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侶山堂類辯》~ 卷上 (6)
卷上 (6)
1. 問因論
《內經》曰:治之極於一,一者因得之。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蓋得其因,則能定其名;能定其名,則知所以治矣。夫病又有脈證之相應者,有不相應者,有病久而重感於新病者,有外感風寒,而復內傷五志,病不以次入而乘傳者,故當詳審其受病之因,所病之苦,察其志意得失,神氣存亡,飲食嗜欲,居處房勞,參合脈證,以意逆之,然又不可惑於病家之言而無果斷也。予治一少年,傷寒三四日,頭痛,發熱,胸痛不可按。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治病的最高境界在於找到病因,而病因是從詢問病情的過程中得到的。將病人關在閉塞的房間裡,詢問他的病情,仔細瞭解他的感受,順應他的意願。得到病因的人就會昌盛,失去病因的人就會滅亡。因為得到了病因,就能確定病名;能確定病名,就能知道治療方法。而病症有與脈象相應的,有不相應的;有舊病未愈又感上新病的;有外感風寒,又因情緒激動而傷及五臟的;有病症不按順序侵犯,而是交替傳變的。因此,要仔細審查病人得病的原因、病痛的症狀,觀察他的情緒意願得失、精神氣血存亡、飲食嗜好、居住環境和房事勞累等情況,結合脈象和症狀,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測病因,但也不可被病人的話所迷惑而缺乏果斷的判斷。我曾治好一位少年,他傷寒三四天,頭痛、發熱,胸口疼痛,按壓不得。
病家曰:三日前因食麵而致病者。予曰:不然。面飯糧食,何日不食,蓋因外感風寒,以致內停飲食,非因食麵而為頭痛、發熱者。故凡停食感寒,只宜解表,不可推食。如裡氣一鬆,外邪即陷入矣。夫食停於內,在胸下胃脘間接之而痛,今胸上痛不可按,此必誤下而成結胸。
白話文:
病人說:三日前因吃麵食而導致疾病的。我說:不是這樣。麵食飯食都是糧食,哪天不吃呢?實際上是因為感受了外界的風寒,導致體內積滿了食物,並不是因為吃了麵食而導致頭痛、發熱的。所以,凡是因飲食停滯而感受風寒的,只宜解表,不可推食。如果裏氣一鬆懈,外邪就會乘虛而入了。飲食停滯在體內,是在胸部以下,胃脘部之間接觸而引起的疼痛,現在胸部疼痛不能按壓,這一定是由於誤下藥物而導致的結胸。
病家云:昨延某師,告以食麵之因,醫用消食之藥,以致胸中大痛。予診視外證尚有,仍用桂枝湯加減,一服而愈。又一鄰女,年十三四,始出痘,至七八日,漿尚未化,醫措藥竟。其父云:家中事務,俱是此女料理,平日極辛苦者。醫聞之,復大加黃耆、白朮,服後甚覺不安。
白話文:
病人的家屬說:昨天請了某位醫生,告訴他吃麵食的原因,醫生用了消食的藥,結果導致胸部劇烈疼痛。我診視後發現還有外證,於是仍然開了桂枝湯加減的藥方,服一劑後就痊癒了。還有一個鄰居家的女孩,十三四歲,得了出痘,到了七八天,膿液尚未化開,醫生開錯了藥,導致病情加重。女孩的父親說:家中的事務都是這個女孩料理的,平時非常辛苦。醫生聽了,又大量地添加了黃耆、白朮,女孩服後感覺很不舒服。
次日,醫知誤投耆、術,復用清諒解毒,角刺、甲片攻之,毒不能化,遂成不救。此皆惑於病家之言,不能主持過耳!聊記此二者,以為聽言之鑑。
白話文:
第二天日的治療中,醫師以為不小心誤用耆術這兩種藥,便再用清涼解毒的藥,再配合角刺和甲片來攻沉毒,但毒卻化解不掉,最後造成無法挽救的結果。這都是因為被患者的偏方所迷惑所引起的,醫師不能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只聽信病人的片面之詞,導致失敗。特地記下這兩個案例,讓大家都能當作慎聽之事的借鏡。
2. 傷寒傳經辯
夫陰陽之道,一陰一陽,分而為三陰三陽。三陰三陽,應臟腑之十二經脈,是無形之氣,合於有形之經,在經脈有手足之分,在六氣止論三陰三陽,而無分手與足也。風、寒、暑、濕、燥、火,天之陰陽也,在人亦有此陰陽之六氣。如太陽之上,寒水主之。寒水者,膀胱之水也。
白話文:
陰陽之道,就是一陰一陽,分而為三陰三陽。三陰三陽,是與臟腑的十二條經脈相應的無形之氣,而與有形的經脈結合,在經脈中分為手足兩部分。在六氣理論中,只討論三陰三陽,而沒有區分手足。風、寒、暑、濕、燥、火,是天地的陰陽之氣,人體內也有這六種陰陽之氣。例如,在太陽的上面,寒水主宰著它。寒水,就是膀胱的水。
太陽者,巨陽之氣,水中之生陽也。《靈樞經》曰:膀胱者,毫毛其應。是太陽寒水之在下,而巨陽之氣衛於通體皮毛之間。夫邪之中人,必先始於皮毛,故凡傷於寒,則為病熱,是天之寒邪,病太陽之陽氣,得陽氣而寒反化熱也。(天之寒邪,病寒水之氣,同氣相感也。)太陽寒水之經脈,上循於頭項,故見頭項強痛之證,此病氣而及於經,非經氣之兼病也。
白話文:
*太陽:巨陽之氣,是水中所生的陽氣。《靈樞經》說:膀胱是毫毛所感應的臟腑。太陽寒水之氣在身體下部,巨陽之氣衛護通體的皮膚肌肉之間。外邪侵犯人體,必定首先從皮膚進入,所以凡是因寒邪感染而引起的疾病,都會表現出熱證,這是因為天上的寒邪侵犯太陽之陽氣,陽氣被寒邪所傷,寒邪反而化熱的緣故。(天上的寒邪侵犯寒水之氣,同氣相感也會引起疾病。)太陽寒水之經脈,向上循行到頭項,所以會出現頭項強痛的證狀,這是病邪侵犯經脈而引起的,不是經氣本身所引起的疾病。
如邪溜於經,則為桃仁承氣之下證,不復再傳陽明矣。經曰: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是以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七日來復於太陽,如不作再經,而病自愈矣。此六氣之相傳也。
白話文:
若邪氣在經脈中有漏出,如在肝經漏出,就應使用大黃承氣湯之下的證候,不再傳到陽明經。經書上說:厥陰經的右邊是少陰經治癒的,少陰經的右邊是太陰經治癒的,太陰經的右邊是少陽經治癒的,少陽經的右邊是陽明經治癒的,陽明經的右邊是太陽經治癒的。所以,第一日是由太陽經治癒,第二日是由陽明經治癒,第三日是由少陽經治癒,第四日是由太陰經治癒,第五日是由少陰經治癒,第六日是由厥陰經治癒,第七日又回到太陽經,這樣就不會再發生第 二次病程了。這就是六氣的相傳。
如邪留於陽明,則見白虎湯之渴證,承氣湯之燥證,不復再傳少陽矣,如邪留於少陽,則見往來寒熱之柴胡湯證,不復再傳太陰矣;如邪留於太陰,則見脾家實腹滿時痛之腹證,不復再傳少陰矣;如邪留於少陰,則見自利而渴之經證,不復再傳厥陰矣;如邪留於厥陰,則見下利膿血之熱證,不來復於太陽矣。
白話文:
如果邪氣停留在陽明經,則會出現白虎湯證的口渴症狀和承氣湯證的煩躁症狀,不會再傳變到少陽經。如果邪氣停留在少陽經,則會出現往來寒熱的柴胡湯證,不會再傳變到太陰經。如果邪氣停留在太陰經,則會出現脾胃實熱、腹滿時痛的腹證,不會再傳變到少陰經。如果邪氣停留在少陰經,則會出現自利而渴的經證,不會再傳變到厥陰經。如果邪氣停留在厥陰經,則會出現下利膿血的熱證,不會再傳變到太陽經。
此始病太陽之氣,得陽氣已化熱,故雖傳留於三陰而皆為熱證,至於不能化熱,及直中三陰之陰證,又當別論。夫六氣相傳,止見太陽之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而來復於太陽,不見六經之證也。如見少陽證,則為邪留少陽;見少陰證,則為邪留少陰。非病在少陽,而再傳太陰;病在少陰,而再傳厥陰之理也。
白話文:
如果一開始疾病是太陽之氣所造成的,太陽之氣已經化為熱,所以傳播到三陰經的症狀都屬熱症。至於沒有化為熱的,和直接侵犯三陰經的陰證,另當別論。六氣相傳的規律是,只出現太陽經的頭痛症狀,到了七天以上自然痊癒,這是因為病邪行經太陽經已盡,又重新回到太陽經,所以沒有出現其他五經的症狀。如果出現少陽經的症狀,則是邪氣留在少陽經;出現少陰經的症狀,則是邪氣留在少陰經。這並不是說疾病在少陽經,再傳到太陰經;或者疾病在少陰經,再傳到厥陰經。
先賢見太陽病而復見陽明證者,曰此循經傳也,見太陽病而後見少陽證者,曰此越經傳也;見太陽病而後見太陰證,曰此誤下傳也;見太陽證而後見少陰證者,曰此表裡傳也。(越經、誤下之說,皆系杜撰。)夫太陽之邪,傳留於某經,則見某經之病,不復再傳別經,非六氣相傳,而七日來復於太陽之傳經也。皆緣不明陰陽經氣之道,不識仲景之書,而妄為臆說如此。
