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蘇合香丸

徐(二十四歲),初診謂下焦跗踵浮腫,以收攝肝腎病者,用過頗安。但胸脘不舒展,改進開泄血中之氣,服之又不安,且面少華色,痞悶又如飢,當以虛論,未有驟功(層次轉換。)

人參,桂心,茯苓,炒當歸,煨姜,炙甘草

吳(三十四歲),操家煩冗,兼有嗔怒,肝脾不和,䐜脹由脅至脘,木犯中土,必妨食不飢。理氣舒郁,和其中宮(開鬱總不離越鞠法。)

南查,生香附,神麯,茯苓,鉤藤,橘紅

趙(三十三歲),脘痛映脊,甚則四肢逆冷,問當年產後瘕泄,今滯漏脊椎酸垂。內經云:陰維脈病苦心痛,醫不和維脈,陰陽異治,謂痛以破氣降氣,何見識淺陋乃爾(凡女人脘痛久不愈者,必是奇經中來。曾用過鹿角膠一斤治十四年,脘痛不止者。)

鹿茸,角霜,當歸,小茴,枸杞,白蒺藜,茯苓,蓯蓉

沈(三十二歲),壯年,望色奪肉瘦,脈左細右空,此男子精損,真氣不主收納。自述少腹築築動氣而痛,病形脈症,已在下焦。治肺嗽大謬,雜治日延勞怯(少腹動氣是關元氣海極虛,命蒂真氣已離散,不可收拾,由下竄上,法在不治。)

薛氏八味丸(三錢)

金(六十五歲),熱傷氣分,水穀不化之濕,留著胃絡,已入秋涼,衰年氣弱,夏令伏邪未去。

議東垣清暑益氣,減去滯藥(從來氣旺之體即感時令偏氣,有本體元氣以轉旋時令偏氣,即為之默化,衰年氣弱,客氣為主矣。)

人參,茯苓,神麯,升麻,葛根,澤瀉,廣皮,木瓜,川連

趙(二十三歲),當年厥症,用填精固攝乃愈。知少壯情念內萌,陰火突起,亂其神明。今夏熱食減厥,發繼而淋濁,熱入傷陰,苟不絕欲,未必見效(傷陰熱入而傷胃陰也,勿被瞞過。)

人參,茯苓,扁豆,炙草,炒麥冬,川石斛

陰火最能沖亂神明,試觀燈檠煤頭,帶火墜下,火焰衝起,盞上之火即搖動不寧,非明證歟。

劉(三十七歲),操持用心,心陽擾動,暗耗脂液,上則悸怔氣怯,下則腸枯便難,視色蒼肉瘦,溫補不受,先仿徐之才滑可去澀(裁縫尚能相體剪裁,操司命之責者,可不因人施治乎此色蒼肉瘦,不用溫補之所以為高也。)

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冬葵子,杜蘇子,麻仁

用諸仁既可悅心,更滋腸液,切當清真,金針暗度。

諸(十六歲),夜熱不止,舌絳形干,前議伏暑傷陰,用竹葉地黃湯不應,是先天稟薄,夏至一陰不生,陰虛生熱,成癆之象(寒之不寒是無水也。)

三才加丹皮骨皮

趙(五十七歲),頭暈心嘈二十年,向老年歲,血耗陽化內熱,近來減食,不必偏寒偏熱,以甘柔緩熱熄風,無燥熱戕胃之累(好好陽氣,一經血耗,便化內熱,即陰虛生內熱之變文也。新極。)

白話文:

蘇合香丸

徐(24歲):初診時下肢浮腫,用收斂肝腎的藥方後症狀有所改善。但胸悶不舒,改用疏通血氣的藥方後卻效果不好,而且面色蒼白,腹部脹滿又像飢餓,應當從虛弱的角度治療,效果不會立即顯現。

