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一氣丹

生地,白芍,柿餅炭,槐花,銀花,地榆

的是營分有熱,方藥中下虛而下血,須用溫蒸補藥。

程(四十二歲),夏四月陽升病發,深秋暨冬自愈。夫厥陰肝為陰之盡,陽之始,吐蛔而起,必從肝入胃。仲景辛酸兩和,寒苦直降,辛熱宣通,所賅甚廣。白朮甘草守中為忌(烏梅法何等深奧,此則十二字廣深該博,直截了當,讀書另具慧眼。)

川椒,川連,桂枝,附子,烏梅,乾薑,白芍,細辛,人參,川楝子,黃柏

韓(五十四歲),時令之濕外襲,水穀之濕內蘊,遊行軀殼,少陽陽明脈中久濕,濕中生熱。《內經》淡滲佐苦溫,新受之(有分曉)邪易驅,已經兩月餘,病成變熱矣(若非用桂枝一味,溫通經絡,勢必涼藥具濕熱拒格而不相入矣。名手過人處在此。)

南花粉,飛滑石,石膏,桂枝(仙乎),薏苡仁,羚羊角

周(鈕家巷,六十七歲),老年精血內枯,開闔失司,癃閉分利(該括無數病機,)仍是瀉法。成形者,散漫之氣也(精深之論,散漫之氣,濁陰之氣也。)

鹿茸(二兩),麝香(二錢),歸身(一兩)

用生薑一兩,羊肉四兩,煎湯泛丸。

汪(五十七歲),胸痹是上焦清陽不為舒展,仲景以輕劑通陽。

白話文:

一氣丹

此方用於治療營分有熱、下虛下血的症狀,需用溫補之藥。

一位四十二歲的程姓男子,在夏四月陽氣上升時發病,深秋至冬天自行痊癒。厥陰肝經是陰氣的終點,也是陽氣的開始,吐蛔蟲而病發,必定是從肝經入侵胃經。張仲景的療法,辛酸兼具,寒涼直瀉,辛熱宣通,涵蓋範圍廣泛。但白朮、甘草守中則不宜使用(烏梅的用法深奧,這十二個字涵蓋廣泛,精闢到位,讀書需另具慧眼)。

另一位五十四歲的韓姓男子,因時令潮濕外襲,水穀濕氣內蘊,遊走全身,少陽、陽明經脈久濕生熱。《內經》中提到,淡滲法輔以苦溫之法,新發的邪氣容易驅除,但已病兩月有餘,病情轉為濕熱。《內經》中提到,淡滲法輔以苦溫之法,新發的邪氣容易驅除,但已病兩月有餘,病情轉為濕熱(若不用桂枝溫通經絡,涼藥因濕熱而無法奏效。名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此)。

一位六十七歲的周姓男子(住鈕家巷),老年精血虧損,開闔失常,小便不利(涵蓋許多病機),仍需瀉法治療。小便成形,是因為氣散漫(精闢的論述,散漫之氣,即濁陰之氣)。

一位五十七歲的汪姓男子,胸痹是上焦清陽不舒展,張仲景用輕劑通陽。