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炒枯腎氣湯

李(用直,三十三歲),凡女科有胎氣,以立基為要。惡阻嘔吐酸味,是熱化,安胃調氣。

人參,竹茹,茯苓,半夏,金斛,生薑

鈕(吉安州,三十五歲),女科肝病最多,產後必病及八脈,即如少腹聚瘕,瘕氣攻心下必嘔吐,逆上則咽喉閉塞。經水年半不來,越日必有寒熱。凡下焦血病為多,瘕屬氣結,癥為血痹,病在衝脈,陰維陽維脈中混雜,醫藥焉得入奇經。

地鱉蟲(一兩),延胡(一兩),山楂(一兩),桃仁(五錢),莪朮(五錢),金鈴子(五錢),麝香(三錢)共為末,用青鱉甲五六兩,去衣搗碎,用無灰酒煮汁一杯,和前藥末為丸,每服二錢,益母草湯送下。

要知瘕不可攻,癥乃可攻耳。瘕屬氣結,亦由少血,故氣聚而結。至於癥為血痹,非攻不散,總是下焦血病為多耳。

鈕(盪口,二十四歲),六年前產兒,自乳年餘,乳汁涸,病起延綿,至今食少如飢,仍不加餐,經水不調,色黑微痛。蓋病根全在乳盡,亡血形瘦,火升失血,勞怯陰傷(婦人生子自乳全賴善飯,生血復脈養陰。)

人參,阿膠,白芍,細生地,炙甘草,桂枝

庚(四十九歲),瘕結陰絡,絡病善脹,自古及今,無硝黃攻傷其陰之理。腹脹忌咸,謂水寒逆犯脾陽,此脹誤在頻頻攻蕩,陰亡液損,二便不通。內經謂食酸令人癃閉,醫藥言食酸忌咸,乃目不知書。

桑葉,柏子仁,松子仁,黑芝麻,青果汁丸。

處方以陰亡液損著筆,此症是不忌咸而忌酸者。

吳(楓橋,二十五歲),藥氣味雜亂惡劣,胃口久受其苦傷,致食即嘔吐,非反胃也。窮其起病根由,原繫心境愁腸,氣熱內蘊,血液日乾。若此年歲,久不孕育,多以見病治病,未著未適調經理偏之旨。今入冬小雪,從液虧不主戀陽,預診春木萌動,轉焉發病之機(凡心神諧暢,同血自充旺,以心生血主血也。憂愁思慮則心營不舒,血不肯生。

又有鬱火以煎熬,焉得不日就乾涸,木無滋養,發病最為易事。清而腴藥味純粹以精。)

阿膠,人參,生地,杜仲,茯神,天冬,杞子,桂元肉,桑寄生,太麻仁

另用烏骨雞一具,去毛血頭翅足肚雜,漂潔,用淡水加無灰酒一碗,米醋一杯許煮爛,瀝去肉骨,取汁搗丸。

巽為風,雞屬巽卦而應風,本肝家禽也。烏骨則更入腎矣,乙癸同源之味,兼以全具,元氣充滿,從肝腎源頭,鼓動生陽,氣味俱全,則補益力量更大而神矣。況血肉靜中有動,生機躍然者乎。

朱(八圻,十六歲),女子十四而天癸至,以稟質為陰,二七少陽生動,陰體以陽為用也。父母有病而生屬乎先天,即良醫妙藥,弗能療疾(先天稟薄,藥用清補。)如苗禾秀而不實,樹果將成自墜耳。庸人不識其故,徒以清熱治嗽,坐困胃口,而致凶者屢屢。

白話文:

炒枯腎氣湯

李氏(33歲),婦科疾病多因胎氣不足,需以固本為先。孕吐酸味,屬熱化,需安胃調氣。處方:人參、竹茹、茯苓、半夏、金斛、生薑。

鈕氏(35歲,吉安州),婦科肝病多發,產後易病及八脈,例如少腹積聚,氣滯攻心則嘔吐,逆上則咽喉阻塞。經期停半年,且每日寒熱交替。下焦血病多見,積聚屬氣滯,癥瘕屬血瘀,病在衝脈及陰維、陽維脈,藥物難以入奇經。處方:地鱉蟲、延胡索、山楂、桃仁、莪朮、金鈴子、麝香(共研末),另用青鱉甲(去殼搗碎),用無灰酒煮汁,與藥末混合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二錢,用益母草湯送服。 需知積聚不可攻,癥瘕則可攻。積聚屬氣滯,也因血虛,故氣聚而結;癥瘕屬血瘀,必須攻散。總體而言,下焦血病佔多數。

鈕氏(24歲,盪口),產後哺乳一年,乳汁枯竭,病情延綿至今,食慾不振,經期紊亂,經血色黑且微痛。病根在於乳汁枯竭,失血導致消瘦,虛火上升,勞累致陰虛(婦女生產哺乳,需靠充足飲食,生血、補血、養陰)。處方:人參、阿膠、白芍、生地黃、炙甘草、桂枝。

庚氏(49歲),積聚阻塞陰絡,絡病易脹。古今醫書皆無用硝黃攻治陰虛的記載。腹脹忌食鹹,因水寒逆犯脾陽,誤用攻下之法,反而傷陰耗液,二便不通。《內經》言食酸令人癃閉,醫家言食酸忌鹹,卻不知此言之義。處方:桑葉、柏子仁、松子仁、黑芝麻、青果汁丸。此方著眼於陰虛液損,故忌酸不忌鹹。

吳氏(25歲,楓橋),藥物氣味雜亂,胃受損傷,食則嘔吐,非單純反胃。病因在於心境愁苦,氣熱內蘊,血液日漸枯竭。此年齡久不孕育,多以治標不治本,未調理經期。入冬小雪,陰液虧損,不能溫養陽氣,預計春天發病(心神舒暢,則血自充盈,心主血。憂愁思慮,則心營不舒,血不能生。鬱火煎熬,則日漸枯竭,木失滋養,易發病。需清補,藥味純粹精良)。處方:阿膠、人參、生地黃、杜仲、茯神、天冬、枸杞子、桂圓肉、桑寄生、麻仁;另用烏骨雞一隻,去毛、內臟,加淡水、無灰酒、米醋煮爛,取汁製丸。雞屬巽卦,應風,為肝家禽;烏骨雞更入腎,乙癸同源,元氣充盈,從肝腎入手,鼓動陽氣,補益力量更強。

朱氏(16歲,八圻),女子十四歲天癸至,稟性屬陰,二七(14歲)少陽生動,陰體以陽為用。父母有疾則先天不足,即使良醫妙藥也難以療治(先天不足,宜清補)。如同苗禾不實,果實將熟而墜落,庸醫不知其故,妄圖清熱止咳,反而傷及胃氣,屢屢致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