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法心要》~ 卷二 (6)
卷二 (6)
1. 喘(第二十)
有短氣、有火炎、有痰、有陰火上逆。凡久喘未發,以扶正氣為要;已發,以攻邪為主;氣短者,參耆補之;火炎上者,降心火,清肺金;有痰者,降痰下氣為主;陰火上逆者,補陰降火;有氣虛短氣而喘,有痰亦短氣而喘;有陰虛自小腹下火起而上者。喘急而有風痰者,《婦人大全良方》:千緡湯加導痰湯。
陰虛挾痰喘急者,補陰降火,四物湯加半夏、枳殼。氣虛者,人參(蜜炙)、黃柏、麥門冬、地骨皮之類。大概喘急者,不可用苦藥、涼藥,火氣盛故也,導痰湯合千緡湯妙。諸喘不止者,用劫法,只一二服則止。氣虛人少用。劫定之後,因痰治痰,因火治火,用椒目研極細末,用二錢生薑湯調下止之。
丸、末皆可用。又法蘿蔔子蒸熟為君,皂角燒灰分為末,生薑汁蜜為丸,如小桐子大,每服用五七十丸,噙化止之。元氣虛而喘,喘而氣短者生脈散。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即愈。秋冬之間,風痰作喘,搜風化痰丸。肺濕作喘,以甜葶藶研細末,棗肉為丸服之。
人臥則氣浮於肺,凡上升之氣,大概用香附、黃連、黃芩、山梔、青皮、以降之。戴云:有痰喘者、有氣急喘者、有胃虛喘者、有火炎上喘者。夫痰喘者,乍進乍退,喘便有痰聲;氣急喘者,呼吸急促而無痰聲;火炎上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則喘,大概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入咽,墜下稠痰,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虛治,用燥熱之藥,以火濟火,昔葉都督患此,諸醫作胃虛治之,不愈,後以導水丸利五七次而安。又有胃虛喘者,抬肩擷肚,喘而不休是也。
治氣逆氣喘上氣,紫金丹可用,須三年後者乃可,忌豬肉並酒。一子二歲患痰喘,見其精神昏倦,病氣深,決非外感,此胎毒也。蓋其母孕時,喜辛辣熱物所致,勿與解利藥,因處以人參、連翹、芎、連、生甘草、陳皮、芍藥、木通煎,入竹瀝,數日安。一婦人,六七個月痰嗽喘急不臥,專主肺:北柴胡(一錢),麻黃(二錢),石膏(二錢),桑白皮(一錢),甘草(半錢),黃芩(一錢半),一汗而愈。後服五味子、甘草、桑皮、人參、黃芩。
白話文:
喘的症狀有呼吸短促、發熱、有痰、以及陰火上逆等情況。一般來說,長期喘未發作時,應以扶助正氣為首要;若已發作,則應以驅除邪氣為主。呼吸短促者,可用人參、黃耆補氣;發熱上炎者,應降低心火,清瀉肺熱;有痰者,應以化痰降氣為主;陰火上逆者,應滋陰降火。有因氣虛導致的呼吸短促而喘,也有因痰導致的呼吸短促而喘,還有因陰虛導致下腹部火氣上炎的喘。
喘急且有風痰者,可參考《婦人大全良方》中的千緡湯,再配合導痰湯。陰虛又挾帶痰的喘急,則應以滋陰降火為主,可使用四物湯再加入半夏、枳殼。若是氣虛,則可用人參(蜜炙)、黃柏、麥門冬、地骨皮等藥材。大體來說,喘急時不宜使用苦寒的藥物,因為多是火氣旺盛所致。導痰湯與千緡湯合用效果很好。各種喘症若無法停止,可用「劫法」,只需服用一兩劑即可止住,但氣虛的人要少用。病情穩定後,應針對痰或火來治療。可將椒目磨成極細的粉末,用二錢,再用生薑湯調服,可止喘。
藥物可製成丸劑或散劑使用。另有一法,將蘿蔔子蒸熟做成主藥,再將皂角燒成灰磨成粉,以生薑汁和蜂蜜製成丸子,如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可以止喘。若是因為元氣虛而喘,喘且呼吸短促,可用生脈散。若喘且煩躁不安,多屬於肺脹,若將要發生風水病時,發汗後即可痊癒。秋冬季節,風痰引起的喘,可用搜風化痰丸。若因肺濕導致的喘,可將甜葶藶磨成細末,用棗肉做成丸子服用。
