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3)
卷下 (3)
1. 資生丸
閔,既產已過十年不孕育,經將至,周身脈絡牽掣,腹中不和,若用力勞瘁,即起寒熱,乃經後勞乏,奇經益損。當安逸一年,絡血寧,八脈自蘇。愚人遍嘗藥湯,不知養病大旨,損不能復,勞怯莫救。
鹿角霜,枸杞子,小茴香,當歸,沙苑蒺藜,南查肉,茯苓,香附
邱(鍾由吉巷,四十七歲),十年前小產血崩,損傷未復,家政操持,形神俱不獲安養。上年夏秋漏帶,久矣淋漓。不但肝腎脂液先竭,奇經與諸絡無血存蓄(說得透徹,風雅宜人。)氣衝犯上,氣攻聚絡,為胃脘刺痛,脅肋高突,更推下焦寒冷,腰圍如帶拘縛,兩足麻木,踐地痿軟,二便塞窒不爽,五液枯槁,至陽不交於陰,有關性命大症。病人說一年嘗藥,從未見效,更有醫見痛用沉香者。
凡血枯液涸,香燥大忌,薑、桂燥烈,亦非亡血所宜。姑以血肉參入人參,若春和溫煦,草木藉以資生,血有形難生,益氣無形,以充有形耳。
人參,當歸身(小茴拌炒揀去),羊肉腎,肉蓯蓉,枸杞子,真沙苑,黑芝麻
益血中之氣,自然雲霧致白露也。
錢(二十四歲),上秋產蓐,自乳傷血,夏熱泄氣,一陰不復,入秋咳嗽,震動失血,飲食不少,經年不致凶。既已斷乳,必在冬前經轉可卜,春深不致反復。
茯神,炒白芍,鉤藤,炒查,炒麥芽,焦丹皮,新會皮
伍(葑門,二十二歲),上年秋冬經漏帶淋,初用震靈丹,繼進參茸,升陽佐溫攝而安(方藥細密。)自夏五月咳嗽,已至秋分,咳甚必嘔。腰脊如墜,問經閉已兩月,顯然下虛沖氣,天明欲便,乃瘕泄之漸。
附都氣丸(三錢)
陸(葑門,二十五歲),未嫁有喉痹,上熱下寒,由情志鬱勃之熱上灼。有升不降者,情志無怡悅之念,遣嫁宜速,醫藥無用(王道本乎人情絕妙,開鬱散結方。)
川貝,夏枯草,連翹心,鉤藤,江西神麯,茯苓
張(三十九歲),半產是下焦先虛,血少內風鼓動眩暈,腰椎不和,胃弱噁心,勿以溫燥(眩暈總是內風鼓動。)
茯神,阿膠,川斛,天冬,生地,女貞子,枸杞子,菊花炭
杜,少腹氣衝胃脘,每痛嘔惡,吐黏涎,三年頻發,少腹已結瘕形,月事遲,肝胃病始傷及衝脈,病是嗔忿而得,治法不越調經。俾氣血流行,不致逆攻犯絡,《內經》論痛,皆曰絡病,醫藥不入絡脈,乃無效矣。
南查肉,小茴香,延胡索(醋炒),蓬莪朮,川椒,金鈴子,生香附,雲茯苓,青蔥管,趙(楊安浜,十九歲),驚恐起病,遇怒而發肝厥,乃陽氣暴升,痰隨氣火上舉,神識乃迷。近加小產後,必須養肝陰,佐入涼肝。
原生地,茯神,清阿膠,天冬,柏子仁,白芍,入中白,紫丹參
治肝必佐以清涼,故即溫腎藥內,必佐涼滋一二味,所以養胃液而清肝陽也。
白話文:
資生丸
閔氏,生產後十年不孕,月經將至時,全身經脈牽扯疼痛,腹部不適,稍微用力或勞累就會發寒發熱,這是因為生產後勞累過度,損傷了奇經八脈。應當休養一年,讓經絡血液恢復正常,奇經八脈自然會痊癒。愚蠢的人遍嘗各種藥湯,卻不知道養病的根本原則,損傷無法恢復,疲勞虛弱更無法救治。
處方:鹿角霜、枸杞子、小茴香、當歸、沙苑蒺藜、南沙參、茯苓、香附。
