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炒枯腎氣湯

戈(木瀆,二十四歲),經水不來,是絡脈無血。古云氣旺血自生,大忌通經(此純虛症也,認得清。)

人參,茯苓,麋茸,歸身,桂心,羊肉,膠丸

張(萬年橋,二十八歲),半產重於大產,左脅有形,是氣乘肝絡,攻之則變中滿。從前胎墜,寒熱嘔逆,震動之傷(言言警策,)當培養氣血,不可怠忽,不致勞怯(每見陽氣震動,虛人一經寒熱,營衛真氣立散,不可復收,故當用補法。)

歸身,鱉血制柴胡,廣皮,南棗肉,白芍,茯苓,蒸於朮,炙甘草

封(泰興,三十七歲),十年前夜飽,凝滯食閉(不是肝氣阻逆,即是脾不健運,)氣物遂胃,脘痛嘔吐,病中腹大如懷妊,得氣下泄而脹消,經准不育,來必腹痛。久病焉有速效,祛寒凝開氣為主(前因肝逆,繼為中虛,終致寒凝,病機歷歷。)

吳萸,秦椒,川楝子,高良薑,延胡,莪朮,香附,山楂

薑汁泛丸。

陸(虎邱,二十一歲),腎肝內損勞怯,必致奇經失職。俗醫混稱陰虛,僅以六味,曰補陰和陽,益臟泄腑,此時仲陽非為陰損而設(重方力大,藉資於人者半,謂竹破竹補)

河車,坎氣,紫衣胡桃霜,人參,茯苓,五味子,人乳粉,秋石

沈(齊門,三十歲),上春產蓐無乳,已見乏血虛象(拿定主見,)延及年半,經水不來(此純虛之症,)少腹瘕氣有形。病人自述背脊常冷,心腹中熱,視面黃色奪,問食少不美。夫督脈為陽脈之海,由腰而起,齊頸而還,下元無力,其脈自背至頸,陽虛生寒。任脈為陰,海沖乏貯血氣,入脈絡為瘕。

考《內經》、《圖翼》,病機宛然在目,此產損蓐勞,非是小恙。無如醫不讀書,見寒熱經閉而妄治,淹纏成損而已(藥方總切定下元無力主治。)

人參,小茴拌炒當歸,枸杞,鹿角霜,桂枝,沙苑,白薇

庚(太平,四十九歲),右脅有形,漸次腹大,每投攻下泄奪,大便得瀉,脹必少減,繼而仍然不通,頻頻攻下,希圖暫緩。病中脹浮,下焦加針刺決水,水出腫消,病仍不去。病患六載,三年前已經斷。想此病之初,由肝氣不和,氣聚成瘕。頻加攻瀉,脾胃反傷。古云:臍突傷脾,今之所苦,二便欲出,痛如刀針刺割。

蓋氣脹久下,再奪其血,血液枯,氣愈結,宜通宜以利竅潤劑(初由瘕病蠻弄,成脹,先傷氣,繼傷血,血液既傷,而氣愈結,以致二便痛艱。到此地步,非宣通利潤更有何法?此相時度勢而佔得好地步也。)

琥珀(一錢),大黑豆皮(五錢),麝香(一分),杜牛膝(一兩)

二便通後,接服

茺蔚子,郁李仁,杜牛膝,當歸,冬葵子

邱(鍾由吉巷,四十七歲),病人述自腰以下頹然痿躄,肌肉麻木枯寂,二便皆不爽,上下氣不接續。顯然崩漏亡血,陽不下交於陰(凡自覺呼吸上下,氣不接續,總是陽虛不下交於陰,)中年日就衰奪,惟辛補潤燥,冀絡氣順利,乃久病之緩調(久病之緩劑精極。)

白話文:

炒枯腎氣湯

戈(木瀆,二十四歲):月經不來,是因為經絡缺乏血液。古人說氣旺則血自生,切忌使用通經藥物(這純粹是氣血虛弱的症狀,要分辨清楚)。

藥方:人參、茯苓、鹿茸、當歸、桂枝、羊肉、阿膠

張(萬年橋,二十八歲):小產的症狀比大產還要嚴重,左側肋下有腫塊,這是氣血淤積於肝經所致,如果攻伐則會導致腹脹。以前曾發生胎兒墜落,伴隨寒熱、嘔吐等症狀,是受到震動的傷害(這是重要的警示),應當調養氣血,不可懈怠,避免勞累(經常見到陽氣受震動,虛弱的人一旦出現寒熱,營衛之氣就會立即散失,無法恢復,所以應該採用補益的方法)。

