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聰

《侶山堂類辯》~ 卷上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2)

1. 傷寒傳經辯

如君、相二火,發原在腎,太陽之氣生於膀胱,風氣本於肝木,濕氣本於脾土,燥氣本於胃金,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三陰三陽之氣,皆從陰而生,自下而上,故《素問·厥論》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氣起於足五指之裡。是以陰陽六氣,止合足之六經。《靈樞·本輸篇》曰:五臟六腑之輸,五五二十五輸,六六三十六輸,六腑皆出足之三陽,上合於手者也。是三陰三陽之氣,止合足之六經,足之六經,上合於手者也。

是以天之寒邪,始病太陽膀胱之氣,六氣相傳,止見足經之證,而不與手經相涉。(天之六淫,病人之六氣,太陽之上,寒氣治之,與手太陽之小腸火,毫無干涉。)先輩有以手經皆為有餘,足經皆為不足之說者;有以足六經屬水土木,手六經屬金與火之說者;有以上體多受風熱,下體多感寒濕之說者。

嗟嗟!傷寒之理甚難,挈其綱領,示以大道,尚不能窺仲景之藩籬,若再多旁岐之說,使後學更無歸著矣。予故設此辯,匪敢政前賢之是非,聊以俟後人之詳審爾!

白話文:

傷寒傳經辯

人體如同君火、相火(心火、命門火)一樣,疾病的根本原因往往在腎臟。太陽經的氣機源於膀胱,風邪來自肝,濕邪來自脾,燥邪來自胃。腰部以上屬於天,腰部以下屬於地。三陰三陽之氣都從陰經產生,由下往上運行,《素問·厥論》記載:陽氣始於足部五趾外側,陰氣始於足部五趾內側。因此,陰陽六氣都集中在足部的六經。《靈樞·本輸篇》說:五臟六腑各有經脈輸注,合計五臟二十五條,六腑三十六條,六腑的經脈都起始於足部的三陽經,然後向上通達手部。也就是說,三陰三陽之氣都集中在足部的六經,而足部的六經又向上通達手部。

所以,天地的寒邪,最初會導致太陽膀胱經的疾病,六氣循序傳變,只會在足經表現症狀,而不會牽涉到手經。(天地間的六種邪氣,以及病人體內的六種邪氣,太陽經受寒邪侵犯,用寒涼之法治療即可,與手太陽小腸經的火邪完全沒有關係。)以前有人認為手經屬於氣血有餘,足經屬於氣血不足;也有人認為足六經屬於水、土、木三行,手六經屬於金、火二行;還有人認為上半身容易感受風熱,下半身容易感受寒濕。

唉!傷寒的道理非常深奧難懂,我僅僅是闡述其主要的綱領和基本道理,還遠遠不能理解仲景(張仲景)的精髓,如果再增加其他的旁枝末節的說法,只會讓後學更加迷茫。我寫下這篇文章來辯論,並不是要否定前人的觀點,只是希望能讓後人仔細審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