藥(一兩半),側柏(一兩),椿根皮(七錢半),上末之,以粥為丸,用四物湯加白朮、黃連、甘草、陳皮等煎湯下之。脈緩大,口渴便血,月經紫色,勞傷而挾濕者:白朮(五錢),地黃(三錢),黃柏(炒三錢),白芍藥,香附,地榆(以上各二錢),黃芩(一錢),上末之,炊餅丸。治大便下血效甚,《宣明方》地榆散。

白話文:

患有便血的人,多是由於長時間的創傷導致氣血虧虛,同時臉上還生有麻風癬瘡。治療的藥方是:龜板、升麻、香附(以上三種各五錢)、白芍藥(一兩半)、側柏(一兩)、椿根皮(七錢半),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粥做丸子,然後用四物湯加上白朮、黃連、甘草、陳皮等煎成湯服用。脈搏緩慢而有力,口渴想喝水,便血,月經呈紫紅色,因為勞累傷害而夾雜著濕氣的人。治療的藥方是:白朮(五錢)、地黃(三錢)、黃柏(炒過的三錢)、白芍藥、香附、地榆(以上三種各二錢)、黃芩(一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做成米餅丸子。治療大便下血極為有效,出自《宣明方》中的地榆散。

陽虛陰乏之人,久年便血,不時面帶黃柏皮色者,理中湯加附子,百草霜為丸服。戴云:咳血者,嗽出痰內有血者是也;嘔血者,嘔全血也;咯血者,每咯出皆是血疙瘩也;衄血者,鼻中出血也;溺血者,小便出血也;下血者,大便出血也。雖有名色之分,俱是熱證,但有虛實、新舊不同,或妄言寒者,誤也。

白話文:

陽虛陰虛的人,長期便血,臉色淡黃白,可以服用理中湯,再添加附子和百草霜製成藥丸。戴雲說:咳血是指咳嗽時痰液中有血;嘔血是指嘔吐出全部血;咯血是指每次咯出的都是血塊;衄血是指鼻子出血;溺血是指小便出血;下血是指大便出血。雖然名稱不同,但都是熱證,只是虛實、新舊有不同,如果有人說這些症狀是寒證,那就錯了。

3. 腸風(第六十四)

獨在胃與大腸出,多用黃芩、秦艽、槐角、升麻、青黛。有兼風者,蒼朮、秦艽、芍藥、香附。腸風方:蒼朮、滑石、當歸、生地、黃芩、甘草,定腸痛多用之。一方:大黃(煨過三錢),當歸(半兩),桃仁(三錢去皮尖),蝟皮(一兩炙),黃連(一兩炒),秦艽(一兩),槐角子(一兩),檳榔(半兩),皂角仁(五錢),黃柏,荊芥穗(以上各五錢炒),枳殼(五錢),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粒,食前白湯下。鮮血下者,加棕毛灰、蓬房灰,上專治臟毒下血。

白話文:

只有胃和大腸纔有血痢,常用黃芩、秦艽、槐角、升麻、青黛。如果有兼具風症,可用蒼朮、秦艽、芍藥、香附。腸風方:蒼朮、滑石、當歸、生地、黃芩、甘草,常用於治療腸痛。另一方:大黃(煨過三錢),當歸(半兩),桃仁(三錢去皮尖),蝟皮(一兩炙),黃連(一兩炒),秦艽(一兩),槐角子(一兩),檳榔(半兩),皁角仁(五錢),黃柏,荊芥穗(以上各五錢炒),枳殼(五錢),上述藥材研磨成末,用糊糊丸,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於飯前以白開水服用。若有鮮血排出,則加入棕毛灰、蓬房灰,主要治療臟毒下血。

腸癖下血,濕熱兩感,起居不節,為餐泄腸澼,涼血地黃湯。濕毒下血當歸和血散。腸風脫落車局鳩五七個,火焙乾為末,醋調刷上。

白話文:

  1. 腸癖出血:腸臟功能失調,以出血為主要症狀。

  2. 濕熱兩感:身體同時受到濕邪和熱邪的侵襲。

  3. 起居不節:飲食起居沒有規律。

  4. 為餐泄腸澼:經常在進餐後出現腹瀉,排出含有粘液或膿血的糞便。

  5. 涼血地黃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止血的功效,用於治療腸癖出血。

  6. 濕毒下血:濕邪和毒邪引起的出血。

  7. 當歸和血散: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濕毒下血。

  8. 腸風脫落:腸道因風邪侵襲而引起的脫肛。

  9. 車局鳩:一種中藥,味苦,性平,有補氣固澀、止血止瀉的功效。

  10. 火焙乾為末:將車局鳩置於火上焙乾,研成細末。

  11. 醋調刷上:用醋調和車局鳩末,塗抹於脫肛處。

4. 痔漏(第六十五)

專以涼血為主。漏瘡先服大劑補藥,以生氣血,參、耆、歸、朮、芎為主,外以附子末,津和作餅,如錢厚,安患處灸之,只令微熱,不可令痛,干則易之,再以乾者研末如前,作餅炙之。困倦且止,次日再炙,直至肉平為效,仍用前補氣血藥煎膏藥貼,或用附子片灸亦可。

白話文:

