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蘇合香丸

桂元,枸杞,天冬,生地,茯神,柏子仁

甘柔藥味平和,可以緩熱熄風。蓋甘能生液,柔則養陰,老年人調攝要著,蓋老人久病,全要調扶胃氣,一切龐雜駁劣之藥,概不可投,以其戕賊胃氣也。

陶(二十九歲),暑著必阻遊行之氣,但熱無寒,瘡痍不盡,其邪骨節痛,肢末腫,從仲景濕溫例,用蒼朮白虎湯。

楊(二十六歲),脈虛數,久嗽嗆血,勞則寒熱。

虎潛丸(四錢)

顧(二十二歲),少壯,冬不藏精,仲春內熱召風,謂風溫,咳嗽內傷,略兼外邪。治邪必兼養正(風雅宜人。)昔人有溫邪忌汗下者,謂陰陽二氣,不可再傷也。一逆再逆,病日深矣。

視面色黃白少澤,按脈形致虛,下垂入尺(望色切脈細密極矣。)問咳頻氣不舒展,必有嘔惡之狀,顯然腎虛少納,肝陽陰火衝起,犯胃為嘔,熏肺喉癢,其不致驟凶,賴水穀未減安受。考血必聚絡,氣攻熱灼,絡血上湧,精血有形損傷,草木無情不能生續。血脫益氣,乃急固其暴。

治法以潛心寧靜,必情念不萌,絕欲腎安,斯精血生聚。若頻發不已,雖安養不能卻病(風溫雖緣外感,然必肝腎內虛,冬不藏精,相火上游,有以召致外邪而溫邪內陷,牽引龍雷,伏於內則灼津耗液,衝於上則咳嗽失血純見內傷惡狀矣。)

人參,熟地,川斛,五味,女貞子,茯神,漂淡天冬,紫衣胡桃肉。

三才加以攝納,佐以填陰。

陳(十六歲),秋燥咳嗽。

桑葉,川貝母,南沙參,南花粉,玉竹

蕭(二十一歲),伏暑上郁。

連翹,飛滑石,大竹葉,白杏仁,象貝

方藥俱精妙。

張(葑門,六十九歲),老年下虛痰多,入夜沖氣(即是陽不內歸,)起坐新涼內侵,腎水泛,氣不收納,常服腎氣丸。

白話文:

蘇合香丸

桂圓、枸杞、天冬、生地、茯神、柏子仁等藥材味甘性柔,平和溫和,能緩解熱症,熄滅風邪。因為甘味能滋生津液,柔性能滋養陰氣,所以老年人調養身體尤其要注重這一點。老年人久病,最重要的是調養扶持胃氣,所有雜亂、劣質的藥物都不能服用,因為它們會損傷胃氣。

陶某(29歲),因暑熱導致氣機阻滯,表現為單純發熱,沒有寒症,瘡瘍未癒,骨節疼痛,肢體末端腫脹,根據張仲景濕溫病的治療方法,用蒼朮白虎湯治療。

楊某(26歲),脈象虛弱而數,久咳咯血,勞累後則寒熱交替。服用虎潛丸(四錢)。

顧某(22歲),年輕力壯,冬季未能儲藏精氣,仲春季節內熱引發風邪,屬於風溫感冒,咳嗽兼有內傷,略帶外邪。治療外邪必須同時調養正氣(順應自然規律)。古人說溫邪忌諱發汗和瀉下,因為陰陽二氣不能再次受損。一再反覆治療,病情就會日益加深。

觀察面色發黃發白,指甲顏色暗淡,脈象虛弱,下沉入尺脈(面色、脈象非常虛弱)。詢問得知咳嗽頻繁,呼吸不暢,必有嘔吐惡心的症狀,很明顯是腎虛氣少,肝陽亢盛,陰火上炎,犯胃而嘔吐,熏蒸肺喉導致瘙癢。之所以病情沒有驟然惡化,是因為水谷精微未受太大損傷,尚能吸收。考慮到血液必然聚集於經絡,風邪乘虛而入,熱邪灼傷經絡,導致瘀血上湧,精血受損,藥物難以再生。因此,必須先止血,再益氣,迅速鞏固病情。

治療方法是讓患者安心靜養,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志過激,戒慾以安養腎氣,這樣才能使精血生聚。如果病情頻繁發作,即使安心調養也不能痊癒(風溫雖然由外感引起,但必然是肝腎內虛,冬季沒有儲藏精氣,相火上炎,從而導致外邪入侵,溫邪內陷,牽引經絡,伏於內則灼傷津液耗損精氣,衝於上則咳嗽咯血,完全是內傷的表現)。

處方:人參、熟地、川貝母、五味子、女貞子、茯神、漂洗過的淡天冬、紫皮核桃肉。

這三味藥材用於攝納元氣,輔助滋養陰氣。

陳某(16歲),秋燥咳嗽。

處方:桑葉、川貝母、南沙參、南花粉、玉竹。

蕭某(21歲),伏暑邪氣上壅。

處方:連翹、滑石、竹葉、杏仁、牡蠣。

這些處方藥物都非常精妙。

張某(葑門,69歲),老年人下焦虛弱,痰多,夜間氣衝上逆(即陽氣不能歸於內),起坐時感到新涼內侵,腎水泛濫,氣機不能收斂,常服腎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