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3)
卷下 (3)
1. 炒枯腎氣湯
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冬葵子,枸杞子,肉蓯蓉,桑寄生,黑芝麻
施(劉真巷),經漏臍下如卵形,已見血損氣結,衝脈為病,女子瘕聚帶下,少腹形象是也。血傷忌投氣燥,溫熱血藥,不取沉滯,血中宣氣為主(既總燥熱,復避沉滯,血中宣氣,治瘕初起良法。)
南查肉,茺蔚子,新絳,青蔥管,生香附
徐(太倉,十八歲),每交五六月(治此症專著眼五六月三字,)喉間宿病,蛾發既愈,仍有鼻塞火升,上熱下冷,經水或前或後形瘦脈小數,是陰弱不旺,肝陽左升太速,右降不及。夏季陰伏於裡,陽泄上浮,致病發因由。
阿膠,石決明,丹皮,生地,天冬,黑豆皮,銀花,白芍,丹參
陳(白蓮橋,十四歲),室女無溫熱藥之例,視色奪脈弱,下焦未寒先冷,經事淋漓,是衝任虛冷,二氣不交,冬宜藏陽,用溫攝升陽(溫以攝下,陽自漸升,有二義,常法不可拘也。)
麋茸,鹿角霜,紫石英,人參,歸身,枸杞,沙苑,小茴,蛇床子
沈(槐樹巷,二十二歲),自交秋初,皆令陰陽巔脹失血,三月懷妊,法當養陰固胎。
人參,黑殼建蓮,子芩,阿膠,生白芍,桑寄生
氣有升無降,故得泄瀉反爽,背椎必槌摩而脹減。蓋臟陰之熱,鼓動經腑中氣,皆逆行上巔。春間經漏,議進滋清補方,亦從權隨時令也。暑伏已過,肅降未至,以順天之氣,應乎人身推求。
川黃連,廣藿香,生麥芽,茯苓皮,莪朮汁,胡黃連,澤瀉,南查,丹皮
居(胥門,六十歲),女人多產,奇經八脈諸絡患病,五液走泄,殆盡而枯。年已六十,反患淋漏帶下,大便日見枯澀,少腹形膨䐜脹,血液難生,氣散不收,日服炒枯腎氣湯一劑(多產體氣已憊,至衰年下焦關閘已撤,日餌溫補,苟延殘喘而已。)
老年精氣神衰,即日餌參、苓大藥,不過僅僅支撐一日。蓋真氣真精已衰,大補亦不甚浹洽耳。
徐(北馬頭,十八歲),非但經水不來,食下脘中(二字不可略)即痛,是肝膽氣熱逆乘,致胃氣亦逆。問大便漸溏,木侮土位,且形瘦內熱,凡理氣多屬辛燥,明理欲治病,先理體質之宜忌。
白芍,炙甘草,新會皮,生穀芽,炒焦丹皮,炒桃仁,茯苓,查肉,生香附,莪朮
邵(楓橋,二十八歲),每懷妊百日內即產,已歷十餘次矣。今春溲溺如淋,入夏若崩若溺半月,半月後經水又來,上午少瘥,臨晚夜深,頻頻至圊,溲溺滴瀝痠痛。夫胎瀕二三月,足厥陰肝病,且胎形漸重,任脈不固,下墜血傷液枯,陰氣不收,此溺淋是肝腎陰虛(認清病根。)庸醫清火分利,更奪真陰。
半年纏綿,致難以速功。養陰方中忌投酸味,令人癃閉。
細生地,黑豆皮,生雞子黃,清阿膠,人中黃,川石斛
白話文:
炒枯腎氣湯
此方針對不同年齡、病症的婦女,調整藥物組成。
第一位患者(劉姓女子),經期出血,小腹有腫塊,屬衝脈病變,血瘀氣滯。治療應以疏通血氣為主,避免溫燥、沉滯之藥。
第二位患者(徐姓女子,十八歲),夏季出現鼻塞、上熱下冷等症狀,經期紊亂,體瘦脈弱,屬陰虛肝陽上亢。
第三位患者(陳姓女子,十四歲),經血淋漓,下焦虛寒,屬衝任虛冷。治療需溫補,以升提陽氣。
第四位患者(沈姓女子,二十二歲),懷孕三月,陰陽失調,出血,需養陰固胎。
第五位患者(居姓女子,六十歲),老年多產,氣血耗損,出現淋漏帶下、大便枯澀等症狀,屬腎氣衰竭。此方為其日常服用之方,以溫補腎氣。老年人精氣神衰,即使服用參、苓等大補藥物,效果也不明顯。
第六位患者(徐姓女子,十八歲),月經不調,胃痛,大便溏瀉,體瘦內熱,屬肝膽氣熱犯胃。治療需理氣,但需避免辛燥之藥。
第七位患者(邵姓女子,二十八歲),多次早產,現有尿頻、尿痛、出血等症狀,屬肝腎陰虛。治療需養陰,避免酸味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