專門以涼血為治療原則。漏瘡先服大劑補藥,以滋生氣血,以參、耆、歸、朮、芎為主,外用附子末,和津液做成餅狀,厚度如錢幣,敷在患處灸之,只讓它微微發熱,不可令其疼痛,乾了就換新的,再把乾的研成細末如前,做成餅狀灸之。睏倦且疼痛停止,第二天再灸,直到肉平為有效,仍用前述補氣血的藥煎成膏藥貼敷,或用附子片灸也可以。

肢體上癰疽瘡癤,久不收口者,亦宜用此法。痔瘡大法,用條芩涼大腸,人參、黃連、生地、槐角、涼血生血,芎歸和血,枳殼寬腸,升麻升舉,外用五倍、朴硝、桑寄生、蓮篷,煎湯熏洗。腫者,用木鱉子、五倍子為末敷。一方:黃連二兩煎膏,更加等分芒硝,冰片一錢加入,痔瘡敷上即消。

白話文:

如果身上有癰疽瘡癤,長期不癒合,也可以用這個方法。痔瘡的治療,用條芩清涼大腸,人參、黃連、生地、槐角、涼血生血,芎歸和血,枳殼寬腸,升麻升舉,外用五倍、朴硝、桑寄生、蓮篷,煎湯燻洗。腫脹時,用木鱉子、五倍子研磨成粉末敷上。另一個方法:黃連二兩煎煮成膏狀,加入等量的芒硝、冰片一錢,敷在痔瘡上就消除了。

原有痔漏,就肛門又生一塊,皮厚腫作膿,就在痔孔出,作食積注下治之,黃連、阿魏、神麯、山楂、桃仁、連翹、槐角、犀角作丸服之。痔頭向上,是大腸熱甚,收縮而上,四物湯解毒,加枳殼、白朮、槐角、秦艽洗,用荊芥、朴硝、桑寄生,定痛、去風、解毒、涼大腸熱。如腫加五倍子、木鱉子。

白話文:

有痔漏的人,肛門又長了一個腫塊,而且皮膚增厚,腫脹化膿,就從痔孔長出來。用治療食物積滯、腸胃不適的藥方來治療,服用黃連、阿魏、神曲、山楂、桃仁、連翹、槐角、犀角製成的藥丸。痔瘡向上發展,是因大腸熱盛,腸道收縮向上引起的。用四物湯解毒,加上枳殼、白朮、槐角、秦艽清洗。使用荊芥、朴硝、桑寄生來止痛、祛風、解毒、清涼大腸熱。如果腫脹加重,則增加五倍子、木鱉子。

痔漏,涼大腸血,寬大腸,枳殼去穰入巴豆,鐵線纏煮透,去巴豆入藥,用丸子搗爛,用煎藥曬乾用。一方漏瘡:川芎(五錢),細辛,白芷(以上各二錢半),上為末,每日作湯服之。病在下則食前服,病在上則食後服。看瘡大小,取隔年黃麻根,刮去皮,捻成繩子入孔中,至不可入則止,日淺瘡外膏藥貼之。

白話文:

痔漏:用涼性中藥治療大腸出血、寬腸通便。用枳殼去穰,放入巴豆,用鐵線綁緊,煮透後取出巴豆,再入藥。用丸子搗爛,用煎藥曬乾即可使用。

另一個治療痔漏的方子:川芎(5錢),細辛,白芷(以上各2錢半),研磨成粉末,每天用煎劑服用。如果疼痛在下面,就在吃飯前服用;如果疼痛在上部,就在吃飯後服用。觀察瘡的大小,選擇隔年黃麻根,刮掉外皮,捻成繩子,塞入痔瘡孔中,直到不能再塞為止,每天在瘡口外貼上膏藥。

一人肛門生痔後不收口,有針竅三孔,勞力有膿,黃條芩、連翹、秦艽,上末之,曲丸。治痔方:雄、膽、片腦和勻貼之。治翻花痔,用荊芥、防風、朴硝,煎湯洗之,次用木鱉子、鬱金,研末入龍腦些少,水調敷。又方:用大蒜一片,以頭垢捻成餅子,先安頭垢餅於痔頭上,外安蒜片,艾灸之。

白話文:

  1. 某人肛門長了痔瘡後不收口,有三個針孔,勞動就會有膿,黃芩、連翹、秦艽,研磨成細粉,做成小藥丸。

  2. 治療痔瘡的方劑:雄黃、牛膽汁、冰片混合均勻,敷在患處。

  3. 治療翻花痔,用荊芥、防風、朴硝煎湯清洗患處,然後用木鱉子、鬱金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的龍腦,用溫水調敷。

  4. 另一個方劑:用一片大蒜,加上頭垢捏成餅狀,先把頭垢餅放在痔瘡上,再放上蒜片,用艾灸灸之。

取朽骨久疽,及痔漏中有孔者,取烏骨雞脛骨,以上等砒霜實之,鹽泥固濟,火煅通紅,取出,地上出火毒去泥,以骨研細為末飯丸,如粟大,以紙捻送入竅內,更以膏藥貼之。

白話文:

取腐爛的骨頭(久疽)、痔漏中有孔者,取烏骨雞的脛骨,用上等砒霜填充,用鹽泥封固,用火煅燒至通紅,取出並在地上放涼使其毒性散去,將泥去掉,將骨研磨成細末,做成米粒大小的丸劑,用紙捻將丸劑送入孔內,再用膏藥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