人躺下時,氣會上浮於肺部,凡是上浮的氣,一般可用香附、黃連、黃芩、山梔、青皮等藥物來降氣。戴氏認為,喘有痰喘、氣急喘、胃虛喘和火炎上喘之分。痰喘的特點是時好時壞,喘時伴有痰聲;氣急喘的特點是呼吸急促但沒有痰聲;火炎上喘的特點也是時好時壞,進食後症狀會減輕,但吃完飯後喘會加劇,這大多是因為胃中有實火,膈上有濃痰。當食物吞下時,會將濃痰帶下去,喘就停止了。但過一會兒,食物進入胃後,反而會助長火氣,導致痰再次上湧,喘又會加重。一般人不懂這個道理,往往當成胃虛來治療,用燥熱的藥物,反而會使火氣更旺。以前葉都督就曾患此病,許多醫生都當成胃虛來治療,但都沒治好,後來用了導水丸瀉了五七次才痊癒。還有胃虛喘,會出現抬肩挺腹,喘個不停。
治療氣逆氣喘上氣,可以用紫金丹,但必須是存放三年以上的才可用,並忌吃豬肉和飲酒。有一個小孩兩歲時患有痰喘,精神昏沉疲倦,病氣很深,肯定不是外感,而是胎毒引起的。這很可能是因為他的母親懷孕時,喜歡吃辛辣燥熱的食物造成的。不要給他服用發散的藥物,而是用人參、連翹、芎、黃連、生甘草、陳皮、芍藥、木通煎湯,加入竹瀝服用,數日後就會痊癒。有一個婦人,六七個月時出現痰嗽喘急,不能躺臥,主要病在肺部,用了北柴胡(一錢)、麻黃(二錢)、石膏(二錢)、桑白皮(一錢)、甘草(半錢)、黃芩(一錢半),服藥後出了一身汗就好了。後來又服用五味子、甘草、桑皮、人參、黃芩來調理。
2. 哮(第二十一)
哮專主乎痰,宜吐法。亦有虛而不可吐者。治哮必須薄滋味專主乎痰,必用大吐,吐藥中多用醋,不可全用涼藥,必帶表散,此寒包熱也。半夏、枳殼炒、桔梗、片黃芩、炒紫蘇、麻黃、杏仁、甘草,天寒加桂。一法小胃丹以二陳湯去甘草,加蒼朮、黃芩作湯送下,看虛實用之。
治哮積方,用雞子略損殼勿損膜,浸尿缸中三四日,夜煮吃效,蓋雞子能去風痰也。治哮紫金丹,以精豬肉三十兩,切骰子大,用信一兩明者,研極細,拌在肉內,令極勻,分作六分,用紙筋黃泥包之,火烘令乾,又用白炭火,於無人遠處煅之,以青煙出為度,出火毒放地上一宿,研細,用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食前茶清下,大人二十丸,小兒十丸,量虛實與之。
一人哮喘,南星、半夏、杏仁、栝蔞仁、香附、橘紅、青黛、萊菔子、皂角灰,上末之,曲丸,薑湯送下。
白話文:
哮喘主要的原因是痰,適合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但也有體虛不能催吐的情況。治療哮喘必須飲食清淡,主要針對痰來處理,必要時要用強力的催吐藥,催吐藥中多用醋。不能全用寒涼的藥,必須搭配解表的藥,這是因為寒氣包裹著熱氣。常用的藥物有半夏、炒枳殼、桔梗、片黃芩、炒紫蘇、麻黃、杏仁、甘草,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加桂枝。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小胃丹,用二陳湯去掉甘草,加上蒼朮、黃芩做成湯送服,根據患者的體質虛實來調整用量。
治療哮喘的積聚,有一個偏方,用雞蛋輕微敲破外殼,但不要弄破內膜,浸泡在尿液中三四天,晚上煮熟吃,據說有效,因為雞蛋可以去除風痰。另有一個方子叫紫金丹,用三十兩切成骰子大小的精豬肉,加入一兩研磨成極細的明信,拌勻,分成六份,用浸濕的紙筋黃泥包裹,烘乾,然後用白炭火在無人的地方煅燒,以冒出青煙為度,取出後放地上過一夜去除火毒,磨成粉,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像綠豆那麼大,飯前用茶水送服,大人二十顆,小孩十顆,根據體質虛實來調整用量。
有一個哮喘病人,用南星、半夏、杏仁、栝蔞仁、香附、橘紅、青黛、萊菔子、皂角灰,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做成藥丸,用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