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喘(第二十)

有短氣、有火炎、有痰、有陰火上逆。凡久喘未發,以扶正氣為要;已發,以攻邪為主;氣短者,參耆補之;火炎上者,降心火,清肺金;有痰者,降痰下氣為主;陰火上逆者,補陰降火;有氣虛短氣而喘,有痰亦短氣而喘;有陰虛自小腹下火起而上者。喘急而有風痰者,《婦人大全良方》:千緡湯加導痰湯。

陰虛挾痰喘急者,補陰降火,四物湯加半夏、枳殼。氣虛者,人參(蜜炙)、黃柏、麥門冬、地骨皮之類。大概喘急者,不可用苦藥、涼藥,火氣盛故也,導痰湯合千緡湯妙。諸喘不止者,用劫法,只一二服則止。氣虛人少用。劫定之後,因痰治痰,因火治火,用椒目研極細末,用二錢生薑湯調下止之。

丸、末皆可用。又法蘿蔔子蒸熟為君,皂角燒灰分為末,生薑汁蜜為丸,如小桐子大,每服用五七十丸,噙化止之。元氣虛而喘,喘而氣短者生脈散。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即愈。秋冬之間,風痰作喘,搜風化痰丸。肺濕作喘,以甜葶藶研細末,棗肉為丸服之。

人臥則氣浮於肺,凡上升之氣,大概用香附、黃連、黃芩、山梔、青皮、以降之。戴云:有痰喘者、有氣急喘者、有胃虛喘者、有火炎上喘者。夫痰喘者,乍進乍退,喘便有痰聲;氣急喘者,呼吸急促而無痰聲;火炎上喘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則喘,大概胃中有實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入咽,墜下稠痰,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虛治,用燥熱之藥,以火濟火,昔葉都督患此,諸醫作胃虛治之,不愈,後以導水丸利五七次而安。又有胃虛喘者,抬肩擷肚,喘而不休是也。

治氣逆氣喘上氣,紫金丹可用,須三年後者乃可,忌豬肉並酒。一子二歲患痰喘,見其精神昏倦,病氣深,決非外感,此胎毒也。蓋其母孕時,喜辛辣熱物所致,勿與解利藥,因處以人參、連翹、芎、連、生甘草、陳皮、芍藥、木通煎,入竹瀝,數日安。一婦人,六七個月痰嗽喘急不臥,專主肺:北柴胡(一錢),麻黃(二錢),石膏(二錢),桑白皮(一錢),甘草(半錢),黃芩(一錢半),一汗而愈。後服五味子、甘草、桑皮、人參、黃芩。

白話文:

喘的症狀有呼吸短促、發熱、有痰、以及陰火上逆等情況。一般來說,長期喘未發作時,應以扶助正氣為首要;若已發作,則應以驅除邪氣為主。呼吸短促者,可用人參、黃耆補氣;發熱上炎者,應降低心火,清瀉肺熱;有痰者,應以化痰降氣為主;陰火上逆者,應滋陰降火。有因氣虛導致的呼吸短促而喘,也有因痰導致的呼吸短促而喘,還有因陰虛導致下腹部火氣上炎的喘。

喘急且有風痰者,可參考《婦人大全良方》中的千緡湯,再配合導痰湯。陰虛又挾帶痰的喘急,則應以滋陰降火為主,可使用四物湯再加入半夏、枳殼。若是氣虛,則可用人參(蜜炙)、黃柏、麥門冬、地骨皮等藥材。大體來說,喘急時不宜使用苦寒的藥物,因為多是火氣旺盛所致。導痰湯與千緡湯合用效果很好。各種喘症若無法停止,可用「劫法」,只需服用一兩劑即可止住,但氣虛的人要少用。病情穩定後,應針對痰或火來治療。可將椒目磨成極細的粉末,用二錢,再用生薑湯調服,可止喘。

