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桂苓甘味湯

下虛不納之人,每陰氣上逆,陰液汜濫,吐黏涎濁沫,皆是陰邪上逆所化。

顧(松江,三十三歲),形似壯而肌肉鬆軟,脈小促,按之無力,問壯年未有生育,明明腎虛,真氣不攝,血隨氣升而溢,龍火熏蒸為咳,先議用

熟地,萸肉,山藥,丹皮,茯苓,澤瀉,牛膝,五味

腎中真氣充旺,不但氣不升而血寧靜,並能收攝精氣而結胎矣。

範(二十五歲),驚恐悲哀,傷於情懷內因,絡病當以血藥宣潤,不必苦辛氣燥。

炒桃仁,黑芝麻,歸鬚,柏子仁,蘇子,冬桑葉

周(東匯,二十一歲),此情懷多嗔,鬱熱自內生,經來愆期,心嘈辣,腹中痛,乾咳忽嗆,皆肝胃氣熱上衝,久則失血經阻,最宜預慮(治肝須得清涼。)

小黑穭豆皮,細生地,清阿膠,生白芍,云茯神,漂淡天門冬

巴(西沿塘,三十四歲),十年前產育,即經候不和,帶下腰椎酸垂,少腹刺痛,損傷奇脈,已非一所。凡先傷於陰,例取溫柔,佐以涼肝,合乎通補。謂經水必循日月耳(補必兼通,天癸無愆期之慮。)

女人月事應期,雖曰血液走漏傷陰,然肝陽亦從茲下泄,水氣疏達,自無逆沖之患。況體陰抱陽,有天癸以流行,陰陽尚無偏勝,足徵二氣交充,故女人月事時下,縱有他病,尚可圖治耳。

丁(二十五歲),蓐勞自春入秋,肌肉消,色萎黃,外加微寒,心腹最熱,臟陰損不肯復,氣攻絡中,腹有瘕形,血空氣聚,非有物積聚也。

人參,煨木香,茯苓,生菟絲子粉,炒小茴,炒當歸

此病先用辛溫入絡散瘕,繼以滋養陰血為周備。

血空氣聚四個字,形容瘕病之所以然,深入顯出之筆。

邱(鍾由吉巷,二十八歲),凡交三月胎殞,是足厥陰肝陰內怯,熱入於陰,衝脈胎形漸長,任脈不司擋任而墜,見症脊椎尻垂,腰痠痿弱,腎肝奇經虛不攝固。議孫真人方。

桑寄生,清阿膠,生白芍,細生地,蘄艾炭,條黃芩,砂仁末,當歸身

尤(神仙廟前,四十三歲),漏經四十餘日,色瘀腐成塊,病中動怒,遂胸膈脹悶且痛,少腹脹滿,瘀下稍寬,醫治漏血,投地、芍、歸、膠,下焦未沾其益,脘膈先受其滯。宗經議先理其上(閱宗經議三字,總見鄭重分明之意。)

生香附汁,南查,蘇梗,生麥芽,桃仁,延胡

徐(三十五歲),少壯從不生育,衝任脈中久虛,六七年少腹有形,日漸堅大,口食寒涼泄瀉,是下焦陽衰冷,濁氣聚成瘕。庸醫希圖寬脹,久服平肝破氣,氣愈損,堅脹愈加。

白話文:

這種體質虛弱、無法吸收藥物的人,常常因為陰氣向上逆行,導致體內陰液過多,產生吐出黏稠的痰液泡沫,這些都是陰邪向上逆行所造成的。

顧(松江,三十三歲),外表看起來壯碩,但肌肉鬆軟,脈象細而急促,按下去沒有力氣,詢問之下,得知壯年還沒有生育,很明顯是腎虛,真氣無法固攝,導致血液隨著氣往上衝溢,龍火(指腎中虛火)向上熏蒸而引起咳嗽。我先擬定以下藥方:

