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卷三

2. 翻胃(第二十七)

翻胃即膈噎也,膈噎乃翻胃之漸發揮。詳言之,大約有四:有血虛、有氣虛、有熱、有痰。又有兼病者,血虛者,脈必數而無力;氣虛者,脈必緩而無力;血氣俱虛者,口中多出沫,但見沫大出者必死;有熱者,脈數而有力;有痰者,脈滑數,二者可治。又曰:翻胃脈,血虛,左手脈無力;氣虛,右脈無力;有痰寸關沉,或伏而大。

血虛以四物為主,氣虛以四君子為主,熱以解毒為主,痰以二陳為主。必入童便、薑汁、竹瀝、韭汁、牛羊乳。糞如羊矢者,不治;年高者,雖不治,須用參、術,關防氣虛、胃虛。有陰火上炎而翻胃者,作陰火治。有氣結者,其脈寸關沉而澀,宜開滯導氣之藥。有積血在內者,當消息以遂之。

大便澀者,難治,常食兔肉則便利。翻胃病,若痰實火盛之人,先以瓜蒂散吐之,後用大黃、皂角、黑牽牛、朴硝,為末糊丸,薑湯下十五丸。一方,治翻胃積飲,通用益元散,以薑汁澄白腳為丸,時時服之。一方,以黃連、茱萸、炒貝母、栝蔞、陳皮、白朮、枳實、牛轉草。

但有嚥下塞住不寬,項背轉側,欠伸不得,似乎膈噎之證,飲食不下,先有心疼,疼發一身盡黃,先以川芎、桔梗、山梔、細茶、生薑齏汁,吐痰二碗,後用導痰湯加羌活、黃芩、紅花,人壯者用此法。一老人翻胃,栝蔞、貝母、白朮、陳皮、吳茱萸、黃連、生甘草、人參、茯苓、枳實。

年少者,以四物湯清胃脘,血燥不潤便,故澀,《格致餘論》甚詳。檳連丸治翻胃,或朝食而暮出者,或下咽而吐者,或胃脘作痛者,或必得盡吐而爽者,或見食即吐者:白朮,黃連,砂仁,陳皮,半夏曲,神麯,蓬朮(各一兩),藿香,檳榔,青皮,丁香,麥櫱,三稜,薑黃,良薑,白豆蔻,茯苓,桂花,連翹,山楂(各五錢),川附(半隻),吳茱萸(二錢),上藥末之,姜糊丸,每服七八十丸,薑湯或白湯下,日三服。一人年壯病翻,益元散加陳皮、半夏、生薑、自然汁浸,曬乾為末,竹瀝甘蔗汁調服。

一人但能食粥一匙,吃下,膈有一菜雜於其間,便連粥俱不能下,魚肉俱不可咽,止能食稀粥,其人起居如常,用涼膈散加桔梗。若面常覺發熱,大便結,此咽膈燥痰所礙,加白蜜飲之。治翻胃,未致於胃脘乾槁者。一男子壯年,食後必吐出數口,隙不盡出,膈上時作聲,面色如平人,病不在脾胃,而在膈間。問其得病之由,乃因大怒未止輒吃麵,即有此症。

蓋怒甚,則血鬱於上,積在膈間,有礙氣之升降,津液因聚而為痰、為飲,與血相搏而動,故作聲也。用二陳加香附、萊菔、韭汁服一日,以瓜蒂散、酸漿吐之,再一日,又吐,痰中見血一盞,次日復吐,見血一鍾乃愈。一中年人,中脘作痛,食已則吐,面紫霜色,關脈澀澀,乃血病也,因跌僕後中脘即痛,投以生新推陳血劑,吐片血碗許而愈。一婦人因七情,咽喉有核如綿,吐不出,咽不下,及兩脅心口作痛,飲食少,胎已三月矣。

白話文:

翻胃(第二十七)

翻胃就是膈噎,膈噎是翻胃的初期表現。詳細來說,大致有四種原因:血虛、氣虛、有熱、有痰。還有一些兼雜的病症。血虛的人,脈搏必定又快又無力;氣虛的人,脈搏必定緩慢無力;血氣都虛的人,口中會有很多唾沫,如果唾沫大量湧出,必定會死;有熱證的人,脈搏頻數有力;有痰證的人,脈搏滑利而數,這兩種都可以治療。又說:翻胃的脈象,血虛者左脈無力;氣虛者右脈無力;有痰者寸關脈沉或伏而有力。