藥物可製成丸劑或散劑使用。另有一法,將蘿蔔子蒸熟做成主藥,再將皂角燒成灰磨成粉,以生薑汁和蜂蜜製成丸子,如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可以止喘。若是因為元氣虛而喘,喘且呼吸短促,可用生脈散。若喘且煩躁不安,多屬於肺脹,若將要發生風水病時,發汗後即可痊癒。秋冬季節,風痰引起的喘,可用搜風化痰丸。若因肺濕導致的喘,可將甜葶藶磨成細末,用棗肉做成丸子服用。

人躺下時,氣會上浮於肺部,凡是上浮的氣,一般可用香附、黃連、黃芩、山梔、青皮等藥物來降氣。戴氏認為,喘有痰喘、氣急喘、胃虛喘和火炎上喘之分。痰喘的特點是時好時壞,喘時伴有痰聲;氣急喘的特點是呼吸急促但沒有痰聲;火炎上喘的特點也是時好時壞,進食後症狀會減輕,但吃完飯後喘會加劇,這大多是因為胃中有實火,膈上有濃痰。當食物吞下時,會將濃痰帶下去,喘就停止了。但過一會兒,食物進入胃後,反而會助長火氣,導致痰再次上湧,喘又會加重。一般人不懂這個道理,往往當成胃虛來治療,用燥熱的藥物,反而會使火氣更旺。以前葉都督就曾患此病,許多醫生都當成胃虛來治療,但都沒治好,後來用了導水丸瀉了五七次才痊癒。還有胃虛喘,會出現抬肩挺腹,喘個不停。

治療氣逆氣喘上氣,可以用紫金丹,但必須是存放三年以上的才可用,並忌吃豬肉和飲酒。有一個小孩兩歲時患有痰喘,精神昏沉疲倦,病氣很深,肯定不是外感,而是胎毒引起的。這很可能是因為他的母親懷孕時,喜歡吃辛辣燥熱的食物造成的。不要給他服用發散的藥物,而是用人參、連翹、芎、黃連、生甘草、陳皮、芍藥、木通煎湯,加入竹瀝服用,數日後就會痊癒。有一個婦人,六七個月時出現痰嗽喘急,不能躺臥,主要病在肺部,用了北柴胡(一錢)、麻黃(二錢)、石膏(二錢)、桑白皮(一錢)、甘草(半錢)、黃芩(一錢半),服藥後出了一身汗就好了。後來又服用五味子、甘草、桑皮、人參、黃芩來調理。

2. 哮(第二十一)

哮專主乎痰,宜吐法。亦有虛而不可吐者。治哮必須薄滋味專主乎痰,必用大吐,吐藥中多用醋,不可全用涼藥,必帶表散,此寒包熱也。半夏、枳殼炒、桔梗、片黃芩、炒紫蘇、麻黃、杏仁、甘草,天寒加桂。一法小胃丹以二陳湯去甘草,加蒼朮、黃芩作湯送下,看虛實用之。

治哮積方,用雞子略損殼勿損膜,浸尿缸中三四日,夜煮吃效,蓋雞子能去風痰也。治哮紫金丹,以精豬肉三十兩,切骰子大,用信一兩明者,研極細,拌在肉內,令極勻,分作六分,用紙筋黃泥包之,火烘令乾,又用白炭火,於無人遠處煅之,以青煙出為度,出火毒放地上一宿,研細,用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食前茶清下,大人二十丸,小兒十丸,量虛實與之。

一人哮喘,南星、半夏、杏仁、栝蔞仁、香附、橘紅、青黛、萊菔子、皂角灰,上末之,曲丸,薑湯送下。

白話文:

