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資生丸

惟陰陽並衰,生氣索然者,始專主溫熱耳。

王,脈虛數倏,寒熱口渴思飲,營衛失和,陽明津損,初因必挾溫邪,不受薑、桂辛溫。有年衰體,宜保胃口,攻伐非養老湯液也。

沙參,花粉,玉竹,甘草,桑葉,甜杏仁,元米

陳,脘中宿病,痛發嘔吐黑水,五六日方止。診脈左大而弦,肝木犯胃,濁氣厥逆,大便數日不通,久病必在血絡,久郁必從熱化。用苦辛泄降,少佐通瘀。

川連,金鈴子,山梔,元胡,半夏,橘紅,桃仁

陸,春陽萌動,氣火暗襲經絡,痛在板胸,左右脅肋,皆血絡空曠,氣攻如痞脹之形,其實無物。熱起左小指無名指間,手厥陰脈直到勞宮矣(勞宮穴在手掌。)養血難進滋膩,破氣熱燥非宜,議以辛甘潤劑濡之。

柏子仁,桃仁,桂圓,茯神,山梔,橘紅

顧,左耳竅汨汨有聲,左脅衝脈衝起欲脹,肝臟血絡大虛,氣偏乘絡,絡空為脹,當年痛發,用歸脾最安。但耆朮呆守中上,似與氣升䐜脹相左有年。奇脈已空,以宣通補液,使奇脈流行,虛脹可緩。

杞子,歸身,柏子仁,桃仁,桂圓,鹿角霜,小茴香,香附,茯苓

吳,肝血久空,陽明胃脈亦虛,肌肉膚脹,氣聚熱流著,自覺熱熾,不可作實熱治。通經脈之壅,仍佐和血熄風,使內風稍寧。望其稍逸。

杞子,白蒺藜,虎骨,牛膝,天冬,生地,歸身,柏子仁

周,情懷動則生熱,是五志氣火上灼心營,肺衛齶痛,鼻淵咽中似窄,只宜甘藥濡養,莫見熱而投寒。

人參,麥冬,川貝,柏子仁,茯神,甘草

朱,大隊陰藥,佐以人參,誠為陰分益氣之法,服之熱癤累累而起,惡露緩緩而下。扶正卻邪,並行不悖。今穀食已安,諒無反復。然難成易虧之陰,須安養可望圖成。倘加情志感觸,輕則奇經淋帶,重則髓枯內損。

蘇,老年陽氣日微,濁陰自下上干,由少腹痛脹及於胃脘,漸妨飲食,痞散成鼓矣。法當適陽以驅濁陰。倘昧此旨,徒以豆蔻、沉香破泄,耗其真氣,斯脹滿立至。

熟附子,生乾薑

水煎濾茶盞內七分,調入生豬膽汁一枚,以極苦為度。

王,胃弱不食,脾虛便溏,由臟氣單薄,府陽遂失流行,結痂之際,當進清涼宜解,乃論論其常也。凡重痘得自愈者,正氣收納,邪熱外泄,一定之理。今乃體虛邪未盡解之症,猶非純補純攻。

人參,焦術,茯苓,白芍,川連,楂肉,廣皮,澤瀉,米仁

陳(四十八歲),遇煩勞必脘中氣窒噎痛,望五年歲,不宜有此。

白話文:

資生丸

王氏:陰陽俱虛,元氣不足,才需要溫熱治療。脈象虛弱且數,伴隨寒熱、口渴、想喝水,營衛失調,陽明津液虧損,一開始必定夾雜溫邪,卻不能接受生薑、桂枝等辛溫藥物。因年老體弱,應當保養脾胃,攻伐之法不適合老年人。處方:沙參、花粉、玉竹、甘草、桑葉、甜杏仁、粳米。

陳氏:胃脘部宿疾,疼痛伴隨嘔吐黑水,五六天才停止。脈象左側大而弦,肝木犯胃,濁氣逆亂,大便數日不通,久病必傷及血脈,鬱久則化熱。需用苦辛之藥瀉下,少加一些活血藥物。處方:川連、金鈴子、山梔、元胡、半夏、橘紅、桃仁。

陸氏:春天陽氣初動,內裡潛藏的火邪侵犯經絡,疼痛位於胸骨和左右脅肋,皆因血脈空虛,氣機鬱滯而呈現痞脹之狀,但實際上並無腫塊。熱邪從左手小指和無名指之間湧起,沿手厥陰經脈到達勞宮穴。養血的藥物不易吸收,破氣、燥熱的藥物也不適合,應當用辛甘潤澤的藥物滋潤。處方:柏子仁、桃仁、桂圓、茯神、山梔、橘紅。

顧氏:左耳有流水聲,左脅衝脈跳動欲脹,肝臟血脈大虛,氣機偏盛而衝擊經絡,經絡空虛則脹痛,多年疼痛,用歸脾湯最為穩妥。但參、朮呆板守在中焦,似乎與氣機上升、脹滿相反,多年如此。奇脈已空虛,應當宣通經脈,補充津液,使奇脈運行通暢,虛脹就能緩解。處方:枸杞子、當歸、柏子仁、桃仁、桂圓、鹿角霜、小茴香、香附、茯苓。

吳氏:肝血長期虧虛,陽明胃脈也虛弱,肌肉皮膚腫脹,氣機鬱滯,熱邪流注,自覺身體熾熱,不可當作實熱治療。應當疏通經脈阻塞,並輔助養血熄風,使內風稍微平息,觀察病情好轉情況。處方:枸杞子、白蒺藜、虎骨、牛膝、天冬、生地、當歸、柏子仁。

周氏:情緒波動就會產生熱邪,這是由於五志之氣(喜怒憂思恐)導致肝火上炎,灼傷心營,肺衛、牙齦疼痛,鼻塞咽喉狹窄,僅需用甘味藥物滋養,不要見到熱象就用寒涼藥物。處方:人參、麥冬、川貝母、柏子仁、茯神、甘草。

朱氏:服用大量滋陰藥物,再佐以人參,確實是益氣滋陰之法,服藥後熱瘡一顆顆長出,惡露緩緩流出。扶正祛邪,同時進行,並不矛盾。現在飲食已經恢復正常,應該不會反復。但陰虛難以恢復,需要安心調養才能期待痊癒。如果再次受到情志刺激,輕則奇經脈絡疼痛、小便不利,重則髓液枯竭,內臟受損。

蘇氏:老年人陽氣衰微,濁陰之氣從下往上侵犯,從小腹部脹痛蔓延到胃脘,逐漸影響飲食,腹部脹滿如鼓。治療方法應該溫陽以驅除濁陰。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僅用豆蔻、沉香等藥物瀉下,反而耗損真氣,脹滿會更加嚴重。處方:熟附子、生薑。水煎後濾去藥渣,倒入茶盞七分滿,再加入一枚生豬膽汁,以苦味極為標準。

王氏:胃弱不思飲食,脾虛大便溏瀉,由於臟腑氣虛,陽氣運行失常,在結痂時期,應該服用清涼解毒的藥物,這是常見的處理方法。凡是患重症痘瘡而自愈者,都是正氣收斂,邪熱外泄,這是必然的規律。現在病人體虛,邪氣尚未完全清除,不能單純補益或攻邪。處方:人參、焦朮、茯苓、白芍、川連、山楂肉、廣皮、澤瀉、米仁。

陳氏(四十八歲):遇到勞累就會胃脘部氣滯、胸悶、疼痛,在這個年紀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