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侶山堂類辯》~ 卷上 (15)
卷上 (15)
1. 風傷衛寒傷榮辯
風乃天之陽邪,傷人衛氣,寒乃陰邪,傷人榮血;同氣相感耳。《辨脈篇》所謂風傷衛、寒傷榮者,謂風寒兩感,榮衛俱傷,風則傷衛,寒則傷榮,以言其大概。若夫天之風寒,傷人氣血,或中於陰,或中於陽,無有恆常者也。人之皮毛肌腠,氣分為陽,血脈為陰,榮行脈中,衛行脈外。
白話文:
風是天空中陽性的邪氣,它會傷害人體的衛氣,而寒是陰性的邪氣,它會傷害人體的營血;風寒同時作用在人體,就會產生共鳴的感應。《辨脈篇》中所說的「風傷衛、寒傷榮」是指風寒兩者的共同作用,榮衛氣血同時受到傷害,風則傷害衛氣,寒則傷害榮血,這是大概的說法。至於天上的風寒,則會傷害人體的氣血,也有可能傷及陰,也有可能傷及陽,沒有固定的規律。人體的皮毛肌腠,氣屬陽,血脈屬陰,血在脈中運行,衛氣在脈外運行。
風雨寒暑之中人也,始於皮膚,皮膚緩則腠理開,開則邪從毛髮入,入則抵深,深則毛髮立,毛髮立則淅然,故皮膚痛;留而不去,則傳舍於絡脈。是風寒之邪,皆始傷皮毛之氣分,留而不去,而後傳舍於經榮者也。《靈樞經》曰:傷寒形,乃病形;風傷經脈,經脈乃應。《金匱真言》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
白話文:
在風、雨、寒、暑之中,人體始於皮膚,皮膚鬆弛,腠理就會開,腠理一開,邪氣就會從毛髮入侵,深入體內,毛髮就會豎立,毛髮豎立就會戰慄,所以皮膚會疼痛;邪氣停留不去,就會傳播到脈絡。這就是風寒之邪,都首先損傷皮毛之氣分,如果停留不去,然後就會傳播到經脈。《靈樞經》說:損傷寒冷就形成疾病,風損傷經脈,經脈就會相應產生症狀。《金匱真言》說:八風使邪氣發作,因以為經風。
觸五臟邪氣發病,是又寒傷氣而風傷榮矣。蓋陰陽之道,變化不測,故《內經》自有矛盾之文,以意逆志,庶為得之,若膠執文辭,又不可與論陰陽矣。至於《傷寒論》之中風,更為不同,非春傷之風,亦非四時所中之風,即嚴寒鼓動之氣,故中風首節曰:嗇嗇惡寒,淅淅惡風。
白話文:
如果接觸到五臟的邪氣而發病,是因為寒邪傷及氣,風邪傷及血。陰陽的變化之道深奧難以預測,所以《內經》中有許多看似自相矛盾的文字,要憑藉自己的領悟和思考才能理解,如果拘泥於文字表面,就無法討論陰陽了。至於《傷寒論》中的中風,則與春天的風邪和四時所中的風邪不同,它是嚴寒鼓動之氣引起的。因此,《傷寒論》的中風首節說:「瑟瑟發抖,惡寒畏風。」
寒乃陰凝之邪,閉於皮毛之間,故用麻黃湯以發散;風乃鼓動之氣,開發皮毛,入於肌腠,故宜桂枝湯以解肌。是又寒在皮毛而傷氣,風入腠理而將傷於榮矣。太陽之氣,主於皮毛之間,寒傷太陽,是以六氣相傳,七日來復,若入於經榮,則為桃仁承氣、抵當湯之血證,不復再傳陽明矣。
白話文:
寒冷是陰氣凝結的邪惡力量,閉鎖在皮毛之間,所以用麻黃湯來發散;風是鼓動的氣,開發皮毛,進入肌肉和皮膚之間,所以應該用桂枝湯來舒緩肌肉。這就是寒邪在皮毛而損傷氣,風邪進入腠理而將要損傷榮氣。太陽之氣,主掌皮毛之間,寒邪損傷太陽,因此六氣交傳,七天後再復發,如果進入經榮,則為桃仁承氣、抵當湯的血證,不再傳到陽明。
寒傷氣,故曰: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又曰: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此寒在太陽之表,故有六氣之相傳,風入於肌腠,故不為傳經之邪也。
白話文:
寒冷傷害了人體的正氣,所以說:傷寒第一天,太陽經受到傷害,脈搏沉靜的表示病邪沒有傳變,如有噁心嘔吐的現象,脈搏躁動、快速、急促的,表示病邪已經傳變。又說:傷寒兩三天了,陽明經、少陽經的證狀都沒有出現,表示病邪沒有傳變。這是因為寒邪在太陽經的表層,所以有六種病邪傳變的現象,風邪進入皮毛肌膚之間,所以不會傳變到經絡裡。
至於春傷之風,四時所中之風,或傷於皮毛,則為嚏淚喘咳;入於肌腠,則為肌膚不仁,傷於筋骨,則為痛痹拘攣,入於脈中,或為鼠瘻,或為厲瘍,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或中於腑,即不識人;或中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此在《靈》、《素》、《金匱》諸經中求之,與《傷寒論》之中風不相同也。
