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 補編 (3)
補編 (3)
1. 饑飢餓解
谷不熟為饑,腹不實為飢,飢之甚為餓,饑、飢古異義,後人通用,誤也。
(炳章)按:又有菜不熟為饉,近人饑、饉亦合用,為谷菜俱不熟,可也,其義如此。
白話文:
穀物沒有成熟叫做「饑」,肚子沒有飽足叫做「飢」,「飢」的程度更嚴重就叫做「餓」。「饑」和「飢」在古代是不同的意思,後人把它們通用,這是錯誤的。(炳章)按:又有蔬菜沒有成熟叫做「饉」,近代人們把「饑」和「饉」也合在一起用,表示穀物和蔬菜都沒有成熟,這樣用也是可以的,它們的意思就是這樣。
2. 博物
3. 麒麟
《明史》外國貢麒麟者甚多,阿丹國麒麟,前足高九尺,後六尺,頸長丈六尺,有二短角,牛尾鹿身,按《爾雅·釋獸》:麟,麋身,牛尾,一角。注云:角頭有肉。《京房傳》云:麟,麋身,牛尾,馬蹄,在五彩,腹下黃,高丈二。《明史》所言頸長如此,未見古書,且不言一角有肉,疑是別種,非真麒麟。
(炳章)按:《野語》云:順治辛卯山西平定州,牛產麒麟,遍體肉麟,有光,四足有甲。康熙十七年,江西袁州,牛前麒麟。康熙二十八年,餘姚北鄉胡氏,牛產麒麟。《居易錄》云:烏山胡氏,有牛產一麟,狼項馬足,麋身牛尾,遍體肉鱗,金紫相差云。
白話文:
《明史》記載,許多外國進貢麒麟,其中阿丹國進貢的麒麟,前腳高九尺,後腳高六尺,脖子長一丈六尺,有兩隻短角,牛的尾巴,鹿的身體。按照《爾雅·釋獸》的記載:麒麟,是麋鹿的身體,牛的尾巴,頭上長一隻角。註解說,角的頂端有肉。《京房傳》說:麒麟,是麋鹿的身體,牛的尾巴,馬的蹄子,身上有五種顏色,腹部是黃色,身高一丈二尺。《明史》所說的脖子長度如此之長,在古書中沒有記載,而且沒有說一角有肉,懷疑是別的種類,不是真正的麒麟。
(炳章)認為:《野語》記載:順治辛卯年,山西平定州,牛生下麒麟,全身都長著肉鱗,有光澤,四隻腳都有甲殼。康熙十七年,江西袁州,牛生下麒麟。康熙二十八年,餘姚北鄉胡氏,牛生下麒麟。《居易錄》記載:烏山胡氏,有牛生下一隻麒麟,像狼的脖子,馬的腳,麋鹿的身體,牛的尾巴,全身都長著肉鱗,呈現金色和紫色的光芒。
4. 麈角解
時憲書十一月,改麋角為麈角解,始於乾隆戊子年,高宗純皇帝,以為木蘭之鹿,吉林之麋,有皆解於夏,惟麈角解於冬,曾於南苑驗之,特正其訛。又命時憲書紀年,仍增注六十一歲,至百二十歲,使花甲環周,益綿壽世之慶,蓋始於乾隆辛卯年云。
(炳章)按:麈產遼東寧古塔各地,頭似鹿,腳似牛,尾似驢,背似駱駝,從全體觀之,無一所似,故北人俗呼「四不像」,體大如小牛,毛淡褐,背稍濃,腹漸淡,角質堅,扁平而闊,瑩潔有紋理,表面有凸凹,角基甚厚,從干分兩叉,一向外,一向後,足頗大,蹄較小,體長,除尾七尺二三寸,性似鹿,常慢走,食植物,馳驅時比馬尤速,每年五月產子,孕期八月,解角於長至節,長尾可為拂塵,此辨麈之形態也。
白話文:
關於麈角脫落的記載
舊時曆書十一月的記載,將「麋角解」(麋鹿角脫落)改為「麈角解」(麈鹿角脫落),這件事開始於乾隆戊子年。乾隆皇帝認為木蘭圍場的鹿和吉林的麋鹿,都是在夏天脫角,只有麈鹿是在冬天脫角,曾經在南苑驗證過,所以特別改正了這個錯誤。他又命令曆書在紀年時,增加註記從六十一歲到一百二十歲,讓一個甲子年循環之後,能夠更長久地慶祝長壽,這件事開始於乾隆辛卯年。