熟地、山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牛膝、五味子。

等到腎中的真氣充足旺盛後,不但氣血不會上逆,而且能收攝精氣,順利懷孕。

範(二十五歲),因為受到驚嚇、悲傷等情緒上的內傷,這種絡脈疾病應當使用滋潤的活血藥,不適合用苦寒燥烈的藥物。我開的藥方如下:

炒桃仁、黑芝麻、當歸鬚、柏子仁、紫蘇子、冬桑葉。

周(東匯,二十一歲),這種情況是情緒多嗔怒,導致體內鬱熱產生,月經週期紊亂,心裡煩躁,腹部疼痛,有乾咳、突然嗆咳等症狀,都是肝胃氣熱向上衝逆造成的。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失血、月經不來,最需要事先預防(治療肝氣必須清涼)。我開的藥方如下:

小黑豆皮、生地黃、清阿膠、生白芍、茯神、淡天門冬。

巴(西沿塘,三十四歲),十年前生產後,月經就不規律,白帶多,腰椎痠痛下垂,小腹刺痛,這是損傷了奇經八脈,而且不止一個地方。凡是先損傷陰氣的,都應該使用溫和的藥物,輔佐清涼肝氣,符合補瀉兼顧的原則。所謂月經會按月來潮,就像太陽月亮按時升起一樣(補的時候要兼顧疏通,這樣月經自然不會延期)。

女人的月經來潮,雖然說是血液流失傷陰,但肝陽也會因此向下疏泄,水氣也能順暢流動,自然不會有逆行的問題。況且女性體質是陰中抱陽,有天癸(指女性的生殖機能)的運作,陰陽之間並沒有偏盛的情形,足以證明陰陽二氣是充足的,所以女人月經來的時候,即使有其他疾病,也還是可以治療的。

丁(二十五歲),因為生產勞累,從春天到秋天,肌肉消瘦,臉色枯黃,還會感到輕微的寒冷,心腹卻感到很熱,這是臟腑的陰液虧損而無法恢復,氣機向上攻衝經絡,腹部有腫塊,這不是真的有東西積聚,而是血和氣聚積造成的。我開的藥方如下:

人參、煨木香、茯苓、生菟絲子粉、炒小茴香、炒當歸。

這種病要先用辛溫的藥物疏通經絡,消散腫塊,再用滋養陰血的藥物來全面調理。

「血空氣聚」這四個字,形容腫塊的原因,深入淺出,非常精闢。

邱(鍾由吉巷,二十八歲),懷孕三個月就流產,這是足厥陰肝經的陰液不足,虛熱內侵陰分,衝脈中的胎兒正在發育長大,但任脈沒有辦法承擔固攝的作用而導致流產,症狀表現為脊椎、尾椎下垂,腰痠無力,這是肝腎和奇經八脈虛弱,無法固攝胎元。我採用孫思邈的藥方,如下:

桑寄生、清阿膠、生白芍、生地黃、蘄艾炭、條黃芩、砂仁末、當歸身。

尤(神仙廟前,四十三歲),漏經四十多天,經血顏色瘀黑而且有血塊,因為生氣動怒,導致胸悶胸痛,少腹脹滿,排出血塊後稍微舒服一些。醫生治療漏血,用熟地、芍藥、當歸、阿膠等藥,下焦沒有得到改善,反而使胸膈感到滯悶。我認為應該先調理上焦(讀到「宗經議」這三個字,可見鄭重和明確的態度)。我開的藥方如下:

生香附汁、南楂、蘇梗、生麥芽、桃仁、延胡索。

徐(三十五歲),年輕時就不孕,衝脈和任脈長期虛弱,六七年前少腹出現腫塊,而且日漸增大堅硬,吃寒涼的食物會腹瀉,這是下焦陽氣衰退寒冷,濁氣積聚形成的腫塊。庸醫想說要寬解脹滿,長期使用平肝破氣的藥物,導致氣越來越虛弱,腫塊更加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