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越婢法

麻黃石膏,恐不可以治此,症或有誤

楊(五十二歲),氣從左升,自肝而出,酸水湧上,食入嘔出,胃中乏陽運行,木來剋土。當此年歲,反胃妨食,乃大症也(既系木來剋土,吳萸雖能泄肝而乾薑、胡蘆巴、川椒俱是辛溫,恐益助肝之震烈,尚須斟酌)。

人參,茯苓,吳萸,乾薑,胡蘆巴,炒黑川椒

此方尚應安頓肝木藥參入二三味。

沈(五十三歲),吞酸嘈雜,不化食味(宣泄氣火)。

藿香,橘白,川連,金石斛,茯苓,黑梔皮

胡(用直,四十六歲),望色瘦少膏澤,按脈弦促而芤。問納穀不旺,病幾數年,每春夏陽升氣泄,偶加煩冗,或情志不適,血必溢出上竅,已交中年,非少壯陰火相同(清真切當。)夫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臟陰內虛,陽動乃溢,常服歸脾湯減耆、朮、木香加芍,和肝脾之陽,久進有益。宜靜攝不宜煩勞,乃王道養正善藥,不計驟功者。

徐(富郎中巷,四十三歲),向來納穀不旺,自失血咳嗽以來,僅能靜坐。若身動必加氣喘,問仍在操持應接,脈來虛濡,此皆內損臟真。若見血投涼,因嗽理肺,即是謬藥。

人參,茯苓,黃精,炙草,枸杞子,白芨,棗仁,桂元肉

黃(六十九歲),凡食腥油濁物,胃脘必痛,老人運行之陽已衰(脾陽已衰,陽不勝陰,不主為胃行其津液。)濁味皆陰凝內痛,必以取氣陽藥。沉香,白蔻破泄真氣,誤用則刺其凶。

人參,小熟附子,生薑,白蜜,桂枝,茯苓

陳(十八歲),暑傷熱入於陰,癉瘧。

生淡鱉甲,肥白知母,粉牡丹皮,川貝母,大原生地,地骨皮,麥門冬肉,生粉甘草

張(二十五歲),血色濃厚,是肝腎陰虛。凡勞心情欲,必要禁忌,醫藥以寒涼滋清,久則胃傷減食變凶。

熟地,芡實,山藥(炒),湖蓮肉,川石斛,茯苓

方中皆補而不滯之品。

邵(三十三歲),五液變痰涎,皆腎液之化,陰不承載,咳痹痛甚,乃勞怯之未傳,能勉強納穀,可望久延。

阿膠,雞子黃,黑豆皮,川石斛,戎鹽

藥用咸降。

葉(十七歲),沖氣自下而起,丹溪謂上升從肝而出,木侮胃,食少嗆逆,不得著枕臥眠。

夏熱時風迎胸痛,艾炙稍安,久恙陽微,須用甘溫。前法皆以疏通不效,本虛無疑,《金匱》見肝之病,必先理脾胃,防患於剋制耳(惟中上之陽氣不充,是以下焦沖氣得以自肝而出,人參建中充實中上之陽,下焦濁氣何能上升,此君明臣良,下民安靖矣。)

白話文:

[越婢法]

使用麻黃和石膏,恐怕不適合治療這種情況,或許是診斷有誤。

楊先生(五十二歲),氣從左邊向上升,從肝臟發出,酸水不斷湧上,吃進去的東西都吐出來,這是因為胃部陽氣不足,無法正常運作,導致肝木來剋制脾土。像這個年紀出現反胃、影響進食,是很嚴重的疾病。(既然是肝木剋脾土,吳茱萸雖然可以疏泄肝氣,但乾薑、胡蘆巴、川椒都是辛溫藥,恐怕會助長肝氣的過度亢奮,還需要仔細斟酌。)