白話文:
先輩們發現太陽病又出現陽明病的症狀,稱為「循經傳」、太陽病之後出現少陽病的症狀,稱為「越經傳」、太陽病之後出現太陰病的症狀,稱為「誤下傳」、太陽病之後出現少陰病的症狀,稱為「表裡傳」。(越經傳、誤下傳的理論都是虛構的。) 太陽之邪氣傳留於某經絡,就會出現該經絡的病症,不會再傳到其他經絡,並不是六氣相傳,而是七天後會回到太陽經的傳經。這些錯誤的說法都是因為不瞭解陰陽經氣的道理,也不認識仲景的著作,才會胡亂臆測。
又太陽標陽而本寒,少陰標陰而本熱,陰陽水火之氣,交相感召,故有病太陽而傳於少陰者,此亦氣相感而不涉於經也。有病在太陽而為心下煩悶者,先輩曰此壬水逆傳於丙,丙丁兄妹相傳,此更為不通之說也。(以上論六氣相傳,以下論傳足不傳手。)夫六氣運行,四時代序,總屬寒暑往來,而皆歸於地,故人亦應之。
白話文:
太陽經標榜陽氣,但根源卻屬寒,少陰經標榜陰氣,但根源卻屬熱。陰陽、水火之氣相互感召,所以有太陽經的病症傳給少陰經的,這是因為氣相互感應,並沒有牽涉到經脈。如果有人得了太陽經的病,出現心下煩悶的症狀,以前的人說這是壬水逆傳給丙火,丙丁是兄妹,互相傳遞,這更是荒謬不通的說法。(以上論述六氣的相互傳變,以下論述傳足不傳手。)六氣運行、四時更替,總的來說是寒暑交替,而寒暑都歸於地,所以人也會相應地受到影響。
如君、相二火,發原在腎,太陽之氣生於膀胱,風氣本於肝木,濕氣本於脾土,燥氣本於胃金,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三陰三陽之氣,皆從陰而生,自下而上,故《素問·厥論》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氣起於足五指之裡。是以陰陽六氣,止合足之六經。《靈樞·本輸篇》曰:五臟六腑之輸,五五二十五輸,六六三十六輸,六腑皆出足之三陽,上合於手者也。是三陰三陽之氣,止合足之六經,足之六經,上合於手者也。
白話文:
如果君火、相火這兩種火氣,發源於腎臟,那麼太陽的元氣,產生於膀胱,風氣的根本,在於肝臟與木的特性,濕氣的根本,在於脾臟與土的特性,燥氣的根本,在於胃臟與金的特性,腰部以上為天,腰部以下為地。三陰三陽之氣,全部都從陰中產生,從下向上運行,因此,《素問·厥論》中說:陽氣從足五趾的外側開始發生,陰氣從足五趾的內側開始發生。所以,陰陽六氣,就只積聚在足部六條經脈上。《靈樞·本輸篇》中說:五臟六腑經脈的輸注,五五二十五條輸脈,六六三十六條輸脈,六腑的經脈都從腳部的三條陽經輸注而來,向上與手部的經脈相合。所以,三陰三陽之氣,就只積聚在足部六條經脈上,足部六條經脈,向上與手部的經脈相合。
是以天之寒邪,始病太陽膀胱之氣,六氣相傳,止見足經之證,而不與手經相涉。(天之六淫,病人之六氣,太陽之上,寒氣治之,與手太陽之小腸火,毫無干涉。)先輩有以手經皆為有餘,足經皆為不足之說者;有以足六經屬水土木,手六經屬金與火之說者;有以上體多受風熱,下體多感寒濕之說者。
白話文:
所以上天寒冷的邪氣,一開始會導致太陽膀胱之氣的疾病,六種病氣互相傳播,只看到足經的證狀,而不會跟手經的證狀相關。(天上的六種邪氣,讓人生病的六種病氣,在太陽經之上,是由寒邪致病,跟手太陽小腸之火,是完全沒有關係的。)過去的先人,有說是手經都是有餘的,足經都是不足的;也有說是足六經屬於水土木,手六經屬於金與火的;還有說是上半身容易受到風熱的侵襲,下半身則容易感受寒濕的。
嗟嗟!傷寒之理甚難,挈其綱領,示以大道,尚不能窺仲景之藩籬,若再多旁岐之說,使後學更無歸著矣。予故設此辯,匪敢政前賢之是非,聊以俟後人之詳審爾!
白話文:
唉呀!傷寒的道理非常難懂,我盡力敘述其條目綱領,向大家展示了大道,現在的人們尚且還不能稍微瞭解仲景的思想,如果再有很多旁門左道的說法,那麼後學者就更加沒有歸宿了。因此,我提出這樣的辯論,並不是敢於評判前輩的對錯,只是姑且希望後人詳細審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