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水腫(第三十)

因脾虛不能行濁氣,氣聚則為水,水潰妄行,當以參、術補脾,使脾氣得實,則自能健運,自然升降運動其樞機,而水自行,非五苓神祐之行水也。大抵宜補中行濕,利小便,切不可妄下,以二陳湯加人參、蒼朮、白朮為主,佐以黃芩、麥冬、梔子制肝木,土氣得平,以制其水。若腹脹少佐厚朴,氣不運加木香、木通,氣陷下加柴、升,隨證加減可也。

白話文:

脾虛不能運行濁氣,濁氣積聚則化成水,水濕流竄,無所不去,應當用人蔘、白朮補脾,使脾氣充實,脾胃功能正常,自能正常運轉,自然升降出入,這是樞機作用,水濕自然運行,這不是五苓神祐湯通行水濕的作用。總體上宜於補中行濕,利於小便,千萬不可妄行攻下。以二陳湯加人參、蒼朮、白朮為主藥,佐以黃芩、麥冬、梔子來制約肝木,土氣能得到平衡,以制約水濕。若腹脹,少佐厚朴,氣不運轉加木香、木通,氣陷下加柴胡、升麻,隨症加減即可。

經曰: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蓋濕者土之氣,土者火之子也,故濕病每生於熱,熱氣亦不能自濕者,子氣感母,濕之變也。凡治腫病,皆宜以治濕為主,所挾不同,治法亦異。或以治腫,以治水立說,而欲導腎,以決去之,豈理也哉。

白話文:

古籍中記載:各種氣鬱、積聚的疾病都屬於肺;各種濕盛、腫脹、充盈的疾病都屬於脾;各種腹脹、腹大的疾病都屬於熱。這是因為濕是土的氣,土是火的兒子,所以濕熱的疾病常常由熱而生,但熱氣也不能從濕熱中產生,這是兒子之氣感動了母親,導致了濕熱的變化。凡是治療腫病,都應該以治療濕熱為主,但具體的治療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而有所不同。有些人以治療腫病為名,以治療水為立論,想要導引腎臟,以決斷而去除之,這難道是合理的嗎?

蓋脾土衰弱,內因七情,外傷六氣,失運化之職,清濁混淆,鬱而為水,滲透經絡,流注溪谷,濁腐之氣,窒礙津液,久久灌入隧道,血亦化水,欲藉脾上以制之,殊不知,土病則金氣衰,木寡於畏而來侮土,脾欲不病不可得矣。治法,宜清心經之火,補養脾土,全運化之職,肺氣下降,滲道開通。

白話文:

脾臟虛弱,內因是七情所傷,外因是六氣侵襲,失去了運化水液的功能,清濁之氣混雜,鬱積而成水,滲透到經絡中,匯集在低窪之處,濁腐之氣阻礙津液的運行,長久地灌滿隧道,血液也化為水,想要藉助脾臟上方的肺臟來制約它,殊不知,脾臟有病就會導致肺氣衰弱,肝臟失去畏懼而來侵犯脾臟,脾臟想要不生病是不可能的。治療方法應該清心經之火,補養脾土,使其恢復運化之職,肺氣下降,滲道開通。

濁敗之氣,其稍清者,復回而為氣、為血、為津液;其敗濁之甚者,在上為汗,在下為溺,以漸而分消矣。又曰:開鬼門,潔淨府。鬼門,膚腠也,屬肺;淨府,膀胱也,屬腎,未聞有導腎之說。仲景云:治濕利小便,即經潔淨府之意;錢仲陽云:腎無瀉法,請以此視之腎其可易導之乎?水腫本自中宮,諸家只知治濕利小便之說,而類用去水之藥,此速死之兆也。蓋脾極虛而敗,愈下愈虛,雖或劫效目前,而陰損正氣,然病亦有不旋踵而至者。

白話文:

那些渾濁污穢之氣,其中比較清淨的,會再次轉化為氣、為血、為津液;那些非常污濁敗壞的,在上體變成汗液,在下體變成小便,逐漸消散掉。又說:開通皮膚毛孔,淨化膀胱。皮膚毛孔像鬼門一樣,屬於肺;膀胱像淨府一樣,屬於腎,沒有聽說過有導通腎臟的說法。仲景說:治療濕氣要利小便,就是遵照淨化膀胱的意思;錢仲陽說:腎臟沒有瀉法的,請問用這個方法來導通腎臟難道是容易的嗎?水腫本來就從脾胃開始,各個醫家只知道用治濕利小便的方法,並使用很多去水藥物,這是導致死亡的前兆。這是由於脾臟虛弱到極點而發生敗壞,越用瀉下之藥越虛弱,雖然有時候能夠暫時生效,但會陰損正氣,但是病情也有可能迅速發展。