白話文:
至於春季引發的傷風,以及四季所引發的風,可能會傷害到皮膚和毛,就會引發噴嚏、流淚、喘氣和咳嗽;如果傷害到肌肉和骨骸,則會造成肌肉和皮膚失去知覺,疼痛、麻痺、痙攣;如果傷害到脈絡,可能出現鼠瘻或惡性腫瘍;如果風邪長時間進入體內,則會形成腸風飧泄;如果傷害到腑,則會不認識人;如果傷害到臟,則會言語困難,口吐涎沫。這些都在《靈樞》、《素問》、《金匱要略》等醫經中可以找到,與《傷寒論》中的中風是不一樣的。
2. 醫學入門
《金匱要略》曰:千般疢難,不越三條:(疢,醜刃切,音趁。)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搏,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金匱》)二條,皆重外因,以房室、服食為內因。)宋成無己曰:病有三因:一者外因於天,二者內因於人,三者不內外因。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中說:各種疾病的產生,逃脫不了三條原因。第一,是因為經絡受到邪氣侵襲,邪氣進入臟腑,最終導致疾病。 第二,是因為四肢九竅,血脈相搏,發生了瘀血、堵塞不通的狀況,由外在皮膚引發的疾病。 第三,是因為房事不節、金刃器具、蟲獸傷害身體而產生的疾病。仔細推敲一下,病因也就瞭如指掌了。(《金匱》二條,都強調外因的作用,將房事、服食視為內因。)宋朝的成無己說:疾病形成有三種原因:第一種是因為外在的自然界因素,比如氣候變化引起的疾病;第二種是由於人體自身的因素,比如七情過度、飲食不節等引起的疾病;第三種是由上述兩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
外因於天者,風寒暑濕之六淫也;內因於人者,喜怒憂恐之七情,及飲食、房勞也;不內外因者,金刃、跌撲、蟲獸、笞杖之所傷也。人之百病,不外此三者。夫傷寒,外因也,而《傷寒》經旨,風寒暑濕之六氣,咸所具載矣。其間分析表裡、陰陽、寒熱、氣血、邪正虛實,(內外百病,不出此十二字。
白話文:
外因是來自於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等六種邪氣;內因是來自於人體的喜、怒、憂、恐等七種情緒,以及飲食、房事的過度。外因和內因共同引起的,是刀劍、跌僕、蟲獸、刑杖等造成的傷害。人的疾病,不出這三種原因。傷寒,是外因引起的疾病,而《傷寒》經中所記載的,就是風寒暑濕這六種氣的內容。其中分析了表裡、陰陽、寒熱、氣血、邪正虛實等情況(內外所有的疾病,逃不出這十二個字的範圍。
)靡不備悉。明乎傷寒之道,千般病難,不出於範圍焉。故醫學入門,當從傷寒始,先難其所難,而後易其所易。蓋外因之病暴而危,內因之病徐而持。(中風、瘧、痢、痿、痹、疝、厥、頭腹諸痛,多系外因。)故治外感者,可以活人,可以死人;治內傷者,或少有失誤,未即為害。
是以能醫內傷,而不諳治傷寒者,未可醫名也;能醫傷寒,而不諳治內傷者,未之有也。
白話文:
(中醫)沒有不詳細備悉的。明白認識傷寒的道理,千般病難,都不出於傷寒的範圍之外。所以學習醫學入門時,應當從傷寒開始,先攻克傷寒這種最難的疾病,然後再攻克其他較容易的疾病。蓋因外因引起的疾病暴發而危險,內因引起的疾病緩慢而持久。(中風、瘧疾、痢疾、痿症、痹症、疝氣、厥症、頭腹諸痛,大多數是外因引起的。)所以治療外感疾病的醫生,可以救人性命,也可以害人性命;而治療內傷疾病的醫生,即使偶爾有些失誤,也不會馬上造成危害。
3. 醫以力學為先
月三、六、九晨,集及門,說《內經》及《傷寒論》,講畢,謂諸生曰:時俗相沿云,行醫全憑時運,予以為不然。諸生來學,當苦志讀書,細心參究,庶可免庸醫之責,若憑時運,則何業不可為,而習此苦難之事!設使殺一不辜,而救百人,其功不能贖罪。蓋救人乃醫家分內事,況多有病之輕者,有病之自能愈者,或病雖劇而可救者。
白話文:
每逢初一、十五、三十的早晨,我都會召集學生,講解《內經》和《傷寒論》,講完後,我會對學生們說:現在社會上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行醫全憑時運,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各位學生來這裡學習,就應該刻苦讀書,用心鑽研醫術,這樣才能免除庸醫的指責。如果僅僅憑藉時運,那麼什麼行業不可以做,何必從事這苦難重重的行業!假設殺死了一個無辜的人,而救活了一百個人,那功勞也抵不上罪過。救人本是醫生份內的事,何況有很多病症是比較輕的,也有的病症是可以自愈的,或者即使病情嚴重但仍可救治的。
越人曰:僕不能生人耳,不起之病,僕能起之,是非必死之病,而醫能活之。若使病者不死於病,而反死於醫,又何異於梃刃,是以救人之功小,誤傷之罪大。試觀栽杏叟,尚誤投藥餌,傷及母子二命,況平人乎?然此亦警世之事也。
白話文:
越人說:我不能生人回來,不能治療起死回生的病,但我能治療不致死的疾病,找醫生就是為了求活。然而,如果病患沒有死於病,卻反而死於醫生的醫治,那麼這又有什麼不同於加害他人的武器呢?所以,救人的功勞很小,誤傷人的罪過很大。試想栽杏叟,他尚且誤投藥物,害死了母子兩條人命,何況是一般的醫生呢?但是這也是用來警惕世人的。
古今名流,皆生前根氣豐厚,若再加培植,即可名登仙籍,惜乎不能何也?既已名擅當時,焉肯虛心下士,況一人之精神有限,或忙中有錯,即誤用其藥,亦不自知其非,病家延請惟艱,幸而至之,焉敢論其是非,即服藥有誤,反歸於死者之命。是以運之小者其過小,運之大者其過大。
諸生能鑑予言,潛心好學,將來運之小者可大,運之大者可無過矣。
白話文:
自古至今的名人,他們在出生之前,根氣都很豐厚,如果再加上後天的培育,就可以名列仙班,可嘆的是,為什麼不能呢?既然已經在當時出名了,怎麼肯虛心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呢?況且一個人精力有限,或是在忙碌中容易出錯,誤用了藥物也不自知,病人請醫生來很難,醫生好不容易來了,怎麼敢討論醫師的對錯呢?即使服藥有誤,反而歸咎於病人的命運。因此,醫術差的人,他的過錯小,醫術好的人,他的過錯就大。
開之曰:歷觀古今醫家,有子孫顯達者,有子孫式微者,大有霄壤之分,若不圖名、不貪利,虛衷受益,存心活人,有不永昌厥後者乎!
白話文:
開先生說:翻閱了古今中外的醫家,有的子孫興旺發達,有的子孫沒落衰敗,差距非常大。如果不去追求名聲,不去貪圖利益,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經驗,以救活人為目的,難道จะมี那些子孫後代不昌盛的情況嗎?
又曰:古稱醫士為山中宰相,謂能燮理陰陽,調和氣味,操生殺之柄耳!《記》云:醫不三代,不服其藥。許學士曰:謂能讀三代之書。予以為世代相傳,又能讀書好學,猶簪纓世胄,士之子而恆為士也。若僅守遺方,以為世傳,何異按圖索驥。
白話文:
另外說:古代稱醫師爲“山中宰相”,意思是說,能夠調節陰陽,調和氣味,掌握生殺之權。《禮記》上說:醫師不是出自名門望族,就不相信他的藥。許學士說:這是指能夠讀三代的書。我認為醫師的職位世世代代相傳,而且能夠讀書好學,就像簪纓世家,士大夫的子孫永遠都是士大夫一樣。如果僅僅遵守遺傳的藥方,認為這是世世代代相傳的,那和拿着地圖尋找馬有什麼區別。
夫天有四時之氣,地有五方之異,人之百病,變幻多端,即如傷寒一證,有三百八十九法,可膠執遺方,能通變時疾乎?趙括徒讀父書,尚至喪師敗績,況無遺書可讀耶!守祖父之業而不好學者,可方草廬諸葛乎?伊川先生曰:醫不讀書,縱成倉、扁,終為技術之流,非士君子也。盧不遠先生曰:當三複斯語。
(及門者多系,世醫子弟,故復言此以戒之。)
白話文:
天地有不同的氣候,有不同的地域,人的疾病也多種多樣,不斷變化。比如傷寒這一種病,就有三百八十九種不同的治法。如果醫生只會死記硬背古方的,能治癒各種不同時期的疾病嗎?趙括只讀了父親的兵書,就導致了喪師敗績的下場,更何況沒有遺書可以讀的情況下呢?只守著祖輩的醫業而不喜歡學習的人,能比得上草廬諸葛亮嗎?伊川先生說:醫生如果不讀書,即使像扁鵲、倉公那樣有名,最終也只是一個技術人員,不能稱之為士大夫。盧不遠先生說:我應該把這句話反覆讀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