血虛主要用四物湯,氣虛主要用四君子湯,有熱證主要用解毒藥物,有痰證主要用二陳湯。必須加入童便、薑汁、竹瀝、韭汁、牛羊乳。大便像羊屎一樣的,就不用治療了;年紀大的人,雖然不用積極治療,也需要使用人參、白術,以防治氣虛、胃虛。如果有陰火上炎而導致翻胃的,就用治療陰火的藥物。如果氣機阻滯,脈象寸關沉而澀滯,就要使用疏通氣滯的藥物。如果有積血在體內,就要慢慢地把它排出。

大便乾燥者,難以治療,經常吃兔肉可以通便。翻胃病,如果是有痰實火盛的人,先用瓜蒂散催吐,然後用大黃、皂角、黑牽牛、朴硝研成粉末做成藥丸,用薑湯送服十五丸。另一方,治療翻胃積飲,可以用益元散,用薑汁和白糖做成藥丸,隨時服用。還有一方,用黃連、吳茱萸、炒貝母、栝樓、陳皮、白朮、枳實、牛膝。

如果吞嚥時感覺阻塞不通暢,頸項轉動受限,伸展困難,似乎是膈噎的症狀,飲食不下,先感到心痛,疼痛蔓延全身,全身發黃,先用川芎、桔梗、山梔子、細茶、生薑汁催吐,吐出兩碗痰液後,再用導痰湯加羌活、黃芩、紅花,體質強壯的人可以用這個方法。一位老人患有翻胃,用栝樓、貝母、白朮、陳皮、吳茱萸、黃連、生甘草、人參、茯苓、枳實。

年輕人,用四物湯調理胃脘,因為血燥不潤導致大便乾燥,《格致餘論》中有詳細說明。檳榔連翹丸治療翻胃,例如早上吃東西晚上吐出來,或者吞下去就吐出來,或者胃脘疼痛,或者必須把東西全部吐出來才舒服,或者一看到食物就想吐:白朮、黃連、砂仁、陳皮、半夏曲、神麴、蓬朮(各一兩),藿香、檳榔、青皮、丁香、麥芽、三稜、薑黃、良薑、白豆蔻、茯苓、桂花、連翹、山楂(各五錢),川烏(半隻),吳茱萸(二錢),將以上藥物研成粉末,用薑汁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用薑湯或白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一個壯年男子患翻胃,用益元散加陳皮、半夏、生薑,用自然汁浸泡,曬乾研成粉末,用竹瀝和甘蔗汁調服。

一個人只能吃一匙粥,吃下去後,覺得有食物殘渣卡在膈下,連粥都吞咽不下,魚肉更不能吃,只能吃稀粥,但起居如常,用涼膈散加桔梗。如果經常感覺面部發熱,大便乾燥,這是咽膈燥痰阻塞引起的,加白蜜服用。治療翻胃,尚未達到胃脘乾燥的程度。一個壯年男子,飯後必定吐出幾口食物,但吐不乾淨,膈上經常有聲音,面色如常人,病不在脾胃,而在膈間。詢問他得病的原因,是因為大怒之後立即吃麵,就得了這個病。

因為大怒,則氣血鬱結在上,積聚在膈間,阻礙了氣機的升降,津液積聚而形成痰飲,與血相搏而產生動盪,所以有聲音。用二陳湯加香附、萊菔子、韭汁服用一天,用瓜蒂散、酸漿催吐,再服用一天,又催吐,痰中帶血一盞,第二天再次催吐,吐出一碗血後就好了。一個中年人,中脘疼痛,吃完飯就吐,面色紫暗,關脈澀滯,這是血瘀的病症,因為跌倒後中脘就痛了,服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吐出一碗血後就好了。一個婦女因為七情鬱結,咽喉有異物感,像棉花一樣,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兩脅和心口疼痛,飲食減少,懷孕已經三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