邱氏(鍾由吉巷,47歲),十年前小產導致大出血,損傷未癒,又操持家務,身心都未能得到充分休息。去年夏秋季節陰道持續出血,時間很長。不僅肝腎精血先已耗竭,奇經八脈也都缺乏血液滋養,氣衝犯上,氣滯血瘀阻塞經絡,導致胃脘部刺痛,脅肋部隆起,下焦寒冷,腰部像被帶子束縛一樣,兩腿麻木無力,行走困難,大小便不通暢,體液枯竭,陽氣不能與陰氣交合,這是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病人說一年來服用各種藥物,從未見效,甚至還有醫生用沉香,這是不對的。
凡是血枯液涸的症狀,辛香燥烈的藥物都禁忌使用,生薑、桂枝燥熱,也不適合失血的病人。可以用補血養血的藥物配合人參,如同春天溫煦的陽光,使草木生長一樣,血液有形體,難以直接產生,只能先補益無形的氣,以充養有形的血液。
處方:人參、當歸(小茴香拌炒後揀淨)、羊肉(腎臟)、肉蓯蓉、枸杞子、沙苑蒺藜、黑芝麻。
補益血液中的氣,自然如同雲霧產生白露一樣。
錢氏(24歲),去年秋天生產後,因哺乳導致出血,夏天又因暑熱導致氣虛,陰血虧損,入秋後咳嗽,加劇了失血,雖然飲食正常,但一年來體質未見好轉。現已斷奶,預計在冬天之前月經可以恢復,春天也不會有反覆。
處方:茯神、炒白芍、鉤藤、炒南沙參、炒麥芽、焦丹皮、新會陳皮。
伍氏(葑門,22歲),去年秋冬季節陰道持續出血,開始服用震靈丹,之後又服用參茸類藥物,以升陽溫補來治療(處方精妙)。從五月開始咳嗽,持續到秋分,咳嗽嚴重時會嘔吐。腰部像有重物下墜一樣,詢問得知月經已停閉兩個月,顯然是下焦虛寒、氣血衝逆,清晨想大便,這是瘕塊將要排出徵兆。
處方:附子理中丸(三錢)。
陸氏(葑門,25歲),未婚,患有喉嚨疼痛,上熱下寒,是由於情志鬱結導致的熱邪上攻。熱邪不能下降,情志又不舒暢,應當儘快出嫁,單靠藥物治療是無效的(以情志疏導為治病之本,妙極,開鬱散結之方)。
處方:川貝母、夏枯草、連翹心、鉤藤、江西神麴、茯苓。
張氏(39歲),生產後下焦先虛,血少內風導致頭暈目眩,腰椎不適,胃弱噁心,忌用溫燥藥物(眩暈都是內風所致)。
處方:茯神、阿膠、川貝母、天冬、生地黃、女貞子、枸杞子、菊花炭。
杜氏,少腹部氣衝犯胃脘,經常疼痛嘔吐,吐出黏液,三年來反覆發作,少腹部已形成瘕塊,月經推遲,肝胃病已損傷衝脈,此病是因嗔怒而起,治療方法不外乎調經,使氣血暢通,不致逆流衝擊經絡,《內經》論述疼痛,都說是經絡病變,藥物如果不能進入經絡,就沒有效果。
處方:南沙參、小茴香、延胡索(醋炒)、蓬莪朮、川椒、金鈴子、生香附、雲茯苓、青蔥管。
趙氏(楊安浜,19歲),因受驚恐而患病,遇到憤怒就會發作肝厥,這是陽氣暴漲,痰濁隨著氣火上逆,神志不清。近期又小產,必須養護肝陰,輔以清肝之藥。
處方:生地黃、茯神、清阿膠、天冬、柏子仁、白芍、中白芷、紫丹參。
治療肝病必須佐以清涼藥物,所以在溫腎藥中,必須加入一兩味滋陰清熱的藥物,這樣可以養護胃液,並清瀉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