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自汗(第三十二)

屬氣虛、陽氣。有痰亦自汗,濕亦自汗,熱亦自汗。大法宜人參黃耆,少佐以桂枝。陽虛者,附子亦可用;氣虛自汗,黃耆建中湯;氣虛寒熱自汗,勞倦少食脈弱者,補中益氣湯;勞役大虛,脈沉細,汗大出,舌上潤,不煩躁,但驚動亦汗出,似傷寒虛脫者,補中益氣去柴加五味、麻黃根;火氣上蒸胃中之濕,亦能作汗,宜涼膈散主之,或用粉撲法;胃實並手足兩腋多汗,大便澀結,大承氣湯主之;痰實膈滯,寒熱自汗,能食而大便秘結,脈實者,大柴胡湯主之,大抵氣熱汗出,多是有餘證也。飲食,便汗出慓悍之氣,按而收之,安胃湯

白話文:

屬於氣虛、陽氣。有痰也會自汗,濕氣也會自汗,發熱也會自汗。主要的治法應該以人參、黃耆為主,少許加入桂枝。如果是陽虛的人,也可以使用附子;如果是氣虛自汗,可以使用黃耆建中湯;如果是氣虛寒熱自汗,勞倦少食脈弱的人,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勞役過度,脈沉細,汗出很多,舌頭潮濕,不煩躁,但只要稍微驚動就會出汗,彷彿是傷寒虛脫的人,可以使用去除柴胡、五味、麻黃根的補中益氣湯;如果是胃中濕氣被火氣蒸發而上升,也會造成出汗,應該以涼膈散為主,或使用粉撲法;如果是胃實(胃有積聚)且手足兩腋多汗,大便乾燥結硬,可以使用大承氣湯為主;如果是痰實膈滯(痰阻在膈膜),寒熱自汗,可以吃東西但大便乾燥結硬,脈象實的人,可以使用大柴胡湯為主。大部分氣熱出汗的情況,大多是有餘的證狀。飲食後,就出汗、煩躁,按壓收斂汗液,可以使用安胃湯。

汗大泄者乃津脫,宜急止,用人參、黃耆、麥冬、五味、炒柏、知母;濕熱自汗,衛氣虛弱不任風寒者,調衛湯;傷寒虛脫自汗,真武湯,外用撲法。

白話文:

大汗淋漓是津液脫出的表現,應立即止汗,可用人參、黃耆、麥冬、五味子、炒柏葉、知母治療;濕熱自汗,衛氣虛弱、不能抵抗風寒的人,可用調衛湯治療;傷寒虛脫自汗,可用真武湯治療,外用撲法止汗。

2. 盜汗(第三十三)

屬陰虛、血虛。小兒盜汗不須治,宜服涼膈散。盜汗發熱屬陰虛,用四物湯黃柏;若氣虛加人參黃耆白朮。別處無汗,獨心頭一片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病在用心,名曰心汁,宜養心血,以艾湯調茯苓末服。當歸六黃湯,盜汗之聖藥也。黃耆加倍用之,余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五錢,小兒減半。

白話文:

屬於陰虛、血虛。小孩子的盜汗不必治,服用涼膈散就可以了。盜汗發熱屬於陰虛,用四物湯加上黃柏;如果氣虛就加上人參、黃耆、白朮。除了心頭以外的地方都是沒有汗的,只有心口一塊有汗,思慮得多了,汗也會變多,病是出在用心的緣故,叫做「心汁」,宜調理心血,用艾葉湯送服茯苓末。當歸六黃湯,是醫治盜汗的聖藥。將黃耆加倍使用,其他藥材的比例是均等的,研磨成藥末,每次服五錢,小孩減半。

又方:本方內再加知母、參、朮、甘草、地骨、浮麥、桑葉,汗不止加赤根牡蠣,驚不睡加遠志,間服硃砂安神丸。一方治盜汗四炒白朮散甚效,(方見《醫要》。)一人憂鬱出盜汗,胸膈不寬,當歸六黃湯加防風青皮枳殼香附砂仁

白話文:

還有一種方法:在原方裡面再加入知母、參、朮、甘草、地骨皮、浮麥、桑葉等藥材,如果出汗不止,就加上赤根牡蠣;如果出現驚恐不眠,就加上遠志;間隔服用硃砂安神丸。有一種藥方叫做「四炒白朮散」,專門治療盜汗,非常有效(詳細配方請見《醫要》)。有一個病人憂鬱煩躁,出現盜汗,胸膈之間不舒暢,醫生給他開了「當歸六黃湯」,並加入防風、青皮、枳殼、香附、砂仁等藥材。

