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泄瀉(第二十二)

有濕、有氣虛、有火、有痰、有積。世俗類用澀藥治痢與瀉,若積久而虛者,或可行之;而初得者,必變他證,為禍不小。殊不知多因於濕,惟分利小水,最是長策。治濕燥濕宜滲泄,四苓散中加蒼朮、白朮,甚者二術皆炒。

氣虛用人參、白朮、芍藥、炒升麻;火宜伐火,利小水用黃芩、木通,入四苓散;痰宜豁痰,用海石、青黛、黃芩、神麯,作丸服,或用吐法吐之,以升提其清氣;食積宜消導之、疏滌之,神麯或大黃等;泄瀉水多者,必用五苓散。止瀉方:肉豆蔻(五兩),滑石(青冬一兩二錢半,夏二兩半,秋二兩),上用薑汁曲糊丸。又方姜曲丸:姜(二兩),陳曲(六兩炒),用一二年。

陳者、新者、發熱不可用,陳麥亦可用茴香半兩。治脾泄方,用炒白朮、炒神麯、炒芍藥,或湯或散作丸子。尤切當治脾泄,當大補脾氣而健運復常。治久病大腸氣泄:熟地黃(五錢),白芍藥(炒),知母(各三錢),乾薑(二錢),炙甘草(一錢),上末服。泄瀉或嘔吐,用六一散、生薑汁湯調服。

積痰作泄宜下之。青六丸去三焦濕,治泄瀉多與他丸同用,並不單用,若欲治血痢,或產後腹痛,或自痢者,補脾補血藥送之。久病氣虛,泄瀉不止,灸百會三壯。一老人,奉養太過飲食傷脾,常常泄瀉,亦是脾泄:白朮(炒二兩),白芍藥(酒炒一兩),神麯(炒二兩),山楂(一兩半),半夏(一兩湯浸),黃芩(炒半兩),上為末,青荷葉燒飯為丸。

一老人年七十,面白,脈弦數,獨胃脈沉滑,因飲白酒作痢下血,淡水膿,腹痛,小便不利,裡急後重,以人參、白朮為君,甘草、滑石、檳榔、木香、蒼朮為佐,下保和丸二十五丸。第二日證減,獨小便不利,只以益元散服之效。

一男子,因辛苦發熱,腰腳痛,吐瀉交作,以:白朮(二錢),人參(一錢),滑石(二錢),木通(一錢半),甘草(半錢),陳皮(二錢),柴胡(一錢)夏月水瀉,桂苓甘露飲:官桂,人參(各五錢),木香(一分),茯苓,白朮,甘草,澤瀉,葛根,石膏,寒水石(以上各一兩),滑石(二兩),脾胃不和泄瀉並傷食用胃苓湯;積聚肚瀉勝紅丸;腸鳴泄瀉久不愈者,訶黎勒丸;泄瀉下積身熱水泄者,大柴胡湯;水瀉白朮、蒼朮、厚朴、陳皮、炒曲、茯苓、豬苓、澤瀉、地榆、甘草,冬月加乾薑等分。

治老人水瀉:白朮(一兩),蒼朮(一兩),厚朴(半兩),炒曲(一兩),肉豆蔻(一兩),陳皮(五錢),炒芍藥(一兩),滑石(一兩炒),甘草(三錢炙),樗皮(一兩炒),上飯丸,食前米飲下八十粒。一人胸滿泄瀉不止,當消食補脾,則泄止;若積病亦有胃壯而泄不止,當下去積則泄止。

白話文:

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濕氣、氣虛、火氣、痰濕和積食。世俗常用的收澀藥來治療痢疾和腹瀉,對於積滯已久導致虛弱的情況,或許可以使用;但對於剛發生的腹瀉,使用收澀藥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造成不小的危害。其實,大多數腹瀉都是因為濕氣引起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利小便,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治療濕氣引起的腹瀉,應該使用滲濕利水的藥物,例如四苓散,可以加入蒼朮和白朮,如果濕氣很重,可以將這兩種藥炒過再用。