(炳章)按:麈鹿產於遼東寧古塔一帶,頭像鹿,腳像牛,尾巴像驢,背像駱駝,從整體來看,沒有一個地方像任何一種動物,所以北方人俗稱牠們為「四不像」。牠們體型像小牛一樣大,毛色是淺褐色,背部顏色稍深,腹部顏色漸漸變淡。麈鹿的角質地堅硬,扁平而寬闊,光滑潔淨有紋理,表面有凸凹不平。角基很厚,從主幹分出兩根分叉,一根向外,一根向後。腳比較大,蹄比較小。身體很長,除了尾巴以外,大約有七尺二三寸長。牠們的習性和鹿相似,常常慢走,吃植物。奔跑的時候比馬還要快。每年五月生產幼崽,懷孕期八個月,在冬至的時候脫角。長長的尾巴可以做成拂塵。以上是對於麈鹿形態的描述。
5. 鼠
《爾雅》隸鼠於「釋獸」,以四足而毛,謂之獸也。《埤雅》隸鼠於「釋蟲」,以其為穴,蟲之長也。鼠之種,見於《爾雅》者十有四,有同名而異種者為鼰鼠,一在寓屬,一在鼠屬,有與鳥同穴者為鼵,至「釋鳥」之鼯鼠,「釋蟲」之鼠頁,則與寓屬之鼰鼠,皆名鼠,而實非鼠矣。
(炳章)按:雲南有香鼠,形似鼠,長僅寸許,周爍園云:密縣西山中有香鼠,較凡鼠小,死則有異香,蓋山中之鼠多食香草,亦麝之有香臍也,山中人捕之筐笥中,經年香氣不散。《桂海志》云:香鼠小如指擘,穴於桂中,行地上疾如激箭,治疝甚效,亦鼠之異類也。
白話文:
《爾雅》這本書將老鼠歸類在「釋獸」中,因為牠們有四隻腳並且有毛,所以被稱為獸。《埤雅》這本書則將老鼠歸類在「釋蟲」中,因為牠們會挖洞居住,是蟲類的首領。關於老鼠的種類,《爾雅》記載了十四種,其中有同名但不同種的,像是鼰鼠,一種屬於寓屬,一種屬於鼠屬。另外有種鼵鼠,會和鳥類一起住在洞穴裡。至於「釋鳥」中的鼯鼠,以及「釋蟲」中的鼠頁,雖然都叫做鼠,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老鼠,牠們和寓屬的鼰鼠一樣,只是名稱相同而已。
(炳章)按:雲南有一種香鼠,外形像老鼠,長度只有一寸左右。周爍園說:密縣西山中也有一種香鼠,比普通老鼠小,死後會散發特殊的香味。這是因為山中的老鼠吃了許多香草,就像麝有香臍一樣。山裡的人把牠們抓起來放在籃子裡,香氣可以持續一整年。《桂海志》說:香鼠小得像手指頭裂開一樣,住在桂樹之中,在地上跑的速度非常快,像射出去的箭一樣。牠們對於治療疝氣非常有效,也是老鼠中的特殊種類。
6. 猴經
藥物中有猴經,乃牝猴天癸,治婦女經閉神效。李心衡《金川鎖記》云:獨松汛之正地溝,山高箐密,巖洞中猨猱充仞,土人攀懸而上,尋取所謂猴經者,赴肆貿易,多至百斤。此可以補諸家本草之缺。
(炳章)按:猴經一名申紅,《拾遺》云:深山群猴聚處極多,覓者每於草間得之,色紫黑成塊,夾細草屑云,是母猴月水乾血也,產廣西者良,治乾血勞甚效。
白話文:
藥材中有所謂的「猴經」,指的是母猴的月經,對於治療婦女的經閉有神奇的功效。李心衡在《金川鎖記》中提到:獨松汛的正地溝一帶,山高竹林茂密,岩洞中有很多猿猴,當地人會攀爬上去,尋找所謂的「猴經」,然後拿到市場販賣,數量多達百斤。這可以補足許多本草藥書的不足。
(炳章)按:猴經又名申紅,《拾遺》中說:深山中猴子聚集的地方很多,尋找的人常常在草叢間找到它,顏色紫黑成塊,夾雜著細小的草屑,這是母猴的月經乾血,產於廣西的品質最好,治療乾血勞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