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5)
卷下 (5)
1. 炒枯腎氣湯
生白藕,桑寄生,清阿膠,天冬,云茯神,甘州枸杞子,桂元肉,大元生地
先天稟薄,生化之機不旺,即用補劑,亦當量力清養。力量淺薄,濁膩艱於運化。
曹(長善浜,二十二歲),產後寒入胞門,經水逾期不爽,少腹瘕形漸大,面色清㿠肉瘦,自上秋產蓐瘕起,今夏診二次,議以瘕屬氣結,用大全方蔥白丸,暨烏骨雞煎丸,溫通衝任脈,令氣血自和。兩方不效,是下元虛冷,再攻必變脹矣。
人參,雲茯苓,交桂心,生蘄艾,當歸身,鹿角玄霜,小茴香,生香附
因在少壯,用藥逐層走進,便有次第,不致動輒蠻補。
袁(四十五歲),平日鬱氣化火,久則深藏入陰,三時溫暑濕熱,異氣有觸,伏熱內應而動,是氣滯為脹,濕鬱為瀉。熱移於下,濕腐侵肌(一氣貫注,倍見精神。)凡濕與熱,皆氣分病,既久蔓延,延及血分,自深秋經逾旬日,越兩月不來,而消渴形寒,足脛跗骨中熱灼燥癢。大凡風熱淫於內,必以甘寒,乃和梨汁、蔗漿之屬。
蓋胃陰制伏肝陽內風之動,正合《內經》和陽益陰,肝胃忌剛之旨。
日間服桑麻丸,用青果汁丸,夜服梨汁、蔗漿熬膏。
五行木氣剋土,蓋木得水土滋養,土膏盡為之吸取,實是土中升發木氣,長養栽培,使之暢茂條達,即是木剋土也。胃中津液充裕,肝木從茲吸取,滋和暢遂,即是斯義。
胃中陰液充旺,足供肝木滋養,而肝風不動,蓋土中升木,乃是木剋土也。
汪(二十八歲),視色究脈,損在奇經諸脈,晨起瘕泄,交晡夜溺淋痛楚,任督為陰陽二海,脂液枯竭,由陰損損及乎陽,引導令其漸交,非時下可以速功。
人參,鹿茸,舶茴香,龜板心,生菟絲子粉,歸身
用生羊腎十二枚,去脂蒸爛搗丸,另煎漂淡鮑魚湯送三錢(即是導引法。)
藥之氣味,都用與奇經氣味相類之品以治,引導奇經之妙,所謂異類有情,竹破竹補之法也(病在任督,絕不用地黃、杞子、山萸通套補藥,取血肉而遺草木,真認定奇經任督而導引也。)
周,情志易生嗔怒,肝膽木火上攻,胃脘心悸忽嘈,手撫動躍。夫動皆陽化(動皆陽化四個字啟人聰慧不少,)沉香、肉桂辛熱,肝有摧捍惡燥之累,非入理也(藥味清真。)
柏子仁,歸鬚,桃仁,大麻仁,南查肉
周(四十一歲),兩三月經水不來,少腹痛脹下墜,寒疝屬虛,當與金匱當歸羊肉生薑湯。疝為陰寒侵入肝絡,其原起於絡血衰少。若用剛猛熱藥,勢必辛燥,肝為剛藏,益其震烈,大非所宜。惟羊肉柔溫,味厚歸陰,氣臊入肝,以血補血,使肝絡溫和,再以生薑散寒,當歸通絡自愈。
張(劉真巷,三十七歲),上年五個月,已小產二次,再加冬季伏侍病人勞乏產虛在陰,勞傷在陽,咳嗽吐黏濁沫,咳逆上氣必嘔食。凡食入胃傳腸,此咳是下虛不納,氣衝湧水上泛,奈何庸醫都以消痰清肺寒涼,不明傷損陰中之陽,必致胃倒敗壞。
白話文:
炒枯腎氣湯
曹氏(22歲),產後受寒,經血延遲,下腹腫塊漸大,面色蒼白消瘦。從去年秋天產後瘀血開始,到今年夏天診治兩次,認為是氣滯導致的腫塊,用過大全方蔥白丸和烏骨雞煎丸溫通衝任脈,但效果不佳。認為是下元虛寒,再用攻邪之法恐加重病情。
袁氏(45歲),平素鬱怒化火,久而深入陰分,季節交替時感受暑濕熱邪,伏熱內動,導致氣滯脹滿,濕鬱瀉下。熱邪下移,濕邪腐蝕肌膚,精神萎靡。從深秋開始,月經逾期一個多月,伴隨消渴、畏寒、小腿腳踝灼熱瘙癢。認為是風熱內侵,應以甘寒之品治療,用梨汁、甘蔗汁等。這是因為胃陰可以制伏肝陽內風,符合《內經》“和陽益陰”的原則,避免肝胃受損。白天服用桑麻丸和青果汁丸,晚上服用梨汁、甘蔗汁熬成的膏劑。五行木克土,木的生長需要水土滋養,土的精華被木吸收,這是木克土的道理。胃中津液充盈,肝木得到滋養,則運作順暢,也是這個道理。胃陰充足,足以滋養肝木,肝風自然不會妄動,這就是土中生木,木克土的道理。
汪氏(28歲),診斷為奇經脈損傷,早晨腹瀉,下午和晚上小便疼痛,任督二脈陰陽之氣耗竭,陰損傷及陽,需慢慢調理,不能速效。
周氏,容易動怒,肝膽木火上炎,胃脘心悸,手腳顫抖。凡是運動都是陽氣的表現。沉香、肉桂辛熱,會加重肝臟的損傷,不宜使用。
周氏(41歲),兩個多月月經沒來,小腹疼痛脹滿下墜,寒疝屬虛證,應服用金匱要略中的當歸羊肉生薑湯。疝氣是陰寒侵入肝絡,根本原因是經血不足。若用辛燥熱藥,會加重肝臟的損傷,不宜使用。羊肉溫和,補益肝腎,生薑散寒,當歸通絡,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張氏(37歲),去年五個月內兩次小產,再加上冬天照顧病人勞累,導致陰陽兩虛,咳嗽吐黏痰,咳逆嘔吐。食物入胃後不能順利到達腸道,這是下元虛弱不能納氣,導致氣往上衝,嘔吐。庸醫使用寒涼之品消痰清肺,不懂得溫養陰中之陽,會導致胃部更加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