3. 吃逆(第三十四)

有痰、有氣虛、有陰火。吃逆即咳逆,咳逆者,氣逆也,氣自臍下直衝上出於口而作聲之名也。視有餘不足治之,(詳見《格致餘論》。)有餘並痰者,吐之,人參蘆之類;不足者,人參白朮湯大補丸。痰礙氣而吃逆,此燥痰不出故也,用蜜水探吐之。大概有痰,用陳皮半夏;氣虛,用參、術;陰火,用黃連滑石黃柏

白話文:

有痰、有氣虛、有陰火。因為吃東西會逆流到嘴裡,叫做咳逆,咳逆就是氣往上沖,氣從肚臍下邊直衝,衝出來從嘴巴發出聲音,就有這種名稱。要根據多或少的狀況來治療。(詳情參閱《格致餘論》。)多痰的人,吐出來,用人參、蘆根之類的藥物;氣虛的人,用人參、白朮湯、大補丸。痰堵塞氣,所以逆流到嘴裡,這是燥痰沒有吐出來的原因,用蜂蜜水引吐出來。概括來說,有痰,用陳皮、半夏;氣虛,用參、術;陰火,用黃連、滑石、黃柏。

痰多,或用吐或用行痰,虛甚者,用參膏之類。內傷病吃逆不止,補中益氣加丁香。虛寒吃逆,丁香柿蒂湯,灸期門穴。氣熱痰熱者,青箬頭七十二個煎服。傷寒血證吃逆不止,舌強短者,桃仁承氣湯主之。痰多吃逆不止,半夏、茯苓、陳皮、桃仁枇杷葉、薑汁煎服。咳逆自利,人參、白朮、芍藥、陳皮、甘草、滑石、黃柏、竹瀝

白話文:

  • 痰多:可以催吐或行氣化痰,如果身體虛弱,可以使用參膏等補益藥物。

  • 內傷引起的呃逆不止: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丁香治療。

  • 虛寒引起的呃逆:使用丁香柿蒂湯,並灸期門穴。

  • 氣熱痰熱引起的呃逆:使用青箬頭七十二個煎服。

  • 傷寒血證引起的呃逆不止,舌強短:使用桃仁承氣湯治療。

  • 痰多引起的呃逆不止:使用半夏、茯苓、陳皮、桃仁、枇杷葉、薑汁煎服。

  • 咳嗽呃逆自利:使用人參、白朮、芍藥、陳皮、甘草、滑石、黃柏、竹瀝煎服。

心痛飲湯水下作吃逆者,是有死血在中,桃仁承氣湯下之。咳逆無脈,二陳加參、朮、麥冬、五味、竹茹、姜煎服;甚者,加柿蒂、丁香;虛人吃逆無脈,加黃柏、知母。治吃逆,黃臘燒煙燻而咽之;寒者,用硫黃燒煙咽之。一人年近七十患滯下後發吃逆;一女子暑月因大怒而發吃逆;一人年近五十因怒得滯下病後發吃逆(治法俱見《醫要》)。

白話文:

患有心痛、喝湯水後會吐的人,是心中有死血,應服用桃仁承氣湯瀉之。咳嗽連續打噎、脈看不出來,用二陳湯加上人參、白朮、麥冬、五味子、竹茹、生薑煎服;嚴重的,加柿蒂、丁香;虛弱的人連續打噎、脈看不出來,加黃柏、知母。治療連續打噎,可將黃臘燒成煙燻喉嚨;寒證者,用硫黃燒成煙燻喉嚨。某人年近七十,患有滯下,後來得了連續打噎;某女子在暑天因大怒而得了連續打噎;某人年近五十,因生氣得了滯下病後得了連續打噎(治療方法都記載在《醫要》中)。

4. 頭風(第三十五)

有痰、有熱、有風、有血虛。諸家止言偏頭風,而不知所屬,故治之多不效。左屬風,荊芥薄荷;屬血虛,芎、歸、芍藥;上屬痰,蒼朮半夏;屬熱,酒炒黃芩;有屬濕痰者,川芎、南星、蒼朮。偏正頭風,以瓜蒂散搐鼻內。瘦人搐藥,軟石膏、朴硝各五錢,腦子、檀香皮、荊芥、薄荷各一錢,白芷細辛各二錢。

