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1)
卷下 (1)
1. 炒枯腎氣湯
袁(同里)經年累月宿恙,全是鬱勃,內因五志中之陽氣有升無降,故得泄瀉反爽,背椎必捶摩而脹減。蓋臟陰之熱鼓動,經腑中氣皆逆行上巔。春間經漏,議進滋清補方,亦從權隨時令也。暑伏已過,肅降未至,以順天之氣,應乎人身推求。
川黃連,廣藿香,生麥芽,茯苓皮,莪朮汁,胡黃連,澤瀉,南查,丹皮
馬(常熟,三十二歲),寡居無歡悅之意,肝膽中鬱勃氣火,直上直下,莫能制伏,失其所泄之用,小溲成淋,謂肝脈環繞陰竅,用龍膽瀉肝湯(直捷痛快,但不留餘地耳。)
唐(常熟,二十七歲),瘧母瘕聚有形,治必宣通氣血,所述病減,已是產虛,八脈受損,不敢攻瘕。
白話文:
袁先生(住在同里)長年累月都有舊疾,全都因為氣機鬱結不暢,內在原因是因為五種情志影響,導致體內的陽氣只升不降,所以才會腹瀉反而感覺舒服,背脊一定得捶打按摩才會覺得脹痛減輕。這是因為臟腑的陰熱鼓動,使得經絡和臟腑中的氣都逆行向上衝到頭頂。春天的時候還出現了經血不止的情況,當時考慮使用滋陰清補的藥方,也是順應時節的權宜之計。現在暑熱已經過去,肅降之氣還沒到來,為了順應天時的變化,來推求人體的狀況,所以開這個藥方。
藥方組成:川黃連、廣藿香、生麥芽、茯苓皮、莪朮汁、胡黃連、澤瀉、南查、丹皮。
馬女士(住在常熟,三十二歲)守寡沒有快樂的心情,肝膽中有鬱結的氣火,直接向上向下亂竄,無法控制,失去了疏泄的功能,小便出現淋漓不盡的情況,這是因為肝脈環繞著陰竅,所以用了龍膽瀉肝湯(藥效直接快速,但沒有留下餘地)。
唐女士(住在常熟,二十七歲)有瘧疾引起的腫塊,必須要宣通氣血才能治療,病況已經減輕,但現在是產後體虛,八脈受損,所以不敢用攻破腫塊的藥。
2. 當歸生薑羊肉湯
朱(吳江,十六歲),天癸從未至,肉瘦色悴,嗆嗽著枕更甚,暮夜內外皆熱,天明汗出熱減,痰中或稠或稀,咽中總不爽利,此先天所稟最薄(便是主見。)既長真陰不旺,陰虛生內熱,怡悅勿攻針黹,必要經來可得熱除,即世俗所謂乾血勞怯。
復脈湯去麻仁
恐其滑腸而陰藥不得停留滋補也。老手勝人處在此。
王(無錫),衝脈為病,男子成疝,女子帶下瘕聚,經水仍來,是氣攻入絡脈為有形矣。
況產後又十六年不育,衝任病顯然。
小茴香,川楝子,橘核,桂枝,茯苓,南查
凡食入脘中即痛,必是肝火上逆阻滯。若食入胃中而痛,則積滯為患居多。
方(長浜,三十歲),絡脈少血,氣聚形象,升降而動,起居如驚(腎主恐,下元虛乏顯然。)跗踵乏力登高,久已未育,乃下焦肝腎虛損,累及八脈(可謂峻補。)
紫石英,巴戟肉,歸身,鹿角膠,白石英,淡蓯蓉,枸杞子,杜仲
白話文:
朱姓女子(吳江人,十六歲),從來沒有月經,身體瘦弱,臉色憔悴。咳嗽嚴重,躺下時更咳得厲害,晚上會感到身體內外發熱,到了早上出汗後熱度會稍微減退。痰液時而濃稠,時而稀薄,喉嚨總是不舒服。這是因為她先天體質虛弱(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原因)。長大後體內的真陰不足,陰虛導致內熱。所以不要急著用針灸等方式治療,必須等到月經來潮,才能去除熱象,這就是民間俗稱的乾血勞病。
(用)復脈湯去掉麻仁,是擔心麻仁會使腸道滑利,讓滋補陰的藥物無法停留在體內發揮作用。老醫生高明之處就在這裡。
王姓男子(無錫人),患的是衝脈疾病,男子會形成疝氣,女子則會出現白帶異常、腹部腫塊,而且月經還是來潮,這表示是氣攻入絡脈而產生了實質性的病症。
況且產後又十六年沒有生育,這說明衝任二脈的疾病非常明顯。
(治療使用)小茴香、川楝子、橘核、桂枝、茯苓、南查。
凡是吃進肚子就感到胃痛,一定是肝火上逆造成的阻礙。如果是食物進入胃後才感到疼痛,則多半是積食停滯所引起的。
方姓女子(長浜人,三十歲),絡脈血少,氣聚形成有形的病症,會隨著身體的升降而移動,讓人感到驚恐不安(腎主恐,這明顯是下元虛弱的表現)。腳跟無力,無法登高,長久以來沒有生育,這是由於下焦肝腎虛損,累及了奇經八脈(需要大補)。
(治療使用)紫石英、巴戟肉、當歸身、鹿角膠、白石英、淡蓯蓉、枸杞子、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