氣虛引起的腹瀉,可以用人參、白朮、芍藥和炒升麻來治療;火氣引起的腹瀉,應該清瀉火氣,可以加入黃芩和木通到四苓散中,以利小便;痰濕引起的腹瀉,應該化痰,可以使用海石、青黛、黃芩和神麯做成藥丸服用,或者用催吐的方法將痰吐出,使清氣上升;積食引起的腹瀉,應該消食導滯、疏通腸道,可以使用神麯或大黃等藥物。如果腹瀉時排出大量水分,一定要使用五苓散。止瀉的方子可以用肉豆蔻(五兩)和滑石(青冬一兩二錢半,夏天二兩半,秋天二兩),用薑汁和麵糊做成藥丸服用。另外一個方子是薑曲丸,用薑(二兩)和陳曲(六兩炒),用存放一兩年的陳曲,新曲不能用。如果發熱也不能用,陳麥也可以用,加入茴香半兩。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可以用炒白朮、炒神麯和炒芍藥,可以煎湯服用,也可以研成粉末做成藥丸。治療脾虛腹瀉的關鍵在於大補脾氣,使其恢復正常的運作。治療久病導致大腸氣虛引起的腹瀉,可以用熟地黃(五錢)、炒白芍藥、知母(各三錢)、乾薑(二錢)和炙甘草(一錢),研成粉末服用。腹瀉或嘔吐,可以用六一散和生薑汁調服。

如果因為痰積導致腹瀉,應該使用攻下的藥物。青六丸可以去除三焦濕氣,治療腹瀉時常常和其他藥丸一起使用,不單獨使用。如果要治療血痢、產後腹痛或自發性痢疾,應該用補脾補血的藥物一起服用。久病導致氣虛、腹瀉不止的情況,可以艾灸百會穴三壯。有一位老人,因為飲食過於豐盛導致脾胃受損,經常腹瀉,這也是屬於脾虛腹瀉:可以用炒白朮(二兩)、酒炒白芍藥(一兩)、炒神麯(二兩)、山楂(一兩半)、半夏(一兩湯泡)、炒黃芩(半兩),將這些藥研成粉末,用燒焦的青荷葉和飯做成藥丸服用。

一位七十歲的老人,面色蒼白,脈象弦數,只有胃脈沉滑,因為喝白酒導致痢疾下血,排出淡水膿液,腹痛,小便不暢,裡急後重,可以用人參和白朮為主藥,甘草、滑石、檳榔、木香和蒼朮為輔藥,服用保和丸二十五丸。第二天症狀減輕,只有小便不暢,只需服用益元散即可見效。

一位男子,因為勞累過度導致發熱,腰腿疼痛,又吐又瀉,可以用白朮(二錢)、人參(一錢)、滑石(二錢)、木通(一錢半)、甘草(半錢)、陳皮(二錢)和柴胡(一錢)。夏天水瀉,可以用桂苓甘露飲:官桂,人參(各五錢)、木香(一分)、茯苓、白朮、甘草、澤瀉、葛根、石膏和寒水石(以上各一兩)和滑石(二兩)。脾胃不和導致的腹瀉,可以使用胃苓湯;積聚引起的腹瀉,可以使用勝紅丸;腸鳴腹瀉久治不癒,可以使用訶黎勒丸;腹瀉下積,伴隨發熱和水瀉,可以使用大柴胡湯;水瀉可以使用白朮、蒼朮、厚朴、陳皮、炒曲、茯苓、豬苓、澤瀉、地榆和甘草,冬天可以加入乾薑,各藥等分。

治療老年人水瀉,可以用白朮(一兩)、蒼朮(一兩)、厚朴(半兩)、炒曲(一兩)、肉豆蔻(一兩)、陳皮(五錢)、炒芍藥(一兩)、炒滑石(一兩)、炙甘草(三錢)和炒樗皮(一兩),用飯做成藥丸,飯前用米湯送服八十粒。如果有人胸悶腹瀉不止,應該消食健脾,腹瀉自然會停止;如果積病導致胃強卻腹瀉不止,應該去除積滯,腹瀉才會停止。

凡是內外的邪氣,如果損傷了身體的生化功能,就會導致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腸胃不能正常腐熟食物,敷布精微物質的功能也無法正常運作,因此導致腹瀉。如果有人氣脫虛弱,突然腹瀉,失去知覺,口眼緊閉,呼吸微弱,瀕臨死亡,應該立即艾灸氣海穴,並服用人參膏十餘斤才能恢復。如果是陰虛導致腎臟無法固攝精微物質,應該峻補腎臟。如果痰積在肺,導致與肺相合的大腸之氣不固,應該湧出上焦的痰液,肺氣就會下降,大腸的虛弱自然會恢復。

憂思過度,導致脾氣鬱結,不能上升,反倒陷入下焦導致腹瀉,應該疏解鬱結,補益脾胃,使穀氣上升。戴氏認為:凡是腹瀉但腹部不痛的,是濕氣;飲食進入胃中不能停留,完整排出的是氣虛;腸鳴腹瀉,一陣痛一陣瀉的是火氣;時瀉時不瀉,時多時少的是痰濕;腹痛劇烈,瀉後痛減的是積食。治療水瀉的方子可以用乾薑(一錢)、當歸(二錢半)、烏梅(三個)、黃柏(一錢)和黃連(二錢),或有人說各等分水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