藥方:當歸、鱉血製柴胡、陳皮、紅棗肉、白芍藥、茯苓、炮薑、炙甘草

封(泰興,三十七歲):十年前夜間飽食,導致食物停滯積聚(如果不是肝氣阻滯,就是脾胃運化功能不好),氣血停滯於胃部,出現脘腹疼痛、嘔吐等症狀,腹部脹大如懷孕,透過放屁排氣後脹氣才消退,且經期不規律,來經時必腹痛。久病難以速效,應以祛除寒邪、疏通氣滯為主(以前是肝氣逆亂,繼而脾胃虛弱,最終導致寒邪凝滯,病機清晰可見)。

藥方:吳茱萸、秦椒、川楝子、高良薑、延胡索、莪朮、香附、山楂(用薑汁泛丸)

陸(虎邱,二十一歲):腎肝虧損、勞累導致氣血不足,必然會造成奇經八脈功能失調。民間醫生混稱陰虛,只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說是補陰和陽,益臟腑,但此時仲景的陽虛藥方並非針對陰虛而設(藥力強大,對病人來說只有一半的效用,好比用竹竿去修理破損的竹竿)。

藥方:河車、坎氣、紫皮核桃霜、人參、茯苓、五味子、人乳粉、秋石

沈(齊門,三十歲):春天生產後沒有乳汁,已經出現氣血虛弱的症狀(要明確診斷),持續一年半,月經沒有來(這也是純粹的氣血虛弱症狀),下腹部有氣血瘀滯的腫塊。病人自述背部經常寒冷,心窩部卻感到熱,面色發黃,食慾不振。督脈是陽經之海,從腰部開始,到達頸部後再返回,下元虛弱,其脈絡從背部到頸部,陽虛則生寒。任脈是陰經,沖脈儲藏氣血不足,進入經絡形成腫塊。

參考《內經》、《圖翼》,病機一目瞭然,這是產後勞損所致,並非小病。然而,醫生不讀書,見到寒熱、經閉就胡亂治療,導致病情加重。(藥方總體治療下元虛弱為主)。

藥方:人參、炒當歸、枸杞子、鹿角霜、桂枝、沙苑子、白薇

庚(太平,四十九歲):右側肋下有腫塊,腹部逐漸脹大,曾多次服用攻下瀉藥,大便通暢後,脹滿會減輕一些,但隨後又會再次不通,反覆使用攻下藥物,想暫時緩解。腹部脹滿,下焦處針刺放水,排出積水後腫脹消退,但病情仍然沒有好轉。患病六年,三年前就已經斷斷續續。考慮到此病初期,是由於肝氣不和,氣機鬱滯形成腫塊。反覆使用攻下藥物,反而損傷了脾胃。古人說:臍部突出會損傷脾胃,現在所受的痛苦,小便和大便都排出困難,疼痛如刀割一般。

由於氣脹久治不愈,又多次使用瀉藥,導致血液枯竭,氣機更為鬱結,應該疏通氣機,滋潤腸道。(最初是腫塊病症處理不當,導致脹滿,先傷了氣,接著傷了血,血液受損,氣機更為鬱結,導致大小便困難。到了這個地步,除了疏通氣機、滋潤腸道,還有什麼辦法?這是根據病情發展階段而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藥方:琥珀(一錢)、黑豆皮(五錢)、麝香(一分)、杜牛膝(一兩)

二便通暢後,再服用:

藥方:益母草子、郁李仁、杜牛膝、當歸、冬葵子

邱(鍾由吉巷,四十七歲):病人自述腰部以下無力,肌肉麻木萎縮,大小便都不通暢,上下氣息不接續。顯然是因崩漏失血,陽氣不能下交於陰。(凡是自覺呼吸上下不接續,都是陽氣不足,不能下交於陰),中年人日漸衰弱,只能用辛溫補益、潤燥的方法,希望經絡氣血通暢,這是久病的緩和調理方法(久病的緩和藥物要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