治宜大補中宮為主,看所挾加減,不爾則死。脈來沉遲,色多青白,不煩不渴,小便澀少而清,大便多泄,此陰水也,治宜溫暖之劑;脈來沉數,色多黃赤,或煩或渴,小便澀少而赤,大腑多閉,此陽水也,治宜清平之劑。有久病氣虛而浮,手足皆腫,是虛氣妄行也。產後與經事過多而病腫,血虛也。

白話文:

治療水中毒的主要方法是大補中氣,仔細觀察症狀然後對症下藥,否則患者將會死亡。脈搏沉細而遲緩,臉色多青白,沒有煩躁口渴的感覺,小便量少顏色清澈且排尿困難,大便則腹瀉不止,這是陰水症狀,治療應以溫暖的藥劑為主;脈搏沉細而數,臉色多黃赤,有煩躁或口渴的感覺,小便量少顏色赤紅且排尿困難,大便多為閉結,這是陽水症狀,治療應以清平的藥劑為主。有長期生病以致氣虛,脈浮緩而手足皆腫的情形,是虛氣亂行的緣故。產後或經事過多而生病腫脹,是氣血虛的緣故。

腰以上腫宜汗,腰以下腫宜利小便,此仲景法。防己治腰以下濕熱腫,如內傷胃弱者,不可用。孕婦水腫,名曰子腫。水腫,痢後浮者,內服益腎散,外用甘草湯淋洗。產後水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水腫五不治者,五臟齊損故也。出血水者不治。虛弱人浮腫,大便泄瀉,用四君子湯加陳皮、甘草、白芍藥、升麻、炒曲、澤瀉、木通、砂仁、姜煎服之。

白話文:

腰部以上水腫,應以發汗法治療;腰部以下水腫,應以利小便法治療。這是中醫大師仲景的治療方法。

防己可以治療腰部以下的濕熱腫,但如果患者內傷胃弱,則不能使用。

孕婦水腫,稱為「子腫」。

水腫,痢疾後浮腫者,內服益腎散,外用甘草湯淋洗。

產後水腫,必須以大補氣血為治療原則。

水腫有五種情況不能治癒,這是因為五臟功能都損傷的緣故:

  1. 出血性水腫者不能治癒。

  2. 虛弱的人浮腫,大便泄瀉,用四君子湯加陳皮、甘草、白芍藥、升麻、炒曲、澤瀉、木通、砂仁、姜煎服。

婦人因月經不行,遍身水腫,噁心,惡血凝滯,腹痛,用當歸、赤芍、青皮、木通、牡丹皮、玄胡索、滑石、沒藥、血竭。面浮,因元氣衰少,力弱脾虛所致,用當歸、白朮、木通、蒼朮、甘葛各一錢,參、耆、白芍各五分,柴胡四分。濕勝作腫或自利少食,胃苓湯加木通、麥門冬。

白話文:

一位婦女因月經不調,導致全身水腫、噁心、血瘀腹痛,醫生使用了當歸、赤芍、青皮、木通、牡丹皮、玄胡索、滑石、沒藥、血竭等藥物治療。

由於元氣衰弱,導致臉部浮腫,力氣薄弱,脾臟虛弱,醫生使用了當歸、白朮、木通、蒼朮、甘葛等藥物,並加入人參、黃耆、白芍等藥物治療。

如果濕氣過重導致浮腫或自發利尿、食慾不振,醫生會使用胃苓湯,並加入木通、麥門冬等藥物治療。

面目或遍身虛浮,用五皮散加紫蘇、麻黃、桔梗。治濕腫,用蒼朮、厚朴、陳皮、萊菔子、豬苓、澤瀉、車前、滑石、茯苓、枳殼、木通、大腹皮、檳榔,上煎服。喘急加苦葶藶,小便不利加牽牛,又重者加浚川散,其濕毒自消。瘧疾後發浮腫,四苓散加青皮、木通、腹皮、木香、檳榔。

白話文:

如果臉部或全身出現浮腫,可以用五皮散加入紫蘇、麻黃、桔梗來治療。

如果要治療濕腫,可用蒼朮、厚朴、陳皮、萊菔子、豬苓、澤瀉、車前、滑石、茯苓、枳殼、木通、大腹皮、檳榔等藥材煎服。

如果喘急,可以加入苦葶藶;如果小便不利,可以加入牽牛;如果症狀嚴重,可以加入浚川散,這樣濕毒就會自行消除了。

如果瘧疾後出現浮腫,可以用四苓散加入青皮、木通、腹皮、木香、檳榔等藥材來治療。

腳面浮腫,咳嗽紅痰,二陳加木通、澤瀉、芩、朮、桑皮、貝母、麥冬、五味、蘇子。一方治水腫,山梔仁炒為末,米飲下一手勺許。一云:胃脘熱病在上者,帶皮用之。又方:山梔(五錢),木香(一錢),白朮(二錢半),以急流水煎服。水腫劫藥,以大戟為末,棗肉丸,服十一丸,可劫氣實者,虛者不可用。

白話文:

腳面浮腫、咳嗽咳出紅色痰液,可用二陳湯加木通、澤瀉、黃芩、白朮、桑皮、貝母、麥冬、五味子、蘇子。

一方治療水腫,用山梔子炒成粉末,用米湯送服一手勺許。有人說:胃脘熱病在上面的,帶皮服用。

另一方:山梔子(五錢)、木香(一錢)、白朮(二錢半),用急流水煎服。

水腫急救藥,用大戟研成粉末,做成棗肉丸,服用十一丸,可劫住體實之人,虛弱之人不可用。

2. 臌脹(第三十一)

有實、有虛。實者,按之堅而痛;虛者,按之不堅不痛。實者,宜下之、削之,次補之;虛者,溫之、升之,補為要。朝寬暮急者,血虛;暮寬朝急者,氣虛;日夜急者,氣血俱虛。臌脹又名曰蠱,即所謂單腹脹也。(其詳在《格致餘論》中。)治法大補中氣,行濕為主,此脾虛之甚,必須遠音樂,斷厚味。

白話文:

有實在的,有虛的。實在的,按下去硬而且痛;虛的,按下去不硬不痛。實在的,應當瀉下、削弱,然後再補;虛的,應該溫暖、提升,補養是關鍵。早晨舒緩,傍晚急迫的,是血虛;傍晚舒緩,早晨急迫的,是氣虛;白天黑夜都急迫的,是氣血都虛。臌脹也叫蠱,就是所謂的單肚子脹。(詳見《格致餘論》中。)治療的方法主要是大補中氣,行濕,這是脾虛的厲害情況,必須遠離音樂,斷絕美味。

有氣虛者,大劑參、術,佐以陳皮、茯苓、黃芩、蒼朮之類;有血虛者,以四物為主,隨證加減。實兼人壯盛者,或可用攻藥,便用收拾,以白朮為主。氣虛中滿,四君子加芎、歸、芍藥、黃連、陳皮、厚朴、生甘草。胃虛腹脹,調中湯:人參、白朮、陳皮、甘草、半夏、厚朴、生薑。

白話文:

如果病人是氣虛的,可以使用大量的人參、白朮,搭配陳皮、茯苓、黃芩、蒼朮等藥材。如果病人是血虛的,可以使用四物湯為基礎,根據病人情況加減其他藥材。如果是實證兼壯盛的人,可以考慮使用攻藥,然後再使用收斂藥,以白朮為主。如果病人是氣虛中滿,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芍藥、黃連、陳皮、厚朴、生甘草。如果病人是胃虛腹脹,可以使用調中湯:人參、白朮、陳皮、甘草、半夏、厚朴、生薑。

腹脹挾虛分消丸治之。寒而腹脹挾虛者,分消湯治之。寒脹,沉香尊重丸治之。腹脹挾內傷虛證,木香順氣湯並沉香交泰丸。傷寒、痞滿、燥實四證,而人壯者,或雜證腹滿如四證者,用大承氣湯。太陰病,腹脹滿,四肢腫,或一身腫,胸痞,不食,小便少,大便難或溏,或脾脹善噦,大滿體重,服索矩三和湯。脾濕而腹脹滿,面黃溺澀,胃苓湯。

白話文:

  1. 腹脹、身虛:用消丸治療。

  2. 寒證腹脹、身虛:用分消湯治療。

  3. 寒證腹脹:用沉香重保丸治療。

  4. 腹脹、內傷虛證:用木香順氣湯加沉香交泰丸治療。

  5. 傷寒、痞滿、燥實這四種病症,如果患者身體強壯,或有其他病症導致的腹脹,如上述四種病症,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