藥方:人參、桂枝、茯苓、炒當歸、炮薑、炙甘草

吳(34歲):工作繁忙,經常生氣,導致肝脾不和,脹滿從肋部到腹部,肝氣犯脾,必然影響食慾和飢餓感。治療應以理氣疏鬱,調和中焦為主。

藥方:南星、生香附、神麴、茯苓、鉤藤、橘紅

趙(33歲):腹部疼痛牽連到後背,嚴重時四肢冰冷。詢問病史得知產後曾有瘀血,現在瘀血阻滯經絡,導致腰椎酸痛。古書記載:陰維脈有病會導致心痛,醫生如果不調和陰維脈,陰陽治療方法不同,就認為疼痛是氣機阻滯,這觀點淺薄。凡是女性腹部疼痛很久不癒的,大多是奇經八脈的問題。(曾有患者用鹿角膠一斤治療十四年腹部疼痛,仍然無效。)

藥方:鹿茸、角霜、當歸、小茴香、枸杞、白蒺藜、茯苓、肉蓯蓉

沈(32歲):年輕力壯,但面色萎黃消瘦,脈象左邊細弱,右邊空虛,這是男子精損,元氣不足的表現。患者自述少腹有跳動感並伴隨疼痛,從症狀和脈象看,病在於下焦。治療肺病的方法用錯了,延誤治療導致身體虛弱。少腹跳動是腎氣虛弱,元氣散失,已無法挽回,從下往上蔓延,這種情況不應當用藥治療。

藥方:薛氏八味丸(三錢)

金(65歲):暑熱損傷氣分,水穀不化導致濕邪停留在胃部經絡,現在已入秋,老年人氣虛,夏季伏邪尚未清除。

治療方案:參考東垣(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法,減少滯留的藥物。(從來氣盛的人即使感受時令的偏盛之氣,也有元氣來調節時令之氣,達到陰陽平衡,而老年人氣虛,客邪就佔主導地位了。)

藥方:人參、茯苓、神麴、升麻、葛根、澤瀉、廣皮、木瓜、川連

趙(23歲):年輕時曾患厥陰病,用補益腎精的藥物治癒。知道年輕人情慾旺盛,陰火上升,擾亂心神。現在夏天飲食不節制,導致舊病復發並出現淋濁,熱邪傷陰,如果不戒慾,很難見效。(熱邪傷陰,傷及胃陰,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

藥方:人參、茯苓、扁豆、炙甘草、炒麥冬、川石斛

陰火最能擾亂心神,就像燈盞的燈芯,如果燈芯帶火墜落,火焰就會向上衝,燈盞上的火焰就會搖晃不定,難道不是明證嗎?

劉(37歲):操勞費心,心陽擾動,暗耗精血,上則心悸氣短,下則腸燥便秘,面色蒼白消瘦,溫補的藥物無效,先用一些潤滑通利的藥物去除澀滯。(裁縫尚能根據身材剪裁衣服,醫生更應該根據病人的情況制定治療方案。這位病人面色蒼白消瘦,不用溫補藥物,才是高明的做法。)

藥方: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冬葵子、杜仲子、麻仁

這些仁類藥物既能養心安神,又能滋潤腸道,治療方法清澈自然,如同金針渡人。

諸(16歲):夜間發熱不止,舌頭紅絳乾燥,先前認為是暑熱傷陰,用竹葉地黃湯無效,這是先天稟賦不足,夏至陰氣不生,陰虛生內熱,已經是肺癆的症狀。(不寒而寒是體內缺水的表現。)

藥方:三才湯加丹皮、骨皮

趙(57歲):頭暈心煩二十年,現在年老體衰,血虛陽氣不足導致內熱,最近食慾減少,不必單用寒涼或溫熱的藥物,用甘潤溫和的藥物來清熱熄風,避免燥熱損傷胃氣。(好好保養陽氣,一旦血虛,就會化為內熱,這是陰虛生內熱的另一種表現。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