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述
《丹溪治法心要》~ 卷一 (8)
卷一 (8)
1. 時病(第十三)
不可用附子止,可用人參多服。疫病,惟《三因方》治法可用。解諸熱病,用粉草五兩,重切細微炒,搗細,隨病人酒量多少,以無灰好酒一處研,去渣,溫服。須臾大瀉,毒亦隨出。雖十分渴,不得飲水,飲水則難救矣。
治溫病方,以人中黃療時行熱毒為主,蒼朮、香附、散郁為臣,黃連、黃芩、降火,人參補虛,桔梗、防風利氣行經為佐,熱鬱結,則內外氣液不通成燥,大黃苦寒而能盪滌燥熱,滑石性滑味淡,將以利竅解結,通氣液以潤燥,二者一陰一陽為使。夫溫病,有冬傷於寒者;有冬不藏精者,明虛實之異。
有四時不正之氣鬱者;有君相二火加臨者,分主客之殊。有五運六氣當遷,正值所勝折之不得升降者,則必辯其所發之氣,治之豈可均用治熱乎哉!
白話文:
時病(第十三)
不能用附子來止住病情,可以用人參大量服用。疫病,只有《三因方》的治療方法可以使用。治療各種熱病,可以用白茅根五兩,切得非常細碎後炒乾,再搗成細末,根據病人飲酒量的多少,用沒有灰分的優質酒一起研磨,去除渣滓,溫熱服用。很快就會大量腹瀉,毒素也會隨之排出。即使非常渴,也不能喝水,喝水就難以治癒了。
治療溫病的方劑,以人中黃治療時行熱毒為主藥,蒼朮、香附散解鬱氣為輔藥,黃連、黃芩清降火氣,人參補益虛損,桔梗、防風疏通氣血運行為佐藥。熱邪鬱結,則導致內外氣血津液不通暢而產生燥熱,大黃苦寒能瀉熱除燥,滑石性滑味淡,能利竅解結,通利氣血津液以滋潤燥熱,二者一陰一陽,作為使藥。溫病的發生,有冬天受寒邪侵害的;有冬天沒能很好地儲藏精氣的,要區分虛實的不同。
有因四季不正之氣鬱結的;有因君火、相火亢盛的,要區分主客的不同。有因五運六氣運轉變化,正氣受損,氣機升降失調的,那麼就必須辨明致病的氣候因素,治療怎麼能都用治療熱病的方法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