  6. 太陰病、腹脹滿、四肢腫脹,或全身腫脹、胸悶、不思飲食、小便少、大便不通或溏泄,或脾臟脹大、容易嘔吐、全身沉重:用索矩三和湯治療。

  7. 脾臟濕熱引起的腹脹滿、面黃、小便不利:用胃苓湯治療。

下虛腹脹氣上,四物加人參、陳皮、木通、甘草、連翹;有食積者,吞保和丸。飲酒人脹,小便渾濁,夜發足腫,桂苓甘露飲加人參。甘葛、藿香、木香。腹脹不覺滿,食肉多所致者,黃連(一兩為末),阿魏(半兩醋浸)研如糊,為丸,同溫中丸白朮湯下。食肉多腹脹,三補丸起料,加香附、下甲,炊餅丸服。

白話文:

胃虛腹脹:

四物湯加入人參、陳皮、木通、甘草、連翹;有積食的人,服用保和丸。

因喝酒引起腹脹:

小便渾濁,晚上腳腫,桂苓甘露飲加入人參、甘葛、藿香、木香。

腹脹卻不覺得脹滿:

大多是因吃太多肉引起的,服用黃連(一兩研末)、阿魏(半兩醋浸研如糊),製成丸劑,與溫中丸、白朮湯一起服用。

因吃太多肉而腹脹:

服用三補丸的原配方,加入香附、下一甲,製成炊餅丸服用。

厚朴治腹脹,因其味辛也,須用薑製。一云:脹病必用參、耆、白朮大劑補脾,則其氣自動,白朮又為君主之藥,必帶厚朴寬滿。一人氣弱腹膨浮腫,用參、歸、茯苓、芍藥各一錢,白朮二錢,川芎七分半,陳皮、腹皮、木通、厚朴、海金沙各五分,紫蘇梗、木香各三分,數服後浮腫盡去。餘頭面未消,此陽明氣虛,故難得退,再用白朮、茯苓。

白話文:

厚朴可以治療腹脹,因為它味道辛辣,但使用時必須先用薑炮製。有人說,治療腹脹的藥物一定會用到人參、黨參、白朮,服用大量的藥物來補益脾臟,那麼脾臟的功能就會自動恢復,而白朮是君主藥,一定會搭配厚朴來寬解腹脹。有一個病人,氣虛、腹脹、浮腫,使用人參、當歸、茯苓、芍藥各一錢,白朮二錢,川芎七分半,陳皮、腹皮、木通、厚朴、海金沙各五分,紫蘇梗、木香各三分,服用幾次之後,浮腫完全消除。但病人頭面部的浮腫還沒有消除,這是因為陽明氣虛,所以很難消除,於是再用白朮、茯苓治療。

一婦人,腹久虛脹單脹者,因氣餒不能運,但面腫手足,或腫氣上行,陽分來應,尚可治,參、朮、芎、歸為主,佐以白芍藥之酸斂脹,滑石燥濕兼利水,大腹皮斂氣,紫蘇梗、萊菔子、陳皮泄滿,海金沙、木通利水,木香運行,生甘草調諸藥。一婦,氣虛單脹面帶腫,參、朮、茯苓、厚朴、大腹皮、芎歸、白芍、生甘草、滑石。

白話文:

一位婦女,肚子長期空虛脹大,單純的脹大是因為氣虛,不能運轉,但是臉腫手足,或者腫氣上升,陽氣部分來應對,還可治癒,人參、白朮、川芎、當歸為主,輔以白芍藥的酸味收斂脹氣,滑石燥濕兼利水,大腹皮斂氣,紫蘇梗、萊菔子、陳皮泄滿,海金沙、木通利水,木香運行,生甘草調和諸藥。一位婦女,氣虛單純脹大,臉浮腫,人參、白朮、茯苓、厚朴、大腹皮、川芎、當歸、白芍、生甘草、滑石。

一人嗜酒,病瘧半年,患脹腹如蜘蛛;一人嗜酒,便血後患脹,色黑而腹大形如鬼狀(俱見《醫要》)。上二者,一補其氣,一補其血,余藥大率相出入,而皆獲安。

白話文:

一個人喜歡喝酒,患瘧疾半年,肚子脹得像蜘蛛;一個人喜歡喝酒,大便出血後患脹,臉色發黑,肚子很大,形狀像鬼(都見於《醫要》)。上面兩個人,一個補了氣,一個補了血,其他藥物大致相同,都獲得了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