哮喘主要的原因是痰,適合用催吐的方法來治療。但也有體虛不能催吐的情況。治療哮喘必須飲食清淡,主要針對痰來處理,必要時要用強力的催吐藥,催吐藥中多用醋。不能全用寒涼的藥,必須搭配解表的藥,這是因為寒氣包裹著熱氣。常用的藥物有半夏、炒枳殼、桔梗、片黃芩、炒紫蘇、麻黃、杏仁、甘草,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加桂枝。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小胃丹,用二陳湯去掉甘草,加上蒼朮、黃芩做成湯送服,根據患者的體質虛實來調整用量。

治療哮喘的積聚,有一個偏方,用雞蛋輕微敲破外殼,但不要弄破內膜,浸泡在尿液中三四天,晚上煮熟吃,據說有效,因為雞蛋可以去除風痰。另有一個方子叫紫金丹,用三十兩切成骰子大小的精豬肉,加入一兩研磨成極細的明信,拌勻,分成六份,用浸濕的紙筋黃泥包裹,烘乾,然後用白炭火在無人的地方煅燒,以冒出青煙為度,取出後放地上過一夜去除火毒,磨成粉,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像綠豆那麼大,飯前用茶水送服,大人二十顆,小孩十顆,根據體質虛實來調整用量。

有一個哮喘病人,用南星、半夏、杏仁、栝蔞仁、香附、橘紅、青黛、萊菔子、皂角灰,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做成藥丸,用薑湯送服。

3. 泄瀉(第二十二)

有濕、有氣虛、有火、有痰、有積。世俗類用澀藥治痢與瀉,若積久而虛者,或可行之;而初得者,必變他證,為禍不小。殊不知多因於濕,惟分利小水,最是長策。治濕燥濕宜滲泄,四苓散中加蒼朮、白朮,甚者二術皆炒。

氣虛用人參、白朮、芍藥、炒升麻;火宜伐火,利小水用黃芩、木通,入四苓散;痰宜豁痰,用海石、青黛、黃芩、神麯,作丸服,或用吐法吐之,以升提其清氣;食積宜消導之、疏滌之,神麯或大黃等;泄瀉水多者,必用五苓散。止瀉方:肉豆蔻(五兩),滑石(青冬一兩二錢半,夏二兩半,秋二兩),上用薑汁曲糊丸。又方姜曲丸:姜(二兩),陳曲(六兩炒),用一二年。

陳者、新者、發熱不可用,陳麥亦可用茴香半兩。治脾泄方,用炒白朮、炒神麯、炒芍藥,或湯或散作丸子。尤切當治脾泄,當大補脾氣而健運復常。治久病大腸氣泄:熟地黃(五錢),白芍藥(炒),知母(各三錢),乾薑(二錢),炙甘草(一錢),上末服。泄瀉或嘔吐,用六一散、生薑汁湯調服。

積痰作泄宜下之。青六丸去三焦濕,治泄瀉多與他丸同用,並不單用,若欲治血痢,或產後腹痛,或自痢者,補脾補血藥送之。久病氣虛,泄瀉不止,灸百會三壯。一老人,奉養太過飲食傷脾,常常泄瀉,亦是脾泄:白朮(炒二兩),白芍藥(酒炒一兩),神麯(炒二兩),山楂(一兩半),半夏(一兩湯浸),黃芩(炒半兩),上為末,青荷葉燒飯為丸。

一老人年七十,面白,脈弦數,獨胃脈沉滑,因飲白酒作痢下血,淡水膿,腹痛,小便不利,裡急後重,以人參、白朮為君,甘草、滑石、檳榔、木香、蒼朮為佐,下保和丸二十五丸。第二日證減,獨小便不利,只以益元散服之效。

一男子,因辛苦發熱,腰腳痛,吐瀉交作,以:白朮(二錢),人參(一錢),滑石(二錢),木通(一錢半),甘草(半錢),陳皮(二錢),柴胡(一錢)夏月水瀉,桂苓甘露飲:官桂,人參(各五錢),木香(一分),茯苓,白朮,甘草,澤瀉,葛根,石膏,寒水石(以上各一兩),滑石(二兩),脾胃不和泄瀉並傷食用胃苓湯;積聚肚瀉勝紅丸;腸鳴泄瀉久不愈者,訶黎勒丸;泄瀉下積身熱水泄者,大柴胡湯;水瀉白朮、蒼朮、厚朴、陳皮、炒曲、茯苓、豬苓、澤瀉、地榆、甘草,冬月加乾薑等分。

