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二 (8)
卷二 (8)
1. 泄瀉(第二十二)
凡內外之邪,有傷於生化之用,則陰陽失其居處之常,臟腑失其所司之政,以致腸胃腐熟,而敷化之職不修,所以瀉也。一人氣脫而虛,頓瀉不知人,口眼俱閉,呼吸甚微,殆欲死者,急灸氣海,飲人參膏十餘斤而愈。陰虛而腎不能司禁固之權者,峻補其腎。痰積在肺,致其所合大腸之氣不固者,湧出上焦之痰,則肺氣降下,而大腸之虛自復矣。
憂思太過,脾氣結而不能升舉,陷入下焦而泄瀉者,開其鬱結,補其脾胃,而使穀氣升發也。戴云:凡瀉水而腹不痛者,是濕;飲食入胃不住,完穀不化者,是氣虛;腸鳴瀉水,痛一陣瀉一陣,是火;或瀉或不瀉,或多或少,是痰;腹痛甚而瀉,瀉後痛減者,是食積。治水瀉方:乾薑(一錢),當歸(二錢半),烏梅(三個),黃柏(一錢),黃連(二錢),或云各等分水煎。
白話文:
凡是內外邪氣損傷人體的生化功能,就會導致陰陽失調,臟腑功能紊亂,腸胃腐敗,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從而引起腹瀉。有些人因元氣耗損而虛脫,突然腹瀉,不省人事,口眼緊閉,呼吸微弱,幾乎要死了,緊急灸刺氣海穴,服用十幾斤人參膏後痊癒。如果因陰虛導致腎臟喪失固攝功能而腹瀉,就要大力滋補腎臟。如果痰濁積聚在肺部,導致與大腸相通的氣機不固而腹瀉,就要先將上焦的痰液排出,使肺氣下降,則大腸的虛弱就能自然恢復。
如果因憂思過度,脾氣鬱結而不能上升,下陷於下焦而引起腹瀉,就要疏通鬱結,補益脾胃,使谷氣上升。戴氏說:凡是腹瀉排出清水而肚子不痛的,是濕邪;飲食進入胃中不能停留,食物無法消化吸收的,是氣虛;腸鳴伴隨腹瀉,一陣陣疼痛,一陣陣腹瀉的,是火邪;腹瀉時有時無,瀉得多有時瀉得少的,是痰邪;腹部疼痛劇烈而腹瀉,瀉後疼痛減輕的,是食積。治療水瀉的處方:乾薑一錢,當歸二錢半,烏梅三個,黃柏一錢,黃連二錢,或者各等分煎水服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