處方:人參、茯苓、吳茱萸、乾薑、胡蘆巴、炒過的黑川椒。

這個方子還需要加入兩三味安頓肝木的藥材。

沈先生(五十三歲),吞酸、胃部嘈雜不適,消化不良(要疏泄氣火)。

處方:藿香、橘白、川連、金石斛、茯苓、黑梔皮。

胡先生(四十六歲),看起來面色消瘦,沒有光澤,按脈弦急而又空虛。詢問得知食慾不佳,已經好幾年了,每到春夏陽氣升發時,氣就往外洩,稍微遇到煩心的事情,或者情緒不佳,就會從上竅(眼睛、鼻子、嘴巴)出血,已經是中年了,不能和年輕人體內陰火旺盛的情況相提並論。(分析得很正確。)心臟主導血液,脾臟統攝血液,肝臟儲藏血液,這是臟腑陰氣內虛,導致陽氣妄動而溢出血。應該長期服用歸脾湯,減去黃耆、白朮、木香,加入芍藥,來調和肝脾的陽氣,長期服用會有幫助。要靜養,不宜勞累,這才是治本的好藥,不求速效。

徐先生(住在富郎中巷,四十三歲),一直以來食慾不佳,自從失血咳嗽之後,只能靜坐。如果稍微活動就會氣喘,問他還在處理事情,脈象虛弱而濡軟,這些都是內臟真氣耗損的表現。如果一見出血就用寒涼藥,因為咳嗽就治療肺,那就用錯藥了。

處方:人參、茯苓、黃精、炙甘草、枸杞子、白芨、酸棗仁、桂圓肉。

黃先生(六十九歲),凡是吃了腥、油膩、混濁的食物,胃部一定會疼痛,這是因為老年人運化陽氣的功能已經衰退(脾陽衰弱,陽氣不能勝過陰氣,無法主導胃部的津液運行)。混濁的食物都屬於陰,會凝結在體內導致疼痛,一定要用升提陽氣的藥。沉香、白蔻有破泄真氣的危險,誤用會更加惡化。

處方:人參、小劑量的熟附子、生薑、白蜜、桂枝、茯苓。

陳先生(十八歲),是因為暑熱傷了身體,熱邪深入到陰分,導致癉瘧。

處方:生淡鱉甲、肥厚的知母、粉牡丹皮、川貝母、大生地、地骨皮、麥門冬肉、生粉甘草。

張先生(二十五歲),血色濃稠,是肝腎陰虛的表現。凡是勞心勞力、有情慾,一定要禁忌,如果用寒涼滋陰的藥物治療,時間久了會損傷胃氣,導致食慾不振,病情惡化。

處方:熟地、芡實、炒過的淮山藥、蓮子肉、川石斛、茯苓。

這個方子中的藥材都是補益而不滯膩的。

邵先生(三十三歲),體內的五液都轉化成痰涎,這是因為腎液不能承載,陰氣不足,導致咳嗽、疼痛非常嚴重,是勞損虛弱還沒有完全傳變的表現。他還能勉強進食,可以期待他能延年益壽。

處方:阿膠、雞子黃、黑豆皮、川石斛、戎鹽。

藥物要用鹹味來降泄。

葉先生(十七歲),沖氣從下往上衝,丹溪說這是從肝臟發出,肝木侵犯胃部,導致食慾不佳、嗆咳、不能躺下睡覺。

夏天感到風吹來胸痛,艾灸後稍微緩解,這是久病陽氣虛弱的表現,需要用甘溫的藥物。之前使用的疏通方法都沒有效果,肯定是本質虛弱。《金匱要略》說,治療肝病,一定要先調理脾胃,防止肝木過於剋制脾土。(正是因為中上部的陽氣不足,下焦的濁氣才會從肝臟往上衝,如果用人參建中湯來充實中上部的陽氣,下焦的濁氣又怎麼會往上衝呢?這就像明君和良臣的關係,下民才能安居樂業。)

2. 人參建中湯

諸(新開河橋,十六歲),形瘦色黃,交陰身熱,沖年夏熱,真陰不生,秋燥加嗽,最有損怯之累。

白話文:

患者諸某(住在新開河橋附近,年齡十六歲),體型瘦弱、面色蠟黃,經常在傍晚感到身體發熱,每逢夏天更覺發熱嚴重,這是因為體內真陰不足所致。到了秋天,乾燥的氣候會加重咳嗽症狀,身體虛弱的情形十分嚴重。

3. 竹葉地黃湯

李(三十六歲),濁穢中結,渴飲則嘔。

白話文:

李先生(三十六歲),體內濕熱穢濁之氣鬱結,導致口渴想喝水,但喝了卻會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