治老人水瀉:白朮(一兩),蒼朮(一兩),厚朴(半兩),炒曲(一兩),肉豆蔻(一兩),陳皮(五錢),炒芍藥(一兩),滑石(一兩炒),甘草(三錢炙),樗皮(一兩炒),上飯丸,食前米飲下八十粒。一人胸滿泄瀉不止,當消食補脾,則泄止;若積病亦有胃壯而泄不止,當下去積則泄止。

凡內外之邪,有傷於生化之用,則陰陽失其居處之常,臟腑失其所司之政,以致腸胃腐熟,而敷化之職不修,所以瀉也。一人氣脫而虛,頓瀉不知人,口眼俱閉,呼吸甚微,殆欲死者,急灸氣海,飲人參膏十餘斤而愈。陰虛而腎不能司禁固之權者,峻補其腎。痰積在肺,致其所合大腸之氣不固者,湧出上焦之痰,則肺氣降下,而大腸之虛自復矣。

憂思太過,脾氣結而不能升舉,陷入下焦而泄瀉者,開其鬱結,補其脾胃,而使穀氣升發也。戴云:凡瀉水而腹不痛者,是濕;飲食入胃不住,完穀不化者,是氣虛;腸鳴瀉水,痛一陣瀉一陣,是火;或瀉或不瀉,或多或少,是痰;腹痛甚而瀉,瀉後痛減者,是食積。治水瀉方:乾薑(一錢),當歸(二錢半),烏梅(三個),黃柏(一錢),黃連(二錢),或云各等分水煎。

白話文:

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濕氣、氣虛、火氣、痰濕和積食。世俗常用的收澀藥來治療痢疾和腹瀉,對於積滯已久導致虛弱的情況,或許可以使用;但對於剛發生的腹瀉,使用收澀藥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造成不小的危害。其實,大多數腹瀉都是因為濕氣引起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利小便,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治療濕氣引起的腹瀉,應該使用滲濕利水的藥物,例如四苓散,可以加入蒼朮和白朮,如果濕氣很重,可以將這兩種藥炒過再用。

氣虛引起的腹瀉,可以用人參、白朮、芍藥和炒升麻來治療;火氣引起的腹瀉,應該清瀉火氣,可以加入黃芩和木通到四苓散中,以利小便;痰濕引起的腹瀉,應該化痰,可以使用海石、青黛、黃芩和神麯做成藥丸服用,或者用催吐的方法將痰吐出,使清氣上升;積食引起的腹瀉,應該消食導滯、疏通腸道,可以使用神麯或大黃等藥物。如果腹瀉時排出大量水分,一定要使用五苓散。止瀉的方子可以用肉豆蔻(五兩)和滑石(青冬一兩二錢半,夏天二兩半,秋天二兩),用薑汁和麵糊做成藥丸服用。另外一個方子是薑曲丸,用薑(二兩)和陳曲(六兩炒),用存放一兩年的陳曲,新曲不能用。如果發熱也不能用,陳麥也可以用,加入茴香半兩。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可以用炒白朮、炒神麯和炒芍藥,可以煎湯服用,也可以研成粉末做成藥丸。治療脾虛腹瀉的關鍵在於大補脾氣,使其恢復正常的運作。治療久病導致大腸氣虛引起的腹瀉,可以用熟地黃(五錢)、炒白芍藥、知母(各三錢)、乾薑(二錢)和炙甘草(一錢),研成粉末服用。腹瀉或嘔吐,可以用六一散和生薑汁調服。