白話文:

有痰、有熱、有風、有血虛。各家醫書只說偏頭痛,而不知道偏頭痛的病因,所以治療多無效。左邊頭痛屬風,可以用荊芥、薄荷;血虛型偏頭痛,可以用川芎、當歸、芍藥;上半身頭痛屬痰,可以用蒼朮、半夏;熱性偏頭痛,可以用炒過黃芩;濕痰型偏頭痛,可以用川芎、南星、蒼朮。正邪兩種偏頭痛,可以用瓜蒂散搐鼻內。體瘦者的藥,可以用軟石膏、朴硝各五錢,腦子、檀香皮、荊芥、薄荷各一錢,白芷、細辛各二錢。

一粒金治偏正頭風,妙在蓽茇豬膽天香散治遠年頭風(二方俱見《醫要》)。搐藥有單用蓽茇、豬膽者。頭風方:酒片芩(一兩),蒼朮,防風羌活(各五錢),蒼耳(三錢),細辛(二錢),上末之,姜一片搗細,和藥末三錢,同擂勻,茶調,湯蕩起服之。一本:酒芩(一兩半),羌活,蒼朮,川芎(各五錢),蒼耳,細辛(各三錢),制如上法。

白話文:

單獨以蓽茇、豬膽都能治療偏正頭痛。天香散則是用來治療長年頭痛的藥方(這兩種藥方都可以在《醫要》找到)。治療抽搐,有隻用蓽茇、豬膽的藥方。治療頭痛的處方是:黃芩(一兩)、蒼朮、防風、羌活(各五錢)、蒼耳(三錢)、細辛(二錢),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然後以搗碎薑片、三錢的藥粉,混合攪拌均勻,用茶水送服,溫湯送下。另一種藥方是:黃芩(一兩半)、羌活、蒼朮、川芎(各五錢)、蒼耳、細辛(各三錢),依照上述的方法製作服用。

又方:酒片芩,蒼耳,羌活,酒連,生甘草(各一錢半),蒼朮(二錢半),半夏曲(炒三錢半),川芎(一錢),制如上法。濕痰頭風方:酒片芩(三錢),蒼朮(一兩),酒炒川芎,細辛(各二錢),甘草(少許),上末之,制服如上法。又頭風方:荊芥、防風、草烏尖、甘草、臺芎、蔓荊子桔梗麻黃為末,茶調服。

白話文:

其他方劑:

  1. 酒片芩、蒼耳、羌活、酒連、生甘草(各 1.5 錢),蒼朮(2.5 錢),半夏曲(炒,3.5 錢),川芎(1 錢),按照上面方法製成。

  2. 濕痰頭風方:酒片芩(3 錢),蒼朮(1 兩),酒炒川芎、細辛(2 錢),甘草(少量),弄成細末後,按照上面方法製成。

  3. 頭風方:荊芥、防風、草烏尖、甘草、川芎、蔓荊子、桔梗、麻黃,弄成細末後,用茶調和服用。

頭癢風屑發黃,酒炒大黃末,茶調服。一人頭風鼻塞涕下,南星、蒼朮、酒芩、辛夷、川芎。一膏粱人,頭風發即眩重痠痛,二陳加荊芥、南星、酒芩、防風、蒼朮、臺芎,姜水煎服。後復以酒芩,南星,半夏(各一兩),皂角灰(一錢),烏梅(二個),用巴豆(十粒)同梅煮過,去豆不用,將梅同前藥為末,姜曲丸,津嚥下。

白話文:

  1. 頭皮發癢,有頭屑,頭髮發黃,用炒過的黃連粉,以茶調服。

  2. 有一個人頭風鼻塞,流鼻涕,用南星、蒼朮、酒芩、辛夷、川芎治療。

  3. 一個富貴人家的人,頭風發作時就會眩暈、頭重、痠痛,用二陳湯加荊芥、南星、酒芩、防風、蒼朮、川芎治療,用薑水煎服。後來又用酒芩、南星、半夏(各一兩)、皁角灰(一錢)、烏梅(二個),用巴豆(十粒)和烏梅一起煮過,去掉巴豆不用,將烏梅和前面提到的藥物一起磨成粉,加入薑汁做成丸劑,用津液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