如果因為痰積導致腹瀉,應該使用攻下的藥物。青六丸可以去除三焦濕氣,治療腹瀉時常常和其他藥丸一起使用,不單獨使用。如果要治療血痢、產後腹痛或自發性痢疾,應該用補脾補血的藥物一起服用。久病導致氣虛、腹瀉不止的情況,可以艾灸百會穴三壯。有一位老人,因為飲食過於豐盛導致脾胃受損,經常腹瀉,這也是屬於脾虛腹瀉:可以用炒白朮(二兩)、酒炒白芍藥(一兩)、炒神麯(二兩)、山楂(一兩半)、半夏(一兩湯泡)、炒黃芩(半兩),將這些藥研成粉末,用燒焦的青荷葉和飯做成藥丸服用。

一位七十歲的老人,面色蒼白,脈象弦數,只有胃脈沉滑,因為喝白酒導致痢疾下血,排出淡水膿液,腹痛,小便不暢,裡急後重,可以用人參和白朮為主藥,甘草、滑石、檳榔、木香和蒼朮為輔藥,服用保和丸二十五丸。第二天症狀減輕,只有小便不暢,只需服用益元散即可見效。

一位男子,因為勞累過度導致發熱,腰腿疼痛,又吐又瀉,可以用白朮(二錢)、人參(一錢)、滑石(二錢)、木通(一錢半)、甘草(半錢)、陳皮(二錢)和柴胡(一錢)。夏天水瀉,可以用桂苓甘露飲:官桂,人參(各五錢)、木香(一分)、茯苓、白朮、甘草、澤瀉、葛根、石膏和寒水石(以上各一兩)和滑石(二兩)。脾胃不和導致的腹瀉,可以使用胃苓湯;積聚引起的腹瀉,可以使用勝紅丸;腸鳴腹瀉久治不癒,可以使用訶黎勒丸;腹瀉下積,伴隨發熱和水瀉,可以使用大柴胡湯;水瀉可以使用白朮、蒼朮、厚朴、陳皮、炒曲、茯苓、豬苓、澤瀉、地榆和甘草,冬天可以加入乾薑,各藥等分。

治療老年人水瀉,可以用白朮(一兩)、蒼朮(一兩)、厚朴(半兩)、炒曲(一兩)、肉豆蔻(一兩)、陳皮(五錢)、炒芍藥(一兩)、炒滑石(一兩)、炙甘草(三錢)和炒樗皮(一兩),用飯做成藥丸,飯前用米湯送服八十粒。如果有人胸悶腹瀉不止,應該消食健脾,腹瀉自然會停止;如果積病導致胃強卻腹瀉不止,應該去除積滯,腹瀉才會停止。

凡是內外的邪氣,如果損傷了身體的生化功能,就會導致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腸胃不能正常腐熟食物,敷布精微物質的功能也無法正常運作,因此導致腹瀉。如果有人氣脫虛弱,突然腹瀉,失去知覺,口眼緊閉,呼吸微弱,瀕臨死亡,應該立即艾灸氣海穴,並服用人參膏十餘斤才能恢復。如果是陰虛導致腎臟無法固攝精微物質,應該峻補腎臟。如果痰積在肺,導致與肺相合的大腸之氣不固,應該湧出上焦的痰液,肺氣就會下降,大腸的虛弱自然會恢復。

憂思過度,導致脾氣鬱結,不能上升,反倒陷入下焦導致腹瀉,應該疏解鬱結,補益脾胃,使穀氣上升。戴氏認為:凡是腹瀉但腹部不痛的,是濕氣;飲食進入胃中不能停留,完整排出的是氣虛;腸鳴腹瀉,一陣痛一陣瀉的是火氣;時瀉時不瀉,時多時少的是痰濕;腹痛劇烈,瀉後痛減的是積食。治療水瀉的方子可以用乾薑(一錢)、當歸(二錢半)、烏梅(三個)、黃柏(一錢)和黃連(